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梅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生動地說明了興趣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在課堂教學上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下面我簡單談談以下幾種方法:
一、開頭激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抓好導入環節,從上課的一開始就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有必要的。開頭激趣的最主要目的和任務,就是讓學生的思想迅速地集中到所要教學的具體內容上來,為達到本課堂的教學目標創立良好的開端,打下堅實的基礎。
開頭激趣的具體方法較多,如運用講故事、誦詩詞、播音樂、提問題、做實驗等。教師根據適當的教學內容、目標,恰當靈活地采用,可以獲得理想的效果。如:在教學《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這一課時,我就曾采用過誦詩詞的方法導入課題。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大家讀過許多與雨有關的詩詞?”學生回答道:“有”。“那么能不能把你們所記得的詩詞背出來?”我話音剛落,學生便爭先恐后地站起來背“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隨著朗朗的背書聲,輕松愉快地啟動學生駛向《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的風帆。
二、美讀激趣
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是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語言的閱讀活動,是用聲音增強原作力量的手段。葉圣陶先生把朗讀稱之為“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能與作者心靈相感通。”可見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意義的獲得,一半在美讀的聲音里頭。
在一次教學《瀑布》這首詩的課堂上,我用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學生誦讀“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山路忽然一轉,?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此時,教室里非常安靜,同學們眼前仿佛看到了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感受至深。學生學習本詩興趣陡然大增,學生情不自禁地美讀起來,很快完成本課學習任務。
美讀經典名篇名詩,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和想象力,在頓挫有致、生情并茂中,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情到深處,先聲奪人,興趣盎然。
三、角色激趣
角色激趣使教學內容情景真切地再現學生面前,指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情景,模擬課文角色進行表演。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教材的內容迅速形成表象,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話”好像是自己“說”的,扮演得越真就感到親切。如:我在教《螞蟻的救助》這課時,這樣布置學生預習:認真閱讀課文,鎖定你準備出演螞蟻,將你的表演天賦盡可能地展現在明天的課堂上。第二天的課堂上,一出《螞蟻救助》戲閃亮登場,學生在捧腹大笑的寬松氣氛中,既把握了螞蟻的本質特征,又挖掘出作品的主題。這樣,演著有所悟,觀者有所得,全班幾十人,無一不被這精彩有趣的表演而吸引,而本課程的所有教學任務都在妙趣橫生的角色表演中得到順利完成。下課鈴響了,學生學習之余興未盡。以后每逢遇到適合扮演角色的課文,學生都主動提出要表演一翻。
四、幽默激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有些概念較晦澀,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覺得難學就開始厭學,面對此種情況,教師要因勢利導,深入淺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深奧難懂的知識。我在課堂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名人軼事、幽默故事、哲理小品等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我講到標點符號的重要性時,運用這樣一個故事啟發學生:從前有一個姓陸的有錢人,他平時對待別人不好,經常欺負窮人。和鄰居經常鬧矛盾。有一次他在新屋門口貼一副對聯“養豬大如山老鼠只只死,釀酒缸缸好做醋缸缸酸。橫批:人多病少財富。”有個窮書生為了氣弄他,半夜時在對聯加上標點,第二天姓陸的有錢人起床,聽到大門外傳來笑話。“養豬大如山老鼠,只只死。釀酒缸缸好做醋,缸缸酸。人多病,少財富。” 姓陸的人看了,真是氣極了。這么動聽的故事,學生聽了后自然明白標點符號的重要性。
五、媒體激趣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的不斷更新,過去語文教師那種“夾著課本和粉筆進教室,一支粉筆一張嘴講話”的形象有所改變,電子設備將取代紙和粉筆成為語文教師的備課工具,多媒體已經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及網絡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語文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因而學習興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我在教《狐假虎威》時,我選取了《狐假虎威》視頻,讓學生看,學生在圖聲景的感染中,很快體會了寓言,即興發言,侃侃而談。運用媒體激趣的方法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因為能快速、直觀、形象、靈活地展示教學內容,大大地方便了教與學的操作,使教學效果迅速提升,真可謂一箭雙雕。
六、結尾激趣
精妙的結尾不僅能產生余音繞梁的藝術效果,讓人回味無窮。還可以改變學生課堂疲軟心理,鞏固深化學習興趣,幫助教師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收尾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情境、學生情況的不同而富于變化。常見的收尾方法有如下幾種:歸納法;練習法;遷移法;活動法等。我在教學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一詩時,在先教學生會朗讀、會分析詩的內容、展開想象,畫一幅春江晚景圖。學生見到有趣的事做,就又認認真真地畫起來,結果除了畫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外,對詩中的景物描寫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下課的鈴聲響了,學生的心中還在畫畫中,他們覺得時間過得真快,不愿下課,依依不舍,回味無窮。
總之,語文課堂激趣法很多,教師在熱愛學生的滿腔熱情,建立和諧得師生關系,統一教學任務、服務教學目標等前提下,只要教師根據現代教學論的思想、學生年齡特征、教材內容及其他方面的條件,靈活地創造地使用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學生就會樂學、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