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一眼望去,大棚里已變成一片綠色海洋,村民們看著這滿棚的蔬菜,臉上樂開了花,他們挑著筐,一邊采摘著成熟的蔬菜,一邊唱著豐收的歌。3月9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太原市晉源區古城營村,隨處可見農民們忙碌的身影,全力以赴地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
村民吳真宇告訴記者,年前建設的種植大棚,不僅面積大、采光好,而且科學智能化。村里年前搶種的蔬菜已經長成綠油油的一大片,當地的農戶正在抓緊時間采摘、打包,準備上市。
“俺家大棚里現在種有菠菜、生菜、茼蒿、香菜,而且還首次在大棚里種上了櫻桃樹。”老吳高興地說道,回想起原有的舊大棚,再看看現在的新大棚,無論是生產條件,還是經濟效益都好太多,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古城營是遠近聞名的“花村”,村里這些年來一直以大棚種植苗木花卉為主,由于年代長了,許多舊有大棚的墻體、骨架等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正在發愁之時,恰好遇到了好政策好機會。
古城營村黨委副書記劉寶俊介紹:“正好趕上農業局有個補貼政策,每畝大棚補貼6萬塊錢,這就實實在在給老百姓辦了個好事情。村里大棚總占地面積是520多畝,預計改造300多畝左右。改造以后,墻體厚度有一米多,保溫效果就有了,采光也比原來要好得多。”
據了解,之前村里大棚每畝地的利用面積是360多平方米,改造之后能達到600多平方米,種植面積擴大的同時,老百姓的經濟效益得到了很大提升。興奮之余,劉寶俊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以前老大棚,農民一畝地的收入大概是10萬左右,改造以后,農民收益提高了40%左右。”
今年以來,晉源區大力推進古城營村設施農業園區建設,主要以種植大田作物、苗木、花卉、蔬菜等為主,目前已建成20多座日光溫室大棚。未來,還要加強“5G互聯網+農業模式”建設,讓小型機械也都能進來作業,惠農惠民。
“下播之后給你拍圖啊,那棵已經脫土了。來,這棵也是簡單款,這是215的一棵……”在另一間大棚內,村民陳敏正在手機直播,為線上粉絲介紹自家培育的多肉植物。看到記者,她熱情地打著招呼,并開心地向鏡頭里的粉絲介紹起現場的情況。
陳敏說:“做哪一行都要跟上社會的進步嘛,現在直播帶貨比較火,跟大家一邊賣貨一邊聊天,每天看一看,心情也比較好,很愉悅的一個過程。”
現如今,在古城營村,像陳敏這樣回村創業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不斷壯大的苗木花卉產業正在形成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在全村遍地開花。
“下一步,將繼續培養提高村民的科學種植水平,提高畝產量,為古城營村的產業發展助力。”對于未來的發展,劉寶俊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