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己所樂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樂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環境,也無須艷羨別人。
——羅曼·羅蘭
安徽/胡林:老師你好,我有個很要好的同桌,本來我們的成績不相上下,但是進入高三后,她的成績突飛猛進,而我卻原地踏步。對此,我心里感到不平衡,特別嫉妒她。有時,她明明是好心給我講解題目,我卻覺得她是在炫耀。我很自責,覺得自己內心陰暗,但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么辦?
陳雁夏老師: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你嫉妒同桌,并非內心陰暗,你只是很渴望自己也能變優秀。目前的狀況讓你不滿,你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情緒,所以有點“惱羞成怒”。你不是在生同桌的氣,而是生自己的氣。其次,你要對自己多一些接納和理解,允許自己產生各種情緒,然后去看清每一種情緒背后的需求。“嫉妒”這個看似負向的情緒,其實背后潛藏著你渴望上進的積極力量,這也會是你學習的動力。再次,明確自己的目標,踏實走好自己的路。你和同桌日后大概率會進入不同的領域,處于不同的賽道,不存在競爭關系。因此,你要有“全局時間觀”,不要爭一時之長短,試著樹立自己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試想下,一個人的眼里心里裝滿別人,怎么可能走好自己的路呢?最后,我想送你一句話:你要很努力,但請別著急。
四川/安安:老師,住校后,我發現自己在寢室格格不入,室友經常在聊明星八卦、衣服鞋子這些問題,我對這些方面不太了解,什么話題都插入不了,漸漸地我就有點被邊緣化,回到寢室就覺得壓抑。
陳雁夏老師:人是群居動物,總處于各種各樣的關系當中。老師覺得,不管對室友們的話題是不是感興趣,你都可以將目前的難題當作一個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第一,學會發自內心地關注和關心他人。羅馬詩人普布里亞斯·塞勒斯就曾經說過:“我們對他人的興趣,以他人對我們的興趣為前提。”你肯定也更容易對喜歡你、在乎你的人產生好感。所以你要試著把心打開,真正地去關心室友,了解她們的興趣愛好和觀點。第二,學會傾聽。卡耐基說:“專注的傾聽是我們能夠給予他人的最高贊許。”傾聽是一項重要技能,它能使人放下防備,敞開心扉。即便你暫時不了解室友的話題,插不上嘴,但可以認真傾聽,以此表達你的關注和友好。第三,讓對方成為“特別”的人。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博士說過,人性中最深層的動力是“對重視的渴求”。你可以做一些小事,表達對室友的重視。比如,記住他的生日、口味偏好等。當然,人際交往會有一些小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真誠。真誠是為人處世的基礎。無論表達關切的一方,還是被關注的一方,只有你情我愿,才能互惠互利。
浙江/陽子:我發現自己平時學習狀態還不錯,但一到周末或者節假日,就徹底“放飛自我”,完全無法自控。每次玩手機后又無比懊悔自責,然而下次還這樣。我討厭自己,很羨慕我的朋友們,他們都特別自律。
陳雁夏老師:看來,你是一個對自己有著高要求的人,但不要因此而討厭自己。我們通常以為,意志力是一個人的個性品質,事實上它很講究科學方法。首先,你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我們前額皮質中間靠下有個區域會記錄你的目標和欲望,這個區域的細胞活動越劇烈,你采取行動、拒絕誘惑的能力就越強。所以,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先列出你今天的任務清單,明確目標。其次,學會自我協商,優先啟動學習任務。當你想玩手機的時候,不妨說服自己先學習半小時。因為從“工作模式”切換到“休閑模式”很容易,反之則很難。而且你一旦開始投入學習,學習的時間就有很大的概率超過半小時。再次,遠離誘惑,不要把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學習時,不要把手機帶身邊,哪怕只把手機放在客廳,也會大大減少玩手機的頻率。最后,保持正常作息和心情愉悅,也可以有效提升自控力。有研究表明,壓力是自控力的死敵,高壓狀態下的人會更容易放縱。所以,哪怕節假日的學習效率不理想,也不要自怨自艾、自我譴責,而要有這種心態:這次權當休閑,下次努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