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幸 陳惠玲 郭秒秒 韋森慧
摘要:非洲豬瘟作為一種外來的豬疫病,其傳染性和病死率極高,對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威脅,不單單會造成經濟損失,更會誘發食品安全問題。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控,既要求養殖戶強化防控力度,又要采取相關的綜合防控措施,確保我國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對非洲豬瘟科學防控的綜合措施的分析,以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非洲豬瘟;科學防控;綜合措施
1 前言
非洲豬瘟是一種傳染病,主要是由于非洲豬瘟病毒造成的,病程短,且致死率較高。生豬在感染之后,產生發熱,誘發呼吸困難,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哮喘,鼻孔內會探查到膿性物,內臟氣管出血,對生豬的健康產生了嚴重威脅。由于非洲豬瘟的傳播速度較快,若未能得到有效防控,則會對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會誘發食品安全問題。在我國部分地區已出現了數次非洲豬瘟的情況,亟需形成一套系統的綜合防控措施,以便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
2 非洲豬瘟的流行特點
非洲豬瘟發病急、傳播速度快,具有極高的致死率。這一病毒能借助多種方式傳播,難以在根本上杜絕,如攜帶病毒的寄生蟲能在豬群間循環感染[1]。同時,非洲豬瘟的潛伏期大約為5~9d,生豬感染后,會產生發熱、呼吸困難、皮膚發紺等癥狀,甚至有些病豬合并有嘔吐、下痢的情況。上述癥狀出現后,病豬會在7d內死亡,有些甚至在發病1~2d后死亡。
由非洲豬瘟的流行特點上看,有新聞指出:在感染該病毒的生豬中,其品種、性別及日齡各異,但是除了野豬、家豬之外,還未發現有其他動物感染該病的情況。非洲豬瘟傳播性強,即便是健康的生豬,其在接觸過病豬,或者與病豬飲用同一水源,其也會感染這一病毒,死亡率高達100%,尤其是家豬更易感染,這使養殖戶蒙受巨大的財產損失。由該病毒的傳播途徑來看,其傳播渠道有呼吸道、蜱蟲叮咬、口腔等[2]。如果獸醫在給病豬治療的過程中,消毒工作不到位,比如未能及時更換針頭,可會誘發進一步的交叉感染情況,使其在更大的范圍內感染并傳播。另外,由于非洲豬瘟有很長的潛伏期,主群在感染該病之后,難以在短期內產生有效抗體,病毒滋生,甚至誘發病毒血癥。哪怕是病豬完全康復后,其體內還會攜帶非洲豬瘟病毒。
現如今,關于非洲豬瘟的防控措施如下:第一,對養殖環境進行消毒,降低病毒含量,阻斷傳播途徑,防止出現感染的情況[3]。第二,嚴格篩選非洲豬瘟抗性豬品種,科學調配日糧營養配方,進一步增強病豬的抗病毒能力,由本質上降低非洲豬瘟發病率。第三,對于非洲豬瘟陽性豬群,使用病毒清除模式,即對其實施無害化處理,對周圍環境中潛在的非洲豬瘟病毒進行消殺。非洲豬瘟病毒的耐受力很強,其在干燥環境、酸性環境也能生存,但這一病毒不耐高溫,30分鐘內,高溫60℃,就能把非洲豬瘟病原體殺死。由于非洲豬瘟有很強的傳染性,其會存在于病豬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器官組織內,還能利用寄生蟲進行傳播,因此難以在根本上完全消除。
3 非洲豬瘟科學防控的難點
3.1 非洲豬瘟病毒傳播形式多元化
非洲豬瘟最先發現于野豬,然后進一步傳播給家豬。對于病豬的分泌物、體液和排泄物來講,都能發現該病毒的存在。由于這一病毒的傳播方式較為多元,難以在根本上進行清除,所以難以在根本上阻斷病毒的傳播[4]。由于寄生蟲有很強的傳播能力,其可分布于生物養殖環境,且病毒攜帶時間久,可造成生豬、寄生蟲之間的交叉感染,對非洲豬瘟凈化工作的實施產生了不利影響[5]。在生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之后,且接觸過的飼養用品、生物制品后,均會殘留這一病毒,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非洲豬瘟的防控困難。
3.2 生豬流動途徑繁瑣
隨著我國生豬養殖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導致生豬流通途徑較為繁瑣,這是非洲豬瘟短時間內快速傳播的主要因素。從整體上看,各區域均存在生豬養殖產業,各個地域間的聯系頻繁,同時也增加了養殖人員間的交流次數,上述因素的存在,無形中加重了對非洲豬瘟的管控困難,遏制了非洲豬瘟封閉式管理模式的推廣。
3.3 養殖戶缺少防控意識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要做好早期防護工作,避免生豬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但對于很多養豬戶來講,其防控意識薄弱,對傳染性疾病的早期預防工作不夠重視,缺少非洲豬瘟防控能力。有些養殖戶對非洲豬瘟不夠了解,防范意識不強。在發現生豬感染該病后,不能采取有效的阻斷措施,且未能及時上報這一情況,加重了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開展難度。另外,有些養殖戶并沒有配備防控非洲豬瘟的設備,導致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尚停留在表面。
3.4 缺少專業的獸醫技術團隊
