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跑步
2015年,兒子讀高三,我的婚姻卻到了離婚邊緣。我和丈夫要么不說話,要么爭吵。家如同一個冰窖,沒有一點兒溫情。
他每天晚上都11點多才到家,經常喝得酩酊大醉。我非常生氣,每次他一進門,我就開始嚷嚷:“你就不能少喝點兒?哪天喝死算了!你心里還有家嗎?死在外面吧!”
丈夫怕影響兒子休息,只是瞪著我一聲不吭。但是,他回家越來越晚,而且懶得和我說話。有一次,竟然長達一個月沒和我說話。我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和他商量好等兒子高考結束就離婚。
一次,我閑著無聊打開手機閱讀,看到《愛的五種能力》這本書。書中寫道:“擁有愛的能力,和誰結婚都幸福。”這句話一下擊中了我!我很好奇,愛還需要能力?當即跑到書店買了一本。
這本書提到經營婚姻需要有:情緒管理、述情、共情、允許和影響這5種能力。管好情緒,才有能力愛別人;述情是表達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通常以“我”開頭;共情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允許是接納發生的事;影響是無法改變別人,只能影響。
對照書中的描述,我發現自己幾乎沒有“述情”和“允許”的能力,于是決定改變自己,好好培養愛的能力。
改變自己真的很難。一次,丈夫又和朋友喝酒到深夜。我明明火冒三丈,還得在心里不斷默念“我允許他喝醉,很晚回家”。等他回來時,我才能心平氣和地說話,為他倒杯水。慢慢地,他回家越來越早,有時會主動和我聊聊酒桌上的趣事。
“允許”雖然沒有改變他喝酒晚歸的習慣,卻改變了我的心態,也緩和了緊張的夫妻關系。
結婚多年,我與丈夫說話時習慣用“你”開頭表達不滿,常常因此引發爭吵。對我來說,“述情”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每次說話前,我就提醒自己:講事實+感受,用“我”開頭。
我覺得自己練習得差不多了,對他說:“經常喝酒對身體不好,我很擔心你的身體。我希望你每周最多喝3次,晚上10點前回家?!边@樣說話沒有指責和抱怨,還傳遞了我的關心和需求。時隔多年,丈夫第一次溫和地回答說:“我也不想喝酒,以后少喝就是了,爭取10點前回家?!?/p>
我受到這次成功嘗試的鼓舞,越來越喜歡用“述情”,比如“我想先吃點兒水果,你可以洗碗嗎”“我看到你能10點回家很開心,如果你能9點回家,我們還可以和孩子進行些家庭活動”……后來,我運用“述情”的能力越來越熟練,總能心平氣和地表達需求、關心和希望。
我們不再爭吵,丈夫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早,而且幾乎不會喝醉。我的改變“影響”了丈夫,他也跟著發生了變化。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也學會了“述情”。而且我們聊天時,他又經常喊我“寶貝”了,我倆的關系變得親密起來。
我現在養成了每日讀書的習慣,日子變得更充實,心態變得更積極。更重要的是,在我的影響下,丈夫也開始讀書,很少出去喝酒了。讀書,不僅改變了我的認知、思維和說話習慣,還挽救了我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