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拿起幾片棕葉,經過穿刺、撒拉、折疊、穿插、打結,手指翻飛、指尖翩躚……不一會兒工夫,一只栩栩如生的螞蚱就被編出來了。10年間,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月山鎮民間高手、黃嶺棕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漁,用棕葉編出了一個動物世界。
劉漁今年69歲,從小就喜歡用狗尾巴草編織各種動物、寶塔等。10年前,他和妻子到浙江杭州幫閨女看孩子,在學校門口看到一位棕編民間藝人,用棕葉編的十二生肖形神兼備。于是,劉漁跟著這位民間藝人苦學了8個月,掌握了棕編要領。
每天,劉漁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棕編上,樂此不疲。小動物幾分鐘能編織一個,大的像龍、梅花鹿等則需要一天時間。“只有真正喜歡,才不會覺得過程枯燥,而是充滿創造的樂趣。”劉漁說。
劉漁不滿足于棕編在常規產品上的應用,他更善于在生活中發現美好的事物,然后用棕編的形式表現出來。
他除了編織各類動物外,還創新編織鞋子、帽子、果盒、扇子、椅子、玩具等。近年來,劉漁活躍于焦作地區各大旅游景點、公園等人群密集場所,積極推廣、展示棕編技藝。(摘自《老年日報》 趙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