對于我國很多基層地區來講,其都有生豬養殖業,但是很多地方,都沒有專門的獸醫技術團隊,缺乏非洲豬瘟防控的專業人才。對于部分鄉鎮基層獸醫點來講,并沒有專門的技術人才,再加上獸醫團隊的年輕人才較少,很多獸醫人員并沒有從業經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疾病防控技術團隊的專業素養。另外,對于某些獸醫團隊來講,其不是很了解疾病診斷檢測技術,直接影響到對非洲豬瘟的診斷,若未能及時檢測出養殖場的非洲豬瘟病毒,后果不堪設想。
4 非洲豬瘟科學防控的綜合措施
4.1 基礎防控措施
4.1.1 封閉化養殖
對于養殖戶工作人員來講,其要對外來人員和外來車輛進行嚴格控制,例如運豬車、飼料運輸車在進入養殖場前,要嚴格根據要求開展消殺工作。同時,針對進入養殖場的工作人員,獸醫等來說,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做好防護。另外,對于養殖場來講,要貫徹好豬群全進全出制度,推廣封閉式養殖模式,進一步達成自繁自養”的目的。
4.1.2 健全生物安全防線
對于養殖戶來講,其要采取科學的隔離防護措施,避免對野豬、蜱蟲等傳播載體,有直接的接觸。其次,要定期開展環境殺蟲工作,做好驅蟲、滅鼠。由于病豬的污染物、排泄物,也會加速非洲豬瘟的傳播,若在養豬場發現了非洲豬瘟這一病毒,要即刻封鎖發病區,對所有的生豬進行捕殺,做好無公害處理工作。除此之外,關于豬群的排泄物、污染物等,開展無公害處理。針對空置的豬場來講,也要嚴格消毒。
4.1.3 禁止泔水喂養
如果使用泔水喂豬,或者家豬接觸到被感染的肉類食物、污染物等,也會被這一病毒感染。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非洲豬瘟頻發,大多與此相關,用泔水喂豬,發病率高達97%。所以,作為養殖戶,嚴格處理泔水,在根本上控制,做好垃圾管理工作,避免泔水的誤入。
4.1.4 規范產地檢疫
我國要強化對入境產品的檢疫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攜帶動物和動作制品的行為,對病毒跨界傳播進行阻斷,對機場及港口的安全工作要嚴格防范,對多個部門予以協調,落實好防疫要求,實施聯防聯控,在最短的時間內,對非洲豬瘟這個病毒進行阻斷,從根源上遏制該病毒的傳播。
4.1.5 強化調運監管
我國要做好引種工作,對引種和調運工作進行規范,對種豬進行跨省檢疫審批,并予以觀察隔離。生豬在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后,若進行調運,則會增加非洲豬瘟的傳播速度,對于病豬的唾液、糞尿、血液等,其也會隱藏這一病毒,增加了感染該病的風險。因此,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要求,疫區的生豬產品禁止往外運輸,強化對運豬車輛的監管,嚴格貫徹消殺要求。
4.1.6 增強宣傳力度
對于非洲豬瘟的防控,只利用相關部門的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更要協調多方力量,增加對該病毒的宣傳力度,進行群防群控,對非洲豬瘟的防控效果進行鞏固。相關部門要拓展自身的宣傳渠道,可定期向養殖戶發放宣傳畫冊等,使更多人認識到該病毒的危害性,進一步激發其參與這一病毒防控工作的警惕性。另外,相關部門也可通過講座等活動,進行非洲豬瘟防控知識的普及工作,提高養殖戶對非洲豬瘟的防范意識,使其及時發現疫情,并遏制疫情蔓延,防止因此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4.1.7 把控流通屠宰
對于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控來講,要重點監督生豬及其產品,形成長途調運監管體系,結合國家的政策要求,強化監管,對非法調運工作增強打擊力度。與此同時,防止高風險地區向外運輸,因此對非洲豬瘟傳染源要嚴格控制,如果發現疫情的話,要對活豬交易市場全面封鎖,對于生豬銷售過程來講,要增加監管力度,對各個流通環節進行監督檢查,最大限度降低非洲豬瘟的發生率。通過開展多個部門的聯合工作,建立公路檢查站,避免出現相關事件。在生豬屠宰環節中,要嚴格治理屠宰場所,增強整體防控水平,對不達標的情況要及時整改。若在整改后,依舊不合標準,則要依法處理。通過強化生豬屠宰過程中風險的排查,劃分安全責任,堅決打擊私屠濫宰的行為,從根源上控制。另外,要對生豬屠宰標準于予以完善,保證每個屠宰場都能符合標準,做好非洲豬瘟綜合防控工作。
4.2 不同規模豬場的應對防控
4.2.1 集團養豬公司
對于集團養豬公司來說,要實現安全分級防控體系的建構,對風險區域進行科學劃分,進行登機管理。針對不同環節的防控工作來講,集團養豬公司,可建立車輛洗消烘干站,同時加大先進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合理應對非洲豬瘟疫情。另外,還要充分發揮技術支持的優勢,適當拓展產業鏈。
4.2.2 大規模豬場
對于大規模養豬來講,防疫體系和生物屏障的建構十分重要,對其風險進行消除。與此同時,可成立制度豬群免疫支隊。針對豬場工作人員出差返廠后,要嚴格隔離,對疫情報告工作進行嚴格落實,合理防控大規模豬場,從而推動生豬養殖的健康發展。
4.2.3 農村散養戶
作為農村散養戶,要強化非洲豬瘟基礎知識的學習,確保豬舍的衛生和干燥。同時要為生豬提供運動場地,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適當引進先進技術,為非洲豬瘟的防控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持。
4.3 其它防控
