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
前期沉寂的醫藥板塊近期又出現利好。具體到細分領域,一是新冠檢測方面新增抗原檢測,作為核酸檢測的重要補充,后期市場空間可觀;二是中醫藥方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刺激市場預期上升。
兩板塊關注度提升下,相關產業鏈企業有望受益,但在具體投資中,也需要注意個股泡沫化與情緒化問題,不可盲目追漲。
2021年底至2022年春季,Omi?cron變異株再次席卷全球,新冠確診及無癥狀患者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國內也出現各地多點散發的情況,新冠醫藥及檢測產業關注度再度上升,其中聚焦領域除了新冠治療藥物及疫苗,還出現了一個新方向——抗原檢測。
在此之前,國內一直使用的是核酸檢測,核酸檢測準確性、靈敏度高于抗原檢測,而抗原檢測則憑借方便、快捷、成本低等優勢,近期受到國家推動。
今年3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決定在核酸檢測基礎上,增加抗原檢測作為補充,并組織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國內疫情防控進入“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監測模式,抗原檢測成為核酸檢測基礎上的重要補充手段。
近日,據國家醫保局又發布最新消息,各省級醫療保障部門應在2022年4月8日前明確政策,對于公立醫療機構開展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服務,允許按照“價格項目+檢測試劑”的方式收費。其中“新冠抗原檢測”價格項目由各省級醫療保障部門按照不高于每人次5元制定政府指導價(最高限價);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含采樣器具)按照實際采購價格零差率銷售。
多機構認為,隨著變異病毒使得疫情傳染性增加,奧密克戎在我國多地出現,抗原快速檢測需求客觀存在,短期需求會快速提升。湘財證券測算,目前國內廠家抗原自測產品出廠價約為0.7-2美金,若按每月人均1次檢測頻率、出廠價單價10元、14億人口計算,單月銷售規模可達140億元。
抗原檢測注冊審批流程的時間周期長,臨床試驗的要求以及可用性的等要求限制了新企業進入市場速度,工藝已經成熟的企業有望快速投入生產,搶占市場。抗原檢測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以及下游。上游主要是試劑、包裝等材料,參與企業包含義翹神州(301047)、百普賽斯(301080)、北化股份(002246)等;中游是抗原檢測試劑盒廠商,目前通過國內批準的公司包括萬孚生物(300482)、華大基因(300676)旗下的華大因源、諾唯贊(688105)等,復星國際(00656.HK)旗下的復星健康也于今年3月15日上線了首批新冠抗原檢測試劑;下游主要是益豐藥房(603939)等銷售渠道。
今年3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和走向世界。國家對中醫藥的支持政策已經由過去的頂層設計逐步過渡到落地執行階段。
《規劃》提出了15項主要發展指標,其中包含1個“約束性”發展指標,即“2025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不含中醫專科醫院)設置發熱門診的比例達到100%”;14個“預期性”發展指標,包括中醫醫院數量2025年達到6300個,較2020年增加818個;每千人口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人數到2025年達到0.62人,較2020年提升29%;每千人口中公立中醫醫院床位數到2025年達到0.85張,較2020年提升25%等。
此外,規劃還制定了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推動創新中藥注冊審批優化、推動中藥類產品海外注冊和應用、支持中藥大健康行業發展等其他據此推動措施。目標到2025年,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政策和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振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綜合券商觀點,中藥配方顆粒、中藥創新藥、中藥OTC以及中醫醫療服務等領域值得關注。
中藥創新藥于2021年迎來爆發,當年有12個中藥新藥獲批,數量超過去4年總和。不僅是在申報端中藥注冊分類化繁為簡,創新中藥單列,而且在支付端的醫保談判中中藥也是優勢明顯、降價溫和。相關企業包括以嶺藥業(002603)、新天藥業(002873)、康緣藥業(600557)等。
品牌中藥受益消費升級,醫療保健需求上升,具備持續增長趨勢,并且品牌中藥擁有較高價格維護能力,核心原材料漲價加之需求旺盛雙輪驅動價格提升。相關企業包括太極集團(600129)、健民集團(600976)、羚銳制藥(600285)等。
中醫醫療健康服務行業規模大、增速高、尚未看到天花板,需求膨脹下,日常健康管理和“治未病”頗受青睞,有望迎來發展黃金期。相關企業包含固生堂(02273.HK)等。
不過,中醫藥服務行業目前也存在散亂小,競爭格局尚不明晰的問題,對于具體標的質地如何,投資者需進一步辨別。

中藥配方顆粒方面,2021年2月試點工作宣告結束,并于同年11月份開始執行新標準,致使市場規模快速擴容,競爭壁壘提升。相關企業包括中國中藥(00570.HK)、紅日藥業(300026)、華潤三九(000999)等。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從短線來看,中藥十四五規劃預期已久,如果市場情緒持續低迷,可能會類似前期的氫能源那樣利好落地高開低走,因此對于部分短線大漲過的個股要謹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