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海綿城市建設與市政給排水措施展開深入研究,結合海綿城市應用的主要優勢和原則,闡述了市政給排水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如城市環境條件較為復雜、市政設施建設與管理養護發生脫節、雨水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等,然后又提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措施,主要包括海綿城市的銜接帶設計、道路設計、城市綠化帶設計、改善空間規劃、附屬設施設計,進而促進城市給排水的發展。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市政給排水;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6.
引言:
在當今社會,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城市建設得到完善。城市規模的擴大主要一些農民為了更好地生存來到城市去打工,進而推動城市大量住房建設,但城市街道的柏油化,致使城市排水功能的退化。而且如果遭到降雨的影響下大雨,城市很容易出現內澇,這會給人民帶來不利的影響。當前,一些城市已經加強市政道路給排水工程設計,并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逐漸的滲透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逐步的展開應用,讓海綿城市通過城市市政工程實現雨水回收,之后經過對雨水的回收使得城市缺水的問題得到改善,讓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得到緩解。所以要想促進現代城市建設,促使城市更好地發展,明顯的體現出城市的市政道路和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基于此在注重市政道路給和排水設計的基礎之上,由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1、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
從城市發展的領域來看海綿城市是一種新的建設理念,其中這一思想觀念的提出主要針對的是雨洪管理目標,而且不管是在雨水資源循環管理還是在洪災防控這方面讓其起到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通過海綿城市讓雨水得到利用,實現循環利用,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實現對彈性水資源管理體系的構建,尤其是蓄、滲以及凈的操作,進而使得排水系統功能更加的完善,因為能為此系統提供一定資源儲備基礎。這和以往城市建設理念相比是有一定區別的,尤其是在特征上體現最明顯,海綿城市除了具有生態性特征之外還具有環保性特征,促進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使其更好地發展。
除此之外,海綿城市理念對城市道路建設具有一定影響,能使得城市雨水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還能避免給生態環境帶來破壞,進而推動城市發展使其更好地建設。通過合理利用雨水資源防止洪水災害的發生在這方面起到預防作用,優化城市排水系統,提高城市排水質量,讓相關設施更加完善。通過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實現對給排水設施的修建,有效的緩解水資源短缺的現象,使得水資源得到利用不斷的提高利用率,還能改善生態環境。在當今社會,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加快城市化進程,隨之出現環境污染的問題,海綿城市理念使得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不斷的提升人們生活水平,進一步推動城市的發展。
2、海綿城市應用的主要優勢和原則
讓現代城市的內澇問題得到解決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在城市中,也就是要加強出現雨水內澇問題,且這個問題在城市沒有大力開發時就沒有問題,因為在那時城市面積不大,城市人口數量不多,所以就沒有體現出雨水內澇的問題,且也沒有將這一問題充分考慮到市政道路給水排水系統設計工作中。隨著海綿理念的提出,由必要在現有的城市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基礎之上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并做好相應的調整。總體來說城市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具有一定的優勢,具體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海綿城市理論下,應讓城市的雨水得到合理利用,不斷的提高利用率,其中要想實現的話需要對雨水進行全方位回收并更好地可利用,進而使得城市的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得到緩解。那么就應以城市路面面積為立足點,讓其不斷的減少。由此城市的雨水問題得到解決;其次,在完善市政給水排水基礎設施這方面起到幫助的作用,經過加大建設力度,實現市政工程建設,避免雨水給城市帶來一定的影響;最后,增加城市內的區域綠化面積,不斷的提高海綿城市的能力,避免破壞到城市生態環境帶來破壞。明顯的可以看出增加海綿城市綠化面積在海綿城市保護能力這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以此同時促進景觀效應的形成。但是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期間,除了要充分的考慮到自然環境并遵循這一原則之外,對于自然環境的要求必須要做到相適應,并堅持保護生態原則,其中對于設計人員而言在進行海綿城市設計的過程中,應高度的重視生態環境并加以保護,由此將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要想實現海綿城市的設計,還應注重防澇問題并遵循這一原則,其中在進行海綿城市工程中其設計方面,有效的落實有關雨水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尤其是收集和畜存以及利用設計工作,由此才能獲取良好的設計效果,避免發生海綿城市內澇的現象。以此同時為了實現對海綿城市的構建,還應堅持經濟性原則實現對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的建立。堅持節約成本,并在具體設計的期間根據海綿城市具體情況做好規劃設計,由此才能實現建設海綿城市的目的。
