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俊, 劉 璐, 劉彥豐, 李 斌
(華北電力大學動力工程系,河北保定 071003)
傳熱學是一門研究熱量傳遞規律的學科,是能源與動力工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諸多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1]。導熱是傳熱的主要模式,也是在學習傳熱學中最先接觸到的內容。根據溫度場是否隨時間變化,導熱問題可分為穩態與非穩態,根據溫度場在空間的變化可分為不同坐標系中的一維、二維和三維問題,還可根據導熱體內部是否有熱源分為有、無內熱源的導熱。對導熱問題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等溫線、溫度梯度、內熱源等概念,研究邊界上的換熱條件和材料物性等對溫度場的影響規律[2]。截面為矩形的長柱體導熱是工程常遇到的導熱現象,屬于典型的直角坐標系中二維導熱問題,其導熱方程為二階偏微分方程。采用數學分析解法需要求解二階偏微分方程,且對定解條件有嚴格的限制;如果采用真實的導熱實驗平臺研究,則很難進行多參數的改變,并且建立一個穩定的工況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極少使用。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OBE理念的引入,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中[3-7]。開發實驗虛擬仿真系統有助于能源動力類創新人才的培養[8-10],在教育部發布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建設指南》(2020年版)中能源動力類項目就包含“二維導熱溫度場的數值仿真”。
姜昌偉等[11]提出的基于Matlab傳熱學虛擬實驗開發,僅限于二維穩態導熱的虛擬實驗。周永利[12]等應用Matlab編寫了一個導熱仿真軟件,但僅可以模擬無內熱源、4個邊界均為第一類邊界情況下二維區域的溫度場。張程賓等[13]應用Matlab開發了導熱實驗仿真軟件,包括矩形二維溫度場的模擬,可對不同邊界條件下不含內熱源、穩態或非穩態溫度場的模擬。王輝等[14]利用Fluent開發了球體一維導熱虛擬實驗平臺。本文基于Java語言開發了一個在線的導熱實驗虛擬仿真軟件,軟件包括平壁、圓筒壁、球殼、等截面直肋、二維矩形區域等5個仿真實驗模塊,其中二維矩形區域模塊以非穩態、含內熱源和4個邊界可區別設置的對流傳熱為基礎編制。軟件是免費、無需安裝的在線網頁模式,實現了實驗仿真的共享[15-16],本文主要以二維矩形區域模塊為例對軟件的開發和功能進行介紹。
仿真對象是一個矩形截面長柱體內的溫度場,幾何模型如圖1所示。矩形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為a和b。材料的密度ρ、比熱容c及導熱系數λ為常數。初始溫度為t0,有均勻的內熱源˙Φ,柱體左、右、上、下4個側面均為第3類邊界條件,表面傳熱系數分別為h1、h2、h3和h4,流體溫度分別為tf1、tf2、tf3和tf4。

圖1 研究對象幾何模型示意圖
如圖1所示的導熱問題為直角坐標系中二維非穩態、常物性、有內熱源的導熱問題,溫度t與時間τ、空間坐標x、y有關:

數值離散采用有限差分法,對區域的網格劃分如圖2所示。兩個坐標的空間步長分別為Δx和Δy,兩個坐標方向的總節點數分別為M和N,時間步長為Δτ。

圖2 區域離散示意圖
采用隱式差分格式,列出所有節點的差分方程并構成方程組,迭代求解得到所要求解時刻的各節點的溫度。以下給出了部分節點隱式格式的差分方程:
(1)左下角節點(1,1)

(2)下邊界節點(m,1)

(3)右下角節點(M,1)

(4)任意內節點(m,n)

式中:Con=Δτ˙Φ/(ρc);Fox=aΔτ/(Δx)2;Foy=aΔτ/(Δy)2;Bi1=h1Δx/λ;Bi2=h2Δx/λ;Bi4=h4Δy/λ。
導熱實驗虛擬仿真平臺是利用有限差分的數值計算方法和Web的交互式數據可視化技術進行開發的。仿真平臺后端采用NODE.JS的Express框架,前端采用H5技術和響應式界面技術,使用ECharts和D3.JS交互式數據可視化技術進行開發,部署在Gitee(碼云)提供的Pages云托管服務中。
軟件主界面如圖3所示,包括5個子模塊、軟件說明和使用反饋聯系方式。點擊圖標“二維導熱虛擬實驗”進入如圖4所示的二維導熱模塊。