對于進口生豬來講,要強化對其的監管,及時銷毀疫區豬肉制品。針對生豬肉的運輸來講,要配合檢疫許可證,配合相關的血清檢測。如果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可考慮與目的地豬群共同飼養。如果出現生豬感染癥狀時,要對其檢測力度進行強化,完善疫情通報系統。除此之外,還要對豬群進行定期檢測,如果發現非洲豬瘟,則要開展更深入的檢查,做好防范工作。
5 建議
5.1 把好國關門,做好產地檢疫
關于生豬的入境檢疫,要增強監管力度,對非法攜帶動物、動物制品的過境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通過采取這一舉措,能有效切斷非洲豬瘟的跨境傳播途徑,以此保證國際機場及港口的安全性。在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積極協調各方力量,提高疫情防治的綜合水平,形成聯防聯控的局面,一旦發現非洲豬瘟疫情,則要及時報告。
5.2 做好非洲豬瘟的日常監督監測
非洲豬瘟的傳染性很強,且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傳播,致死率較高,對地方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同時也影響了社會的穩定發展。各地方政府要重視非洲豬瘟防治工作的開展,做好防疫宣傳教育活動,調動轄區內民眾的非洲豬瘟防疫知識。為了提高基層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做好對非洲豬瘟的防控。由于當前很多養殖戶盲目養殖,過于關注成本,而造成養殖方法不夠科學,所以,還要增強對養殖技術的宣傳。對于非洲豬瘟的防控來講,高溫和放毒劑對這一病毒有很好的殺滅作用。因此,要定期對豬舍內外開展消殺工作,對剩余飼料和糞便等進行及時處理,杜絕病毒的繁殖。另外,縣畜牧管理部門要貫徹好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尤其是要嚴格把控邊境站點,做好抽樣、送樣工作,進一步了解非洲豬瘟的感染現象,深入分析其潛在的風險,以便為該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技術方面的經驗。對于進出養殖場的人員、車輛等,要開展嚴格檢查,做好消毒工作。做好防護和隔離工作,防止野外生豬進入豬舍。
5.3 引進生豬規范化養殖技術
通過規范化管理生豬養殖環境,能有效阻斷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所以,相關生豬養殖企業要進一步推廣標準化生豬養殖技術,做好引種和檢疫工作,對外地引種進行規范,同時要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對于引進豬種來講,要在初期開展隔離飼喂,并對豬種進行觀察。在確認豬種健康后,可將其混入豬群飼喂。在發現非洲豬瘟這一病毒時,要及時上報,切勿盲目采取措施。只有基層養殖人員具備一定的防控知識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防控非洲豬瘟這一病毒的傳播。值得注意的是,非洲豬瘟并不會傳染給人,所以在發現這一病毒時,基層養殖戶不用過度擔憂。在備料過程中,要強化科學管理,避免用泔水飼喂。另外,要對生豬養殖場地做好衛生管理工作,合理建構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以此提高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控效果。
5.4 做好防控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
為了在發現非洲豬瘟的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應對方法,遏制疾病蔓延,衛生防疫部門在建構疾病防控機制的同時,要做好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以此提高其防疫技術素養。對于相關從業人員來講,其要增強對非洲豬瘟的認識,以便更好地辨別疾病類型。在非洲豬瘟的防控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要掌握該病的發病癥狀。總體上看,我國要強化對防控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深化其對非洲豬瘟疾病的了解。同時,還要適當拓展培訓知識的范圍,密切關注與疫病接觸的人員,依托具體的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防疫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在平時,要組織相關防控人員參與應急演練,合理評估防疫技術、檢測及采樣等技術,強化對相關人員的培訓。
6 結語
綜上所述,關于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控,要由多方面入手,如宣傳養殖知識、增強經濟投入、深化技術水平、嚴格把控產品入境等,嚴格控制非洲豬瘟這一病毒的傳播,從根源上消除非洲豬瘟。
參考文獻
[1] 王勇.非洲豬瘟科學防控綜合措施研究[J].畜禽業,2021,32(4):100,102.
[2] 董凱.非洲豬瘟科學防控綜合措施探討[J].中獸醫學雜志,2021(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