3、市政給排水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3.1城市環境條件較為復雜
市政道路規劃建設作為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一項最主要的內容,而且要想讓市政道路的使用功能得到優化,充分的發揮出這項功能起到的作用,讓市政道路使用壽命加以延長,由必要加強給排水系統的設計工作并有效的實施落實。但是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對于這較為復雜的自然環境條件,以往的給排水設計已經不能夠更好地適應,致使給排水設計系統帶來一定的困難。比如受到大暴雨天氣的影響,城市給排水系統在排水這方面難以做到及時化,再加上降雨量比較大,會讓排水系統負荷逐步的增加,這種情況很容易發生自然災害尤其是洪澇。除此之外對于以往實施給排水設計工作而言,有的設計人員雖然高度的認識這項工作,負擔是前期準備工作投入的力度不夠,并沒有加大調查力度,提前的調查好周邊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而致使設計方案實際情況發生脫離的現象,如果暴雨天氣,還不能讓城市給排水負荷進一步的減輕。
3.2市政設施建設與管理養護發生脫節gzslib202204031240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背景下,加快了城市化進程,逐步增加城市人口的數量和城市建筑物,且一些新修建基本上以高層建筑為主,但是通常情況下這類建筑沒有實現對地下樓層的設置,這無形這種向市政給排水系統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其中對新時代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市場上出現的最多排水設施施工材料已經無法更好地適應。而且對于水資源隨著需求量不斷的加大,城市面臨著一定問題,尤其是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前市政給排水地下配套設施較為滯后,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技術人員自身的技能和素質不高,從而不管是城市排水系統還是維護部門致使與實際情況發生脫節,建設與管理沒有同步的實施,難以讓市政給排水系統起到給排水作用得到發揮,而且還不利于延長給排水設施的使用壽命。
3.3雨水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當前,由于遭到降雨的影響路面產生積水有的滲入到地下,其余的隨雨水發生流失。其中經過相應的分析得知這一問題的發生主要原因與城市硬化路面面積有關,這一面積過大,致使發生雨水流失的現象,進而影響到補充地下水目標的實現。基于此要想保障市政給排水設計工作有效的開展,應充分的考慮到城市硬化路面面積過大的問題并提高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度,清楚這方面是需要用到路面鋪設材料和設施結構并引入先進的,提升雨水的滲透率,緩解給排水系統排水壓力。
4、海綿城市建設與市政給排水措施
4.1海綿城市的銜接帶設計
海綿城市銜接帶設計其實就是海綿城市道路綠化帶設計,而且這作為與海城市連接的紐帶,所以有必要加強海綿城市設計,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加大檢索力度,其中這主要針對的是當地資料,并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了解到需要種植的適宜植物,做到充分的掌握,再把綠化帶形式考量在設計里,由此不管是海綿城市銜接模式還是銜接技術便于更好地選擇,進而促進海綿城市設計工作有效的開展順利的完成[1]。與此同時還應提高對源頭滲透技術和中途滲透技術的關注度,并在進行海綿城市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的應用,由此促進海綿城市順利的建設實現對雨水排放的目的。為了使得海綿城市功能得到優化完善,在海綿城市設計的期間還應加強對植草溝的應用,加大收集力度,對雨水進行收集,其中在實際收集的過程中通過調節塘,形成濕地,讓海綿城市實現對雨水畜存。除此之外應根據海綿城市和區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海綿城市的設計并落實,讓海綿城市成為水資源豐富的區域。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可將最佳的凈化技術引入到海綿城市設計中,進而為雨水水質提供重要的保障,如果有的海綿城市水資源缺少區域,應高度的重視雨水的回收不斷的提高回收率,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讓海綿城市雨水得到回收,由此使得雨水回收率得到提升,讓海綿城市更加地為人類服務。
4.2道路設計
就當前城市開展市政道路設計規劃工作的情況來看并沒有以長遠眼光進行考慮,有的建設單位為了使得建設成本得到節省實現控制,在具體建設的過程中所選擇的材料并沒有考慮到透水性這點,而且這如果遭到雨水的影響由于排水不暢,路面會產生大量的積水,短時間難以實現更好地排放,這種情況難以保障城市交通系統正常的運轉。所以在進行市政設計的過程中,由必要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并清楚在道路建設期間需要應用到材料做好材料的選擇,其中所選擇的材料要以透水性較好的材料為主。比如:可把雨水應用到地下雨水模塊中,讓雨水加入地下水資源循環過程中[2]。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對車道底部鋪設,其中在具體鋪設的過程中應以非透水材料為主,并把透水性強的混凝土和瀝青材料加設在車道底部,促使路面過多的積水順利流入,而且還應加強對地下水系統的構建,為周邊綠化區域提供灌溉水資源,避免雨水長期積入地面致使地面發生腐蝕,進而使得水資源循環利用價值得以展現。
