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邊陲的璀璨明珠——靖西市,素有“山水小桂林,氣候小昆明”之稱。尤其是被譽為“水上桂林,流動畫廊”的渠洋湖美麗的湖光山色,令人嘆為觀止,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
渠洋湖位于靖西市區西北28千米處的渠洋鎮,湖長約15千米,最寬處約1千米,地處巖溶山原地貌,湖內山峰和小島有大小溶洞十處,水源多由地下河補給。渠洋湖源于渠洋街西北的新力村,流經舊街,還有北部的下洋源頭,匯至渠雷大屯、渠雷小屯、大善,再到坡谷“小島”。這“小島”僅有一條長約50米、寬約20米的馬路直通景點,坡谷是游客們向往的地方,可以垂釣、野炊等。另一支源頭從更橋屯流經岜書、渠洋舊街,直達岜蒙水庫。還有一支從東北面大丹流入的源頭,匯合至晚造、岜旗、林靈、岜馬等,渠洋湖兩岸湖水一共流經11個村屯。
渠洋湖是在1958年11月興修蓄水工程破土動工的,是百色市第二大人工湖,是一個大型喀斯特高原湖泊水庫。
“煙波浩渺連天碧,時見山嵐掛彩霓。更有漁歌撩白鷺,伊誰至此不癡迷。”這是靖西市近年來在民間流傳的贊美渠洋湖的一首詩。渠洋湖庫區秀峰如林,湖面浩渺像海,水面汽霧似紗,岸邊翠竹婆娑,炊煙繚繞,是靖西市水上娛樂、旅游度假的勝地。
我曾兩次到過渠洋湖,一路涉足,一路留戀,一路回望。兩次身臨其境,兩種不同感受。
2016年9月,我有幸參加靖西市文聯組織的采風活動,第一次到渠洋湖,感受她那無比神奇的魅力。
渠洋湖猶如一位戴著神秘面紗的美女,人們都想一睹她的真容。我們站在大壩上遠眺,只見一片茫茫碧水撲入眼簾,山水成趣,景致秀麗迷人,簡直能與聞名遐邇的桂林漓江山水媲美。
導游說,想要飽賞渠洋湖的倩影,需泛舟其上,置身其中,慢慢品味;要是沿湖邊公路行駛15千米,就能目睹渠洋湖的整個芳容。
渠洋湖整個湖面形如兩個相向對接的大葫蘆,南北對稱。那些環繞湖邊的群山,不像怪石嶙峋的西岳,不像高峭挺撥的泰山,不像萬木蔥蘢的大興安嶺,卻有秦嶺“連綿起伏,攜手并肩”的容顏與風格,不僅是天然屏障,還是一道迷人的風景線。山腳下湖的兩岸,坐落著壯族特色山寨,把渠洋湖點綴得更加亮麗迷人。
渠洋湖湖水清澈,晶瑩見底,湖中十幾座獨峰破水而出,錯落突兀,高低不一。有的像雄獅乍醒,活靈活現;有的似鯉魚跳躍,形象逼真;有的仿佛田螺出水,惟妙惟肖;還有的如玉兔、如金鐘、如奔馬,栩栩如生。
喀斯特峰林中的水泊風景,湖中倒影,透出渠洋湖的優雅寧靜,有游船緩行湖中,令人有返璞歸真之感。
這一次旅程,我觸景生情,詩興大發:
一年四季,渠洋湖呀,綻開著一朵朵美麗的浪花。
那是你翻騰歷史的見證和音像。
過去,只看見兩岸荒涼的田野和貧瘠的村莊,
昨日,曾負載多少沉重的滄桑和期待的夢想。
如今,有多少景物是希望的田野和快樂的游伴。
將來,走進新時代農村的吹笙和諧地奏響。
春夏秋冬,渠洋湖呀,綻開著一朵朵亮麗的浪花。
那是你奮發圖強圓夢的理想。
渠洋湖于1961年建成蓄水,解決了灌溉和下游沿河易澇的問題,起到了防洪作用。庫岸南北翠峰遙望,湖中孤山獨秀,山水相映,景致迷人。每當朝陽初升,居西東望,湖光閃爍,月夜則朦朧神秘,猶如仙境。
許多文人墨客被渠洋湖迷人的身段所傾倒,廣西詩人劉流佳寫道:“輝遲暖靄罩群峰,臨水梳妝任淡濃。待到風平明月夜,輕舟折桂入蟾宮。”
