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華,楊敬東,楊志明,羅夢超,吳賢豪,陶子晨,郝潤龍
(1.浙江浙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1121;2.浙江省火力發電高效節能與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杭州 311121;3.浙江能源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杭州 310052;4.三門核電有限公司,浙江 臺州 318000;5.華北電力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河北 保定 071000)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能源的需求有了明顯的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 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9.8 億t 標準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氣分別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8%、18.9%、8.4%(見圖1)。盡管近年來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在減少,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大量煤炭的燃燒會導致SO2、SO3、NOX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如酸雨、光化學煙霧、霧霾等。

圖1 2020年全國能源消費結構
根據相關文獻報道[1-3],煙氣中SO3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煤粉在鍋爐中燃燒時,煤中的硫分大部分被氧化為SO2,小部分以有機硫化物和硫化氫的形式存在,約0.5%~2%的硫被進一步氧化為SO3;另一方面,在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法)脫硝系統中,部分SO2被SCR催化劑催化氧化為SO3。
煙氣中的SO3不僅危害電廠的正常運行,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首先,SO3會導致煙氣酸露點的提高。煙氣中SO3濃度的提高可使煙氣的酸露點提高5~10 ℃,硫酸蒸汽易在低于酸露點溫度的受熱面上凝結,增加煙道及設備酸腐蝕的風險。其次,SO3濃度的上升會導致空預器的堵塞。從SCR 脫硝系統中逃逸的氨與SO3反應生成硫酸氫銨和硫酸銨,硫酸銨在空預器的運行溫度范圍內為干燥的固體粉末,對空預器的影響較小。而硫酸氫銨是一種粘性很強并具有腐蝕性的物質,極容易在空預器沉積,并吸附大量飛灰,造成空預器的堵塞,增大其阻力,惡化空預器傳熱性能,進而威脅燃煤電廠運行安全。第三,煙氣中的SO3可能導致脫汞效率降低。在活性炭吸附脫除汞的同時,SO3會與汞競爭活性炭的吸附表面,減少活性炭對汞的吸附能力,導致脫汞效率降低。當煙氣中的SO3被有效去除后,靜電除塵器收集的飛灰中汞含量明顯增加[4]。此外,SO3濃度過高會危害人類健康。當SO3排放質量濃度大于35 mg/m3時,就會出現黃色或藍色煙羽現象,造成電廠附近地區硫酸氣溶膠濃度升高,影響植物生長,危害人體健康。
SO3控制技術按控制目的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限制SO3生成,其技術主要包括燃料混合技術和SCR 脫硝反應器內抑制SO2氧化技術;第二類是脫除煙氣中已經存在的SO3,主要包括堿性吸收劑噴射技術[5]、低(低)溫除塵技術[6]、濕法脫硫技術和濕式電除塵技術。上述各種SO3脫除技術均有其優缺點,而堿性吸收劑噴射技術因其占地面積小,能耗低,投資和運行費用低,能解決設備堵塞和腐蝕,已成為脫除SO3的首選技術。目前吸收劑種類包含鈉基、鎂基、鈣基等10 余種,注射形式分為漿液注射和干粉注射,注射位置可選擇鍋爐內、SCR 裝置進出口,ESP(靜電除塵器)出入口[7],很多電廠利用堿性脫除劑除去SO3,其脫除率為40%~90%。
鈣基吸收劑(如CaCO3、Ca(OH)2等)價格低廉,來源廣泛,因此被大量電廠使用。國內外已經有不少學者對鈣基吸收劑脫除SO3進行了研究。樓清剛[2]通過實驗證明隨著煤中硫分增大,SO3生成率提高,將石灰石摻入煤中可以減少SO3生成,而且溫度越高作用越明顯,并且SO3生成率隨著鈣硫比的增大而減小。蔡培等[8]通過比較不同的SO3脫除技術,認為在SCR 前噴堿土金屬鈣鎂方案為最優,且CaO 或Ca(OH)2為優選脫除劑。陳朋[9]通過對比CaO、CaCO3、Ca(OH)2在固定床反應條件下對SO3的去除效果,發現Ca(OH)2的效率最高,可達25%。目前對于鈣基吸收劑去除SO3的研究均以普通的CaO、CaCO3、Ca(OH)2等為主,其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此外,用多孔鈣基吸收劑去除SO3的研究鮮見報道,因此,本文選用CaCO3、Ca(OH)2以及實驗室制備的一種多孔CaCO3作為吸收劑,使用控制冷凝法進行煙氣SO3捕集,研究吸收劑種類、溫度和鈣硫比對SO3脫除效率的影響。
采用固定床系統來研究鈣基吸收劑的性能,試驗裝置如圖2所示,主要包括煙氣發生系統、固定床反應系統、SO3捕集與測試系統以及尾氣處理系統。

