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濤
這是1904年一位德國探險家在陜西秦嶺南麓發現的新物種,它漂洋過海遠赴柏林植物園作為標本展出,并被德國植物學家正式命名,又在二戰期間毀于戰火。近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在它被首次發現的陜西秦嶺,再未有人看到過它,植物學家甚至已經宣布了這種植物的野外滅絕。
2013年9月2日,環境保護部聯合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將它的珍稀瀕危等級評定為瀕危。這個忽然出現又莫名消失的新物種,就是發源于陜西秦嶺山區的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兩年生草本植物——陜西羽葉報春。
很多人都知道迎春花,它是眾多藝術作品中的常客,代表著萬物復蘇、大地回春。殊不知報春花的花期比迎春花還要早,而羽葉報春的花期可以早至12月。在大地依然被嚴寒籠罩時,羽葉報春就用頑強的生命力呼喚著春天。
目前,羽葉報春在全球各地都有廣泛分布,并不算是多么稀罕的物種,陜西羽葉報春卻是個例外。
據有關資料記載,1904年春天,德國探險家Wilhelm Filchner在秦嶺南坡發現了一種正在開花的草本植物,便隨手采集下來制成標本,并帶回了德國。柏林—達勒姆植物園的分類學家Reinhard Gustav Paul Knuth經過研究鑒定,將這株新物種命名為陜西羽葉報春,這是植物學界公認最早的對于陜西羽葉報春的發現和命名。
幾十年后,二戰席卷歐洲,存放著陜西羽葉報春的標本館也毀于戰火,僅剩一張黑白照片和一幅手繪線稿圖。自此之后的近百年間,人們再也未見過這種植物,植物學家們認為陜西羽葉報春基本已經滅絕。
然而,多年后驚喜又忽然出現,2006年湖北人甘啟良等先后在湖北竹溪、竹山兩地再次發現了陜西羽葉報春的野生個體。德國人在秦嶺發現首株陜西羽葉報春百年之后,這個稀少的物種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張瑩是陜西省西安植物園的高級實驗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珍稀植物種子庫建設和植物保護工作。他是最早進行陜西羽葉報春保護工作的研究人員之一。
“多年來,陜西羽葉報春是我們本地植物研究人員心中的一份牽掛。它流落國外又消失百年的故事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一直感到遺憾。”張瑩告訴筆者,2004年西安植物園在參與秦巴山區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工作時,就將陜西羽葉報春列為重點考察對象。自從陜西羽葉報春的蹤跡在湖北再次出現,張瑩和他的團隊就一直在留意秦嶺周邊的情況。2017年,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路邊看到一些很少見的植物開花,就采集了幾株拿去鑒定,起初認為是藏報春,后經當地高校專業研究人員鑒定確認為陜西羽葉報春。
張瑩說:“陜西羽葉報春葉緣有裂葉,類似羽毛,并且陜西羽葉報春屬于復葉。這是它與藏報春最大的不同點。”。
在獲知陜西羽葉報春在秦嶺再次出現的消息后,張瑩立即準備進山進行遷地保育。根據線索,張瑩團隊奔赴秦嶺南麓的洋縣,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終于采回兩株珍貴的陜西羽葉報春野生植株。
“當時最早發現的幾處位置都已經被大水沖毀,陜西羽葉報春面臨著再次滅絕的危險,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已經刻不容緩”張瑩說,他和團隊將植株采回西安植物園之后,由于之前沒有太多報春花種群的引種經驗,又適逢夏天,陜西羽葉報春不喜高溫,不耐移栽,引種并不順利。
“首次引種出現問題之后,我又到秦嶺黑河自然保護區尋找,終于發現了兩朵已經枯萎的花苞,就立刻采集了僅余的幾十粒種子帶回植物園播種。”張瑩說,他將種子分批次放入實驗室的光照培養箱中,模擬發現地的環境開展實驗,對其密切觀察和記錄。在當年的圣誕節那天,他引種的陜西羽葉報春終于開花了。
之后這個種群逐漸繁衍擴大,張瑩和團隊不斷做實驗,室外也小規模引種成功,并且收集了更多種子保存在種子庫中。陜西羽葉報春在西安植物園正式引種成功。
陜西羽葉報春為何會走向瀕危?目前尚沒有權威的研究成果驗證。張瑩解釋說,曾有專家認為陜西羽葉報春的種子或許是被螞蟻之類的蟲類當成了食物挖走,所以他收集了很多種子,打算測一測其中的營養成分,看看是否有這種可能性。
雖然目前在西安植物園引種成功了,但陜西羽葉報春依然沒有擺脫瀕危的困境。這樣一種既有故事又有代表性的報春花,如何像“秦嶺四寶”之一的朱鹮那樣放歸山林回歸野化?張瑩有自己的規劃。
張瑩在距離發現陜西羽葉報春不遠的洋縣某地,尋找了一處合適的位置,開始進行野化實驗。“秦嶺里的物種非常豐富,我們找的野化位置有多種植物結構,包括次生林、林緣和撂荒地。這三類位置是陜西羽葉報春回歸的第一個實驗場所。”張瑩將他的這次實驗稱作“精準回歸”,不對原有的生態造成破壞,在自身種群內部實現循環。
張瑩團隊播種了近50株陜西羽葉報春,最終僅有三株成活,而且都是在撂荒地。“我們這次實驗只有很小的樣本,但這個結果值得深思。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專業人士來參與。”張瑩告訴筆者,他后續將繼續加大實驗投入和力度,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因素導致陜西羽葉報春的成活規模不斷縮小。
此外,張瑩認為,只有發掘出陜西羽葉報春更多的利用價值,才能實現對它的最終保護。“首先是觀賞價值。”他介紹說,陜西羽葉報春的特點鮮明,與走向大眾化商業化的花卉相比,陜西羽葉報春植株比較弱,花稈也偏弱,花色鮮艷,花期比較長,整個植株有些松散,目前并不是很適合推向市場。所以目前他也在對陜西羽葉報春進行雜交,使其品種更優化。
“其次是科普,讓陜西羽葉報春進校園。”張瑩說,陜西羽葉報春可用于科普的亮點很多。比如種子如何萌發、種苗如何生長、花型差異等。目前已有多所學校進行了陜西羽葉報春的科普,很受學生們歡迎。
張瑩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陜西羽葉報春,了解珍稀瀕危植物,關注秦嶺生態保護。“人們冬季能看到的花不多,陜西羽葉報春在冬季就能開花,這樣的特性難能可貴,也給人們帶來一種精神力量,同時也說明秦嶺有巨大包容性,是一座動植物寶庫。做好秦嶺保護和研究,保護好珍稀瀕危植物,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