廣西作家協會會員楊柳青在文集《故園戀歌》是這樣寫渠洋湖的:
長虹臥坡映夕暉,斑斕湖景夢幾回。
一行白鷺青山外,幾羽紅鷗綠水飛。
坪壩青草迷人眼,牧童笛聲醉晚炊。
試問伊人情何寄?幾度煙雨盼君歸。
他還有一首《題渠洋湖》的詩:
人間仙境渠洋湖,高原畫廊似明珠。
輕舟曼動漣漪起,水上桂林景色殊。
渠洋湖的倩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讓我流連忘返,如癡如醉。

2020年10月,我又一次到渠洋湖感受她迷人的風采。
這一次,我乘坐游船瀏覽渠洋湖。寬闊浩蕩的湖面水平如鏡,豁然平躺在我的眼前,讓我的視野更開闊。白天鵝、野鴨和不知名的鳥成群掠過,給廣闊的湖面增添了幾分寧靜安謐。游船凌波飛駛,湖面上,大大小小、高峻或低矮的山峰形成島嶼,有的島綠草如茵,有的島林木秀拔,有的島野花盛開,有的島有羊群在那里比賽登高。
極目遠眺,渠洋湖左岸山腳,一條沿著湖邊修筑的渠洋鎮至魁圩鄉的縣級公路像白色的紗巾飄逸于青山綠水之間;右岸的群峰挺拔蒼翠,一處處壯族干欄式民居錯落有致,相映成一幅優美的壯錦。
游船行駛到東風村晚造屯附近,船主告訴我們,靖西市堅持綠色發展,積極推動鄉村生態振興,近幾年來,在渠洋湖舉辦了橫渡渠洋湖、七夕繡球旅游節、環渠洋湖騎行、釣魚競賽等活動。
晚造屯現有63戶人家,共有機動船36艘,村民借助渠洋湖興起的旅游熱,擺脫貧困,發家致富,走進小康生活。
游船飛快地又駛入似兔子般的兔子山島,在山水畫廊中繼續前行。不久,來到了湖水中形如一只田螺的螺螄山,接著來到湖里最大的猴園島。湖面的北端,有一座酷似倒掛古鐘的小島,這古鐘任由湖水日夜不停溫柔地撫摸拍打,默默地享受著這世間的綿綿愛意。
銀龍游曳,湖面上泛起微波,激起一層層細浪,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閃閃,碧綠的水毯上形成了一片片細碎的、跳動的銀光,蔚為壯觀。
渠洋湖環湖皆山,峰巒疊翠,島嶼錯落,林木蒼郁,湖面遼闊,湖水碧藍,清明如鏡。船主說,湖邊的懷書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種花養殖,在深圳市龍崗區對口幫扶下,推動產業穩步發展,助推鄉村振興,讓群眾進入致富快車道。該村花卉種植、光伏發電、肉豬養殖、肉雞養殖、豬舍租賃和水果銷售等項目集體收入每年可達100萬元以上。
渠洋湖周邊移民群眾興建十多家“農家樂”,帶動就業300余人,蓬勃發展的鄉村旅游業應運而生。
在渠洋湖巡游一周回到原點,開闊浩渺的湖面刮起清爽的秋風,鳥雀和魚蝦也在竊竊私語,湖面如默默微笑的老人,歡送我們回到岸上。我沐浴著陽光,感覺非常舒心、涼爽,我的心仿佛與山水融為一體,難舍難分。
我自然而然地吟詠起宋代詩人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此時此刻,此情此景,這首詩最能表達我的心情。
作者簡介:趙永紅,壯族,魯迅文學院第25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學員,作品發表于《中國教育報》《三月三》《廣西民族報》《南國早報》《右江日報》《百色早報》《百色文藝》《靖西文藝》《廣西支部生活》《廣西黨建》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