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龍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龍南在全省率先打開對外開放大門,曾創下外向型經濟“江西外匯收入每賺10元就有1元來自龍南”的佳績,先后贏得國家級經開區、贛南次中心城市、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2020年成功實現撤縣設市。站在新起點上的龍南,在繼續招大引強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聚焦“百姓福”,堅定不移辦實事、惠民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用干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
“我們說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主要還是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工作,堅持黨建引領,在營造鄉村就業、產業、創業環境上發力,積極探索社會治理、人才振興新路徑。盡管龍南不是農業大市,但這安天下的基礎性產業關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龍南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龍南市委書記鐘旭輝說。特別是,龍南市在第二次黨代會上,明確了“1235”發展思路,提出了在更高起點上建設“黨建強、產業旺、城鄉美、百姓福”明珠市的奮斗目標,科學描繪了龍南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
3月15日,《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圍繞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走好鄉村振興路等話題,對鐘旭輝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專訪實錄。
《經濟》:作為江西省“南大門”的經濟強市,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走好鄉村振興路,龍南市有什么樣的市情?有哪些大的思路、布局和重點工作?
鐘旭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中,龍南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我們在鞏固深化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乘勢而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將“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三農”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做好“三農”工作、走好鄉村振興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明確要求協調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等有關地區加強與贛州等市對口合作。龍南作為江西“南大門”、贛南次中心城市,是江西對接融入大灣區橋頭堡的橋頭堡,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搶抓政策機遇,發揮區位優勢,大力實施鄉村全面振興行動,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打造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龍南樣板”。具體來說就是做到“五個更高”。一是以更高站位狠抓糧食生產。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首要任務,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打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組合拳,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是以更高質量做強現代農業。大力培育蔬菜、臍橙、生豬、茶葉、鷹嘴桃、水產、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交易中心,完善“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體系,推動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有機統一,打造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地。三是以更高標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緊緊圍繞“守底線、抓銜接、促振興”主基調,毫不松懈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常態化抓好防止返貧監測、問題排查整改、“三業”提升、幫扶責任落實等工作,讓脫貧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四是以更高品質推進鄉村建設。圍繞建設新時代“五美”鄉村標準,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讓鄉村環境變“一時美”為“持久美”,變“局部美”為“全域美”。五是以更高效能深化農村改革。抓好“三改合一”改革試點,持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土地制度、經營制度等綜合性改革,釋放鄉村發展活力。特別是推行“盤活農村閑置住宅”改革試點,積極探索“龍南宅改”新模式。大力發展鄉鎮經濟,以“1+N+1”強村帶弱村的模式,實現村級抱團壯大村集體經濟。
《經濟》:我們看到,龍南市在開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一工作時,建立了鞏固脫貧成果掛牌督辦、防返貧保險等機制。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鐘旭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在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同時,主動適應銜接推進鄉村振興新形勢,堅持在建立長效機制、開展常態幫扶、促進穩定增收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工作。一是建立長效機制。我們不僅專門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鞏固脫貧成果工作領導小組,還建立“紅黑榜”暨掛牌督辦管理制度,圍繞“三落實一鞏固”(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鞏固成效)和資金績效管理要求建立負面清單,劃定掛牌督辦管理“紅線”。同時,優化駐村幫扶機制,向54個村(社區)擇優派駐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159名,組織2471名幫扶干部與脫貧戶、監測對象“結對子”。二是開展常態幫扶。我們建立“345”監測幫扶機制,用好大數據信息系統服務“三類人員”“兩不愁三保障”以及飲水安全監測,做到早發現、早監測、早幫扶。同時,扎實推進防貧保險工作,對處于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兩類臨貧易貧人群,最高可提供20萬元的防貧保障金額。三是促進穩定增收。我們加大銜接資金投入,整合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等資源,建設了一批鄉村振興點。實施“四個一批”行動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實現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約1.37萬名,在全市45個安置點因地制宜推廣“微田園”,滿足“家門口”種菜需求。
《經濟》: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想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既離不開有效市場,也離不開有為政府。在政府主導,集合各種要素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方面,龍南市有哪些舉措?您有什么樣的考量?