圖2 試驗裝置
根據發生原理,SO3的發生可以簡單地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物理法包括發煙硫酸釋放SO3法和硫酸加熱法[10],化學法包括臭氧氧化法、V2O5催化氧化法、P2O5共熱法、加熱分解法。V2O5氧化法發生SO3機理復雜,在實驗室設備中氧化率較低,且當煙氣中存在NOX時,SO2的氧化率波動較大。臭氧氧化法相對穩定但是氣流速度大,且會引入新的污染物,O3和SO2在模擬煙道中的反應時刻都在進行,不能反映電廠煙氣的實際情況,也不利于SO3的捕集。通過綜合分析比較,本試驗采用簡單易行的熱分解法制備SO3。在溫度、濕度確定的情況下,熱分解法所產生的SO3的量基本保持穩定。熱分解是指加熱升溫使化合物分解的過程,在酸式硫酸鹽中,NaHSO4和KHSO4均易受熱分解為穩定的硫酸鹽并釋放出水蒸氣和SO3。另外,過硫酸鹽也易受熱分解生成SO3和O2。
通過試驗發現酸式硫酸鹽無法在煙氣中生成穩定的SO3,這可能是由于NaHSO4和KHSO4熔點較低,在加熱過程中部分試驗樣品蒸發混入模擬煙氣,并在SO3冷凝過程中被捕集,造成試驗誤差,故酸式硫酸鹽不適合作為SO3發生劑。
為比較K2S2O8和Na2S2O8兩種過硫酸鹽生成SO3的性能,在同一條件下對兩種物質熱分解,進行6次試驗后,得到表1的結果。
由表1數據可以看出,K2S2O8生成的SO3不僅更穩定且在產量高于Na2S2O8,故本試驗選用K2S2O8作為SO3的發生劑。

表1 過硫酸鹽生成SO3的比較
通過試驗發現在煙氣流速為5 L/min、反應物含量為0.1 mmoL 時,在400 ℃加熱20 min,K2S2O8分解更穩定,且生成的SO3質量濃度大致在30~105 mg/m3,符合發電廠要求,因此以此反應條件制備試驗所需SO3。
本試驗煙氣系統由氣瓶、混氣瓶和管式爐組成,裝有N2、SO2、NO、O2的4 個鋼瓶連接到一個混氣瓶中,充分混合的氣體通過管式爐,將小瓷舟中高溫分解產生的SO3吹出管路,產生模擬煙氣。
本試驗SO3脫除系統采用固定床反應系統,與模擬煙氣系統類似,該系統同樣采用管式爐加熱的方式,將吸收劑固定于石英棉上,置于管式爐的陶瓷管(內徑18 mm、長度100 mm)內。從模擬煙氣發生系統中出來的模擬煙氣與吸收劑接觸后,其中的SO3會被吸收劑除去,處理后的煙氣經煙氣出口離開管式爐。由于本試驗固定床系統較小,煙氣流速快,不能對溫度、濕度進行實時監控,因此需要在試驗前測量反應器內的溫度和濕度。
SO3的檢測方法有多種[11-13],各種方法的檢出限和測量精度各不相同。SO3性質活潑,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且燃煤電廠煙氣中的SO3濃度相對較低,因此煙氣中SO3的檢測一直是一個難點,盡管有很多不同的檢測方法,但是各方法的誤差較大。由于燃煤電廠煙氣中存在大量的SO2,使用異丙醇吸收法會帶來較大的誤差,而商用的SO3測試儀器Pentol 和IMACC 價格昂貴。本試驗采用測試穩定性強、準確性高的控制冷凝法作為SO3的檢測方法。蛇形冷凝管是控制冷凝法的核心部件,因為其是實現SO3分離捕集的主要部件。煙氣經過濾后進入蛇形冷凝管,在煙氣高速旋轉的過程中,由于離心力的作用,SO3和H2SO4從顆粒物中分離出來,被捕集在蛇形冷凝管的管壁上,整個過程中循環水浴泵的水溫應控制在不低于60 ℃,以保證低于酸露點而不高于其他酸性氣體的露點。該方法對SO3氣體的捕集效率可達95%。
圖3所示為SO3捕集與測試系統,收集煙氣中的SO3和H2SO4后,可用去離子水沖洗冷凝管內壁得到含有硫酸根離子的溶液,再通過測定溶液中硫酸根離子的濃度即可推算出煙氣中SO3濃度。

圖3 SO3捕集與測試系統
為了比較不同鈣基吸收劑在固定床中脫除SO3的能力,選取CaCO3、Ca(OH)2和多孔CaCO3作為吸收劑,考察溫度、鈣硫比等因素對模擬煙氣中SO3脫除率的影響。
溫度、鈣硫比對CaCO3脫除SO3效率的影響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CaCO3對SO3的脫除效果并不是很好,脫除效率基本在50%以下,其原因可能是CaCO3孔隙率太小,使得SO3只能擴散至CaCO3表面,而無法擴散至CaCO3內部,導致脫除效率偏低。

