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為人類帶來了發展新機遇,科技向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內在需求。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發布不僅為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劃定了倫理底線,也為推動科技向善、造福人類注入了不竭動能。
科技創造美好生活。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推動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迅猛發展。無論是疫情防控一線的科技支撐,還是脫貧攻堅戰場的助農直播,無論冬奧會場的“科技味”,還是醫學治療中的“黑科技”,前沿的科技成果令人驚嘆,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科技為日常生活帶來的美好、為社會發展帶來的促進效應。
然而,科技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在全球科技化浪潮的沖刷下,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等問題應運而生。從竊取用戶個人信息到算法歧視、算法控制,從對科技災難的擔憂到對生物技術的倫理爭議……在科技倫理挑戰日益增多的社會大背景下,《意見》的發布,既是適應當前我國科創發展挺進“無人區”的現實需要,也是化解科技倫理風險,不斷推動科技向善、造福人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之舉。
《意見》不僅積極回應了我國目前科技倫理治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領域發展不均衡等突出存在的痛點問題,也為加強科技倫理治理提供了有力指導。要推動科技向善,必須堅持前瞻性和系統性,以社會共識凝聚治理合力。健全協同共治的治理體制是根本。政府要強化規范制定、審查監管,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單位要履行主體責任,科技類社會團體要促進行業自律,科技人員要自覺遵守科技倫理要求。加強制度保障和審查監管是關鍵。在加強科技倫理理論研究、完善相關規范標準和監管制度的同時,要劃定科技倫理紅線,動態監測預警科技倫理風險,嚴肅查處科技倫理違法違規行為。開展教育宣傳是基礎。鼓勵高等學校開設科技倫理教育相關課程,將科技倫理培訓納入科技人員入職培訓,以多元化的教育普及和宣傳引導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推動公眾提升科技倫理意識、理性對待科技倫理問題。唯有促進科技創新和防范風險相統一,才能真正實現科技向善,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造福人類。
科技向善是社會的共識?!兑庖姟返穆涞芈浼氂兄谧屛覀儼牙慰萍枷蛏啤胺较虮P”、有效防控科技倫理風險,推動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科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