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佳麗
網絡直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亟待治理的亂象。為此,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提交《關于進一步促進網絡秀場直播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提出對網絡直播進行分類管理。
建議內容如下:
一、進行網絡直播的頂層設計。
發揮行業自律功能,成立互聯網協會網絡直播分會或者網絡直播協會;建立網絡直播監管平臺。
二、根據直播內容,將網絡秀場直播劃分成三種類型,分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具體內容如下:
1、一類直播: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類直播。
一類直播具有專業性,直播者往往具有相應職稱,是某領域的專家,在講解的內容上具有充實性,直播的內容多是信息輸出型的,直播方式上具非外觀性,以輸出內容的優質性來吸引觀眾。
主播如要申請進行一類直播,應當提供相應資質證書、實績證明等以供平臺工作人員審核,并報監管部門備案,具體的判斷標準可以由有關監管部門另行制定。
2、二類直播:沒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內容但并未違反法律、法規、政策內容的直播。
3、三類直播:不但毫無價值,而且違背了法律法規規定,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原則的直播。
《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網絡表演不得含有以下內容:(一)含有《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的禁止內容的;(二)表演方式恐怖、殘忍、暴力、低俗,摧殘表演者身心健康的;(三)利用人體缺陷或者以展示人體變異等方式招徠用戶的;(四)以偷拍偷錄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五)以虐待動物等方式進行表演的;(六)使用未取得文化行政部門內容審查批準文號或備案編號的網絡游戲產品,進行網絡游戲技法展示或解說的。”
對上述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的直播,可認定為三類直播,應當徹底封殺,并追究有關平臺和主播的法律責任。
針對前兩類直播,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對一類直播,國家鼓勵、支持、倡導,建議對直播打賞不設置打賞金額、次數限制;
對二類直播施行強制冷靜期制度,同時,將二類網絡秀場直播打賞金額的上限和頻次設置權歸于監管部門,而非交由網絡平臺自行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