鐘旭輝:龍南是江西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是就業、創業及產業發展的熱土。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三業”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比如,我們以推動農業與工業融合為路徑,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突出“精深特”,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7家;以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切入點,將農業生產與觀光休閑、田間采摘、體驗等緊密結合起來,打造了黃花灣、芷溪谷、玫花渡等一批“美麗鄉村+民宿”集聚區,全市建有農家樂、休閑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區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50家,實現農民在家門口就業、農業轉型、農產品增值、農民致富;以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為引領,打造產業融合發展的樣板區,擁有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1家,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3家。又如,為暢通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我們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贛州首家推行“定點屠宰、冷鏈配送”的龍南畜禽定點屠宰廠建成投用,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新模式,促進農產品實體交易和電子商務有機融合。同時,培育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加快“富硒”產業發展和“富硒”產業示范基地創建。gzslib202204022029《經濟》:我們注意到,在今年的龍南政府工作報告中,圍繞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進行了工作安排。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是否是龍南市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抓手?在這方面接下來有哪些規劃和具體舉措?
鐘旭輝:龍南山多地少,難以大規模發展農業產業,必須走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綠色富農之路。其中,蔬菜是我們這幾年主抓的農業產業,我們緊盯大灣區市場發展壯大一批外向型蔬菜基地,讓“龍南蔬菜”走出龍南。接下來,我們將加大農業產業招商力度,強化“粵企入贛”投資合作,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在龍南建立直供基地,發展訂單農業,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去”,解決農業產業鏈條短、全產業鏈收益低問題。同時,我們將依托生態稟賦和特色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民宿、休閑旅游、溫泉康養、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吸引更多游客來龍南旅游消費,加快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康養旅游“后花園”。加強鄉村振興示范點后續建管,加快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融入農業全產業鏈條,合理分享各環節的增值收益。
《經濟》:努力探索具有龍南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奮力打造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是龍南市鄉村振興的重點發力方向。目前我們進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未來要重點在哪些方面形成示范成果?
鐘旭輝: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各地都在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好路子”。為此,我們立足于各鄉鎮的自然稟賦,挖掘各自特色,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桃江鄉水西壩村通過推廣“示范企業+合作社+基本菜農”組織模式,廣泛發動基本菜農組建一批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渡江鎮嶺下村、蓮塘村依托龍頭企業,建立了供港澳蔬菜基地、“山蘇”蔬菜基地等。我們聚焦“黨建強”,把黨的建設植入到農村工作全過程、各領域,實施人才回流工程,在全省率先開展“盤活農村閑置住宅”改革工作,解決農村緊缺的人才、科技、資本等要素,推動實現人才振興、組織振興。
下一步,我們將大力推進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在每個鄉鎮打造一個盤活農村閑置住宅示范點,堅持與農村宅基地改革相結合,努力探索出一條在全省能復制、可推廣的農村宅基地改革新路子。同時,我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民宿經濟,以創建“美麗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示范縣為抓手,高位推動圍屋民宿小鎮、里仁正桂民宿村、渡江玫花渡、渡江黃花灣、臨塘東坑芷溪谷、武當夢里桃鄉、楊村員布田螺湖、楊村燕翼圍等8個民宿集聚區,實現集聚化、差異化、多元化發展,有效帶動農戶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盤活、有效帶動村民就近就業、有效帶動地方農副產品銷售、有效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經濟》:在推進鄉村振興,做好“三農”工作過程中,您認為龍南市目前還需要補齊哪些短板?強化哪些弱項?在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培育產業優勢方面,還需要在哪方面重點發力?
鐘旭輝:雖然龍南鄉村發生了顯著變化,但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后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較突出。比如,產業結構不優、附加值不夠高,有的還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農村資金、資源、勞動力等要素流失,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較為薄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務能力偏低等。
為此,我們從挖掘農村潛價值,激活發展“原動力”入手。建立完善政策保障扶持體系,推進農村土地、農村房屋等資源要素的資產化、資本化。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民宿、綠色康養、綠色有機農業等產業,促進城鄉人口雙向流動,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注重保護好鄉村歷史文化遺存,傳承好歷史文脈,增強鄉村的文化自信,發揮鄉村文化資源凝聚人心、教化心靈的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同時,積極促進要素再回流彌補城鄉“剪刀差”,做好人才回歸、資本回流、企業回遷的集合效應,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支撐。
《經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結合政策、區位、發展局勢,跳出龍南看龍南,請您展望一下龍南推進鄉村振興的未來發展前景。
鐘旭輝:跨過撤縣設市的里程碑、邁入“高鐵時代”的快車道,龍南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今天的龍南,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當前,龍南正處于各方面綜合優勢疊加的最好時期——國家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省、贛州市大力推進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贛南次中心城市建設,支持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建設。同時,贛深高鐵開通,龍南融灣入圈、承接沿海先進產業轉移的優勢更加明顯。我們將利用好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緣優勢,加快與灣區合作交流的步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粵企入贛”投資合作,吸引一批農業重大項目落地,積極對接灣區,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農產品主銷地、農業招商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