短視頻時代,將視頻、圖片稍加剪輯,就能編造出一條“足以亂真”的謠言。這種被稱為“網絡謠言2.0版本”的短視頻,正迷惑著廣大網友。
生搬硬套子虛烏有
“烏克蘭發生大爆炸!”某視頻中,遠處一座樓宇頂部濃煙滾滾,隱約可見火光。幾秒后,猛烈的爆炸幾乎填滿整個天空,令人不由擔憂。然而,有眼尖網友發現畫面中一座白色高樓有些熟悉。原來這是2020年8月黎巴嫩貝魯特爆炸時的視頻。
另一條視頻中,多架飛機排成隊形在天空中整齊掠過,給人以“大軍壓境”的緊張感,視頻的文字說明也描述為“俄羅斯戰機編隊,低空掠過烏克蘭上空”。但事實上,這段視頻拍攝于2020年5月,是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儀式舉行前的飛行彩排。
斷章取義扭曲細節
“家人們注意了!水廠朋友來電話,非常時期,自來水加大氯氣注入。燒開水、煮飯用水等等,需提前把水接出來,靜置兩小時以上才能使用。”看到家族群里舅媽轉發的一條小視頻,小蔣嘆了口氣。“這是一條兩年前就在全國范圍內流傳的謠言。老人對這種生活類的內容,本身就懷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傾向于去相信。”小蔣感慨,而當謠言升級成視頻版本,直接沖著鏡頭“言之鑿鑿”,老人分辨起來就更難了。
鏈接——
視頻謠言鑒別指南
特征一:細節不明 信息不清
謠言雖常以“最新消息”示人,可時間、地點、當事人等關鍵信息模糊不清,完全經不起推敲。
特征二:畫面驚悚 文字聳動
正規機構發布的視頻,為避免觀看者的不適,會避免沖擊性過強的畫面。但謠言視頻為追求傳播,會選取最刺激的鏡頭、最聳動的文字。
特征三:畫質低劣 張冠李戴
謠言視頻往往畫面模糊,截圖殘缺不全,有些甚至是電影、游戲畫面,沒有同期聲,全靠配音和字幕就搖身一變成了“新聞”。,其實,面對顛覆認知的事件,先不要著急轉發,謠言就是謠言,只要稍等一段時間,一定會露出本相。
(摘自《北京晚報》 吳楠 魏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