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伊煬
數字化轉型其實就是改革,通過應用信息化技術完成全面創新。伴隨改革工作的進行,基層機構遇到了諸多問題,因此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展開處理。
數字化轉型的趨勢
完善管理、服務和決策模式
十九大基于信息技術本身,作出了相關部署工作。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轉變原有工作實現“數字政府”的目標,各地都積極響應并積極嘗試。部分地區先行先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給其他地區的管理模式轉型提供了大量經驗。
提升市場調控水平
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可以促使政府部門自身的職責體系得到全面優化,逐步完成服務工作的全面改革,并對行政審批制度的價值予以有效發揮,促使企業市場監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在進行經濟調控的時候,同樣需要充分貫徹數字化思維。通過不斷改進制度內容,促使數字經濟得到有效發展,為未來新模式和新服務的推進奠定良好基礎。
基于公眾需求進行轉型
在進行各項工作的時候,應當時刻將人民作為中心,以此開展數字化轉型活動,解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同時利用信息化技術,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強化民眾的體驗感。
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
數據管理難度高
早期在進行管理的時候,實際采用的是科層制,其有著“條塊分割”的特點。基于該模式背景,信息化建設工作很容易出現信息孤島的情況。最為明顯的便是信息缺乏對稱性,信息數據無法流通,流程清晰度不高,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質量也無法達到預期。除此之外,各個部門在進行信息化發展時,基本上都是獨立開展,管理工作極為分散,使得大量數據出現重復的情況,彼此也不能共享,進而影響了轉型的效率。
形式主義異化現象
基于轉型背景,我國許多地區都開展了試點工作。但是,各個地區的管理人員有著不同的想法,給基層工作的推進帶來了巨大壓力。另外,部門在進行信息系統打造的時候,都是各自為政,有自己獨有的系統,類型復雜、功能重復。因此,改革工作自然很難有效進行。
轉型進度和資源不匹配
隨著我國許多地區都已經開始推行數字化改革,各級政府都有著非常高的重視度。但是,由于資源未能得到保證,從而遇到了許多問題。其一,各個地區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存在差異,在數字化建設的投入不一樣,因此在數據利用和使用方面存在差距。其二,一些基層機構在人才和資金方面受到限制,使得各項工作的正常推進受到了巨大影響。
數字化轉型的展望
優化管理機制
在理念層面,應當本著互聯網思維,注重“統一”和“集約”,從整體角度出發,對數字化建設工作進行推進。
在進行改革的時候,應當加強規劃和引導,在系統性和整體性層面持續探究。通過打造專業小組,統一基本認識,合理實現。
在進行改革的時候,應當基于數字技術本身,打造一個全新的服務體系,通過多種不同渠道,有效開展公共服務。
按照基層需求進行改革
在進行改革的時候,應當將人才作為核心,圍繞需求,有效解決相關問題。
對于各級部門的權責關系予以明確,改進考核體系和獎懲體系,實現資金的統籌管理,進而將各部門的治理效能全部展現出來。
經濟方面開展政企合作,結合民眾們的基本需求,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提供服務,使人們的體驗得到全面改善。
合理利用政策和資源
時刻堅持統一化思維,在開展工作的時候,應從當前實際情況入手對整體布局展開全面細化,制定多種不同的策略。之后再依靠集約化建設,加強城鄉一體化發展。對于一些經濟條件不佳的地方,應當給予更多資源。
通過多種方法打造人才團隊。管理團隊應當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學習完善自身知識基礎,強化個人能力,提高個人水平。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基層為了能夠順應時代的要求,需要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積極研究,結合早期存在的諸多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進而促使更多人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