圖4 溫度、鈣硫比對CaCO3脫除SO3效率的影響
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的重要因素之一,溫度升高,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反應越容易進行。從圖4 可以看出,在鈣硫比一定的情況下,SO3脫除效率隨溫度升高呈近似線性增長。其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加快了CaCO3與SO3的反應速率,使得SO3脫除效率提高。此外,從圖4可以看出,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增大鈣硫比可以提高SO3脫除效率。在溫度為525 K 時:鈣硫比由5∶1 提高至10∶1,SO3脫除率由30.47%升高至33.72%;鈣硫比由15∶1提高至20∶1時,SO3脫除率提升卻不多。這說明鈣硫比不是越大越好,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工況選擇合適的鈣硫比。
溫度、鈣硫比對Ca(OH)2脫除SO3效率的影響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Ca(OH)2對SO3的脫除效率最高可達79.78%,明顯高于CaCO3。其原因可能是Ca(OH)2屬于中強堿,與SO3更易發生反應,同時反應生成的水在高溫下蒸發,使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提高脫除效率。
從圖5可以看出SO3脫除效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溫度的升高加快了SO3與Ca(OH)2反應速率;另一方面,由于Ca(OH)2是過量的,SO3的吸附速度不依賴于其擴散速度,因此SO3的吸附量增加,SO3脫除率提高。另外,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鈣硫比增加,SO3脫除效率也有所提高,但當鈣硫比達到15∶1 之后,進一步提高鈣硫比,SO3脫除效率增加不明顯。

圖5 溫度、鈣硫比對Ca(OH)2脫除SO3效率的影響
溫度、鈣硫比對多孔CaCO3脫除SO3效率的影響如圖6所示。試驗所用多孔CaCO3以CaCl2和Na2CO3為原料制備,其比表面積為27.647 m2/g,比普通CaCO3高6 倍。由圖6 可以看出,多孔CaCO3的SO3脫除效果比Ca(OH)2和CaCO3好。當鈣硫比為20∶1、溫度為675 K 時其脫除效率最高可達78.1%。其原因可能是多孔CaCO3孔隙率較大,所有的吸附位點均能和氣體接觸,吸附氣體中的SO3,使多孔CaCO3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展現出良好的SO3脫除性能。

圖6 溫度、鈣硫比對多孔CaCO3脫除SO3效率的影響
升溫可以提高SO3的脫除效率。另外,在反應溫度為525 K 時,鈣硫比由5∶1 增加到10∶1 時,SO3脫除率由43.7%增加到61.8%,增加了幾乎18%,由此可見,鈣硫比對多孔CaCO3的脫硫率有較大影響。但是,鈣硫比由15∶1 上升到20∶1時,SO3脫除效率提高不明顯,其原因可能是多孔CaCO3遠遠過量,使大量吸收劑無法發揮作用。這會造成吸收劑的浪費,提高發電廠環保運行成本。
圖7為鈣硫比為15∶1時,3種物質對模擬煙氣中SO3脫除率的比較。可以看出:多孔CaCO3的SO3脫除效率最好,675 K 時可以達到80%左右;其次是Ca(OH)2;效果最差的是CaCO3,675 K時其最高脫除效率僅為55.23%,其原因可能是CaCO3孔隙率太小,SO3氣體只能與CaCO3固體表面接觸,化學反應僅發生于表面,無法充分發揮CaCO3的性能。

圖7 鈣硫比為15∶1時,3種物質對SO3脫除率的比較
此外,可以看出3種吸收劑的脫除效率隨溫度升高呈近似線性增長,其中溫度對Ca(OH)2的影響較大,對另兩種物質的影響差別不大,其原因可能是高溫可以帶走Ca(OH)2與SO3反應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動,同時高溫加快了反應速率。
由圖7 可以看出,當SO3脫除效率為75%時,Ca(OH)2所需溫度約為635 K,而多孔CaCO3所需溫度為570 K,這表明多孔CaCO3的反應推動力更大,其原因可能是多孔CaCO3的比表面積大于Ca(OH)2,與SO3的反應接觸面積更大,可以獲得更大的反應速率。
1)對CaCO3、Ca(OH)2和多孔CaCO3脫 除SO3的性能進行分析,在試驗溫度為525~675 K范圍內,SO3脫除效率隨溫度的提高而增大,原因可能是溫度的提高加快了化學反應速率。基于上述發現,在實際運行中,可以選擇SCR 出口處作為吸收劑的噴射點。
2)試驗發現,隨著鈣硫比的增加,SO3脫除效率也有一定提高。對于Ca(OH)2和CaCO3,當鈣硫比達到15∶1 后,吸收劑的SO3脫除效率的增加幅度有減小趨勢;對于多孔CaCO3,鈣硫比達到10∶1 后,再增加吸收劑的量雖然可以提高SO3的脫除效率,但是會有大部分的吸收劑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反應溫度較高的時候,吸收劑的浪費尤為明顯。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鈣硫比。
3)通過對3 種吸收劑的比較可以看出多孔CaCO3的SO3脫除效率略大于Ca(OH)2,遠遠大于CaCO3。從實際應用來看,多孔CaCO3比Ca(OH)2更經濟,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選擇多孔CaCO3作為吸收劑,不僅能保證較好的脫除效率,也能節約環保成本。
本文僅僅研究了溫度、鈣硫比對SO3脫除效率的影響,沒有考慮煙氣中氣體組分(NO、SO2、H2O)的影響。可以通過進一步試驗,探究多孔CaCO3用于燃煤電廠脫除煙氣SO3的可行性,為實際應用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