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楊某與南京某醫院簽訂勞動合同一份,約定了勞動期限、工作內容、工作時間、薪酬待遇等內容,后楊某在該醫院護士長崗位從事護理工作。2020年4月2日,醫院召開臨時會議,護理部主任趙某、護士長楊某、護士武某、馬某等人到會議現場后,趙某因工作事由與醫院負責人孫某發生爭執,后讓武某當場提交五份辭職信(包含楊某、馬某等5人),公司負責人孫某當場詢問是否集體辭職,護士馬某當場表示不同意與其他人集體辭職,請求繼續在醫院工作,楊某等人表示辭職后離開會議室。同月,醫院決定免去楊某護士長職務,并書面通知楊某辦理離職交接手續。2020年5月,楊某不滿勞動仲裁結果,于7月訴至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法院,請求判令醫院支付其2020年4月份工資708.89元;支付其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7333.33元。
高淳區法院經審理后, 認為他人代為提交本人未簽字的打印版書面辭職報告,勞動者明知且當場未提出異議,之后亦未主動取回辭職信,視為勞動者已經通過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主張用人單位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賠償金的,不予支持。對楊某等人在2020年4月2日召開的會議上提出辭職的事實予以認定,判決駁回楊某要求醫院支付其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訴訟請求。(摘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