4.3人、車行道設計
人、車行道在道路體系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與此同時在排水功能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基于此從設計人員的角度上來看應高度的重視上述模塊的設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優化。其中在這方面首要做的是讓人行道的設計變得更加規范化。基于海綿理念下,應加大分析力度,圍繞著人行道所處地理環境全面的實施,了解降雨量等相關指標并充分的掌握[3]。在工程方案設計的過程中應高度的重視材料的選擇,并讓這方面做到更加的規范,其中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應以透水材料為主,進而如果降雨量比較大將雨水積壓風險降到最低,還能實現動態調整人行道表面溫濕度,使其起到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促進車行道設計順利的完成。除此之外對于設計人員而言在基于海綿城市理念下,應具有創新意識加強對鋪設材料創新,并引起其他類型材料將柏油路面替換掉,進而不斷提高車行道表面透水性。
4.4城市綠化設計
在進行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為了能讓人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一般情況下會加強對綠化區域的設置。所以在進行綠化工作的過程中應注重水資源的涵養,進而為城市水系統能平衡發展提供重要保障,與此同時還應讓市政排水系統起到的作用得到發揮。加強海綿城市理念和市政給排水設計的聯系,并讓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再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城市綠化帶的設計,并開展建設,從而不斷的提高城市綠化建設水平。其中這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充分發揮雨水的過濾效果。城市地區如果遭到雨水天氣的影響,一般會出現地面積水的情況,所以要想使得雨水得到利用,不斷的提高利用率,由必要加強對過濾手段的應用讓雨水變得更加的清潔[4]。其中以上要想更好地實現可加強對鋪設礫層的應用,并把滲透管在適當位置安裝,使其雨水得到濾凈化處理并滲透在地下;其次實現對排水量的控制,強化蓄水性能。從設計人員的角度上來看要想保障綠化帶規劃設計工作有效的開展,必須要將當地地形特點充分的考慮好加強設計,進而作為相應的參考加強導流系統的設計,為此即便遭到暴雨天氣的影響,也能保障市政工程實現對地表水的分流[5]。
4.5改善空間規劃
要想實現建筑給排水系統的節水,不斷的提高節水的水平,從設計人員的角度上來看應加強對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并在現有的建筑空間規劃基礎之上不斷的改進,使其建筑空間規劃更加完善,進而在進行給排水系統的過程中,引入建筑周圍景觀。因為通過實現對植物景觀的設置,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能夠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與此同時讓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為此對于設計師而言在具體設計的期間,有必要結合建筑給排水系統運行的需求,加強對下沉式綠地的設計,使其獲取良好的蓄水效果,水資源得到合理應用,不斷的應用的水平[6]。除此之外設計人員可將當地降雨量作為主要的依據,并進行建筑用水量需求分析,將蓄水池的容量確定下來,進而使其實現雨水收集和回收。
4.6附屬設施設計
在市政給排水系統中附屬設施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設計人員應意識到附屬設施設計的重要性并提高這項設計的重視度。并做好附屬設施設計前期準備工作,再加大調查力度圍繞著周邊環境全面的實施,進而便于設計工作有效的實施[7]。除此之外還需要摒棄掉以往傳統的設計理念,并充分的應用海綿城市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好施工需要的材料,不斷的提高選擇的合理性,其中可加強對草植溝模式的應用并將其混凝土材料替代掉,增強附屬設施的吸水性能[8]。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市政給排水設計,不斷的提高設計水平,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有必要應用海綿城市理念應落實好各個方面的設計,設計人員應高度的重視這項設計工作,并充分的掌握海綿城市理念,進而使其獲得良好的設計效果。
參考文獻:
[1]呂帥華.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21(07):101+103.
[2]許恒濤.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1(06):162-163.
[3]陳放.市政給排水設計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滲透[J].智能城市,2021,7(08):34-35.
[4]錢曉俊.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居舍,2020(17):99-100.
[5]陳梓君.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J].住宅與房地產,2020(12):104.
[6]孫琪.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20(07):112-113.
[7]宋智雄.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J].建材與裝飾,2020(03):101-102.
[8]賀家豪.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1):179-181.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