圖3 軟件主界面

圖4 二維導熱虛擬實驗界面
圖4(a)為計算參數輸入部分,包括導熱體幾何尺寸、初始溫度、物性參數的輸入,數值求解時兩個方向的節點數和時間步長的輸入,計算一次的時間輸入,上邊界的對流邊界條件輸入,其他3個邊界條件的輸入類似,在圖4(b)中顯示。當輸入參數不符合軟件規定時,彈出對話框提示某項數值超出范圍。程序中輸入了一些材料的物性參數,可從下拉菜單“選擇常用物質”中選擇,如純銅、純鋁、木材、羊肉、土豆等,則輸入框中的物性參數自動隨之改變。
點擊“開始”按鈕即開始運算,點擊“繼續”按鈕則接著計算,按鈕下的進度條反映計算進程,計算結束后,輸出總計算時間和4個邊界上單位長度的吸熱熱流量。計算過程中實時動態顯示圖4(b)中的溫度場和圖4(c)對應的等溫線。
該軟件作為教學輔助軟件,從以下方面幫助學生對深刻理解的傳熱學基本概念。
傳熱學教材中,一般只給出以下定義:在導熱過程中,如果各空間位置處的溫度不隨時間發生變化,稱為穩態導熱,否則稱為非穩態導熱。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很難理解。該軟件可以幫助學生對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前文1.2所述的二維導熱問題為例,計算區域為正方形,且區域內有均勻的內熱源,在軟件中輸入表1所示數據,點擊開始,可見,由于有內熱源產生熱量,導熱體溫度升高,并且內部溫度高于表面溫度,可直觀得出此時導熱體內是有內熱源的非穩態導熱,600 s時的溫度場如圖5(a)所示,點擊”繼續”兩次,可分別得到1 200 s和1 800 s時的溫度場,如圖5(b)、(c)所示。計算過程中,鼠標所在位置能顯示節點位置和節點溫度,當計算時間為3 000 s時,動態顯示的溫度場不再隨計算時間增長而變化,如圖5(d)所示,柱體內的導熱即為有內熱源的穩態導熱。由圖5可見,同一點隨時間的增長升溫速率下降,直到達到穩態,溫度不隨時間發生變化。

圖5 溫度場變化示意圖
除了根據圖像可以直觀判斷此時為穩態導熱,還可以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判斷。取柱體單位長度,則內熱源單位時間產生的熱量是4 kW,如圖5(d)所示,軟件顯示4個表面散失的熱流量相同都是1 kW,說明內熱源產生的熱量全部通過4個表面散出,導熱為穩態的。
該軟件除了溫度分布的直觀表示,還把溫度場計算結果用5條不同顏色的等溫線表示,兩條相鄰的等溫線的溫差是相等的(以表1的數據輸入)。

表1 功能1輸入參數
計算到穩態時,等溫線如圖4(c)所示,可見,等溫線在導熱體內連續封閉,只會在導熱體邊界上終止,不同溫度的等溫線不會交叉;等溫線的疏密可以直觀反映溫度梯度的大小。由于計算區域內初始溫度和熱源強度分布均勻,而4個邊界的邊界條件相同,因此溫度場上下、左右對稱。
將輸入數據中的寬度改為50 mm,下邊界改為絕熱,則得到圖6(a)的等溫線,繼續將長度也改為50 mm,左側邊界也改為絕熱,得到圖6(b)的等溫線,可以直觀看出等溫線垂直于絕熱面。

圖6 不同絕熱條件下等溫線示意圖
實驗平臺默認的是第3類邊界條件,通過不同的設置,可以把第3類邊界條件轉化為第1類或第2類絕熱的邊界條件。
當把邊界的表面傳熱系數輸入“0”值時,由牛頓冷卻公式可得熱流密度q=0,即為絕熱的邊界條件。如設置左側和下側的表面傳熱系數均為“0”,則得到圖6所示的等溫線。
當把邊界的表面傳熱系數h設置為很大的數值時,即與導熱系數λ之比h/λ很大時,邊界上的溫度等于環境溫度,為第一類邊界條件。如圖7所示,當h=1 MW/(m2·K),λ=10 W/(m·K)時,導熱體邊界上的溫度為環境溫度60℃。

圖7 第3類邊界條件轉變為第1類邊界條件示意圖
(1)幫助學生了解物性參數對導熱體溫度場的影響。通過改變導熱系數、密度、比熱容觀察溫度場的變化。如僅僅把表1中的密度和比熱容分別減小到775 kg/m3和46 J/(kg·K)時,600 s已達到了穩態,繼續縮短計算時間可以發現15 s時就能達到穩態。說明,其他條件相同時,較小的密度和比熱容可以縮短非穩態導熱的時間。
(2)分析一維平壁的導熱。當把計算區域的上下邊界設置為絕熱時,該二維導熱問題簡化為一維平壁的導熱,可以發現平壁的等溫線為平行的直線,如圖8所示。在此基礎上,改變參數即可探究平壁的溫度場變化情況。

圖8 一維平壁的等溫線
基于網頁的在線導熱實驗虛擬仿真平臺實現了5種條件下的導熱數值模擬和可視化結果演示,該仿真平臺于2021年3月8日上線,目前已有1 200人次使用,分布在全國20個省。仿真平臺可適用于電腦、平板、手機等多種終端的瀏覽器中,兼容谷歌、IE、Safari和微信內置瀏覽器等多種使用環境,用戶體驗好,使用方便。平臺采用的交互式數據可視化技術,使得仿真過程、仿真結果均可用圖表動態展示,美觀生動;用戶可使用鼠標或觸摸查看圖表中實驗數據,操作簡單實用。隨時隨地將虛擬仿真應用于課程學習、課后復習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具有較高的教學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