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婷,李曉英,沈津竹,王建萍,4
(1.東華大學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上海 200051; 2.東華大學 現代服裝設計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51; 3.河北科技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8; 4.同濟大學 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上海 200092)
服裝造型設計屬工藝美術范疇,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綜合應用了科學技術與造型技術,將科技與藝術生動地聯系起來,具備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成為了承載人類文化與歷史發展的重要媒介之一[1]。近些年來,凹凸造型興起,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其廣泛運用于各類服裝造型設計中,使服裝表現出強有力的視覺效果和立體空間感。
三宅一生通過褶皺的工藝形式將空間從二維變至三維,塑造出多款隨身體變化而變化的凹凸式服裝造型[2]。鄒平等[3]提出的折紙造型工藝構成技術可用來實現服裝設計的凹凸造型效果。許少玲等[4]指出設計師通常利用非常規材料來設計令人耳目一新的面料肌理效果,以呈現不同的凹凸式造型。綜上,不管是在時裝秀場中還是在人們的日常服飾中,設計師們大多是通過工藝技術、面料肌理方面的創新來達到服裝的凹凸造型效果。例如,對面料進行褶皺、鏤空、折疊、壓花等工藝處理從而呈現凹凸造型的效果,或者改變經緯紗的粗細、密度、捻度、紗線捻向、張力等,以達到凸條紋、起皺效應、泡泡紗等的服裝凹凸造型效果[5]。但是,通過服裝結構設計的途徑來完成這一目標的案例較少,有部分學者對其進行了探索式的研究,如朱琳等[6]通過實驗、設計的方法,總結了凹凸造型的特點和應用技巧;周少華等[7]以如何把凹凸式結構應用在服裝造型中為研究中心,分享了服裝立體造型凹凸式結構的設計方法,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分析總結了凹凸式結構造型的特點和規律;林燕萍[8]指出將結構設計融入到造型設計中才能達到理想的服裝造型設計效果。
由此,為全面且系統地明晰凹凸式服裝造型設計原理,本文以服裝結構為切入點,并結合工藝技法和面料肌理特性,對凹凸式服裝造型的獨特魅力加以剖析。研究內容不僅豐富了現有的服裝結構設計理論,而且拓寬了服裝造型設計的可能性,使服裝結構更好地應用于不規則服裝造型設計之中,探尋到的規律同時也為樣板制作提供了參考。
凹凸一詞最早是用于建筑中的名詞,凹即是低的地方,凸即是高的地方,即人們對一個平面高低不平整的解釋[9]。凹凸式服裝造型是指通過材料的不同組合來呈現服裝凹凸起伏的效果的方式,使服裝富有美感的立體形態,進而實現服裝造型在視覺效果和服用功能上的互補[6]。
可以根據服裝的款式、結構、工藝等對凹凸式服裝造型進行簡單的分類。從服裝結構的角度分析,根據服裝結構設計原理,可以將凹凸造型分為裝飾型、功能型和綜合型3類。
1.2.1 裝飾型
裝飾型凹凸式服裝造型指主要為設計的造型考慮,僅僅在服裝上起美化、修飾、裝點的作用。其根據美學原理,運用勻稱、均衡、節奏等形式,制造成抽象但又有規則可循的形式美特征,突出了裝飾這一形式所具有的審美效果。這類造型設計不用考慮人體的浮余量的處理,可以完全按照設計師的創意制作服裝造型,如圖1[10]所示。

圖1 裝飾型凹凸式服裝造型Fig.1 Decorative concave-convex clothing modeling
1.2.2 功能型
功能型凹凸式服裝造型指與人體體型相適應的以及具有加工方便性的工藝特征的凹凸造型。其考慮了人體浮余量的處理,將浮余量轉移到分割線里,取代省道的作用或者直接將省量轉移到省道里,使得服裝造型貼合人體的結構。同時,這類造型設計也兼顧了工藝的手法,方便了服裝制作,如圖2[10]所示。

圖2 功能型凹凸式服裝造型Fig.2 Functional concave-convex clothing style
1.2.3 綜合型
綜合型凹凸式服裝造型指裝飾型與功能型凹凸式服裝造型的結合,使服裝既具有修飾美化的功能,又具有處理浮余量、貼合人體曲線的功能的造型,如圖3[10]所示。

圖3 綜合型凹凸式服裝造型Fig.3 Comprehensive concave-convex clothing style
從服裝結構角度來看,服裝設計主要方法包括省道的設計與轉移,分割線設計,連省成縫設計,褶裥設計等幾種,而凹凸式服裝造型的形成方法主要是分割線的不同組合以及和分割線與省道、褶裥之間的合理配伍等,其中也包含非常規的分割線、省道和褶裥的設計。
服裝分割線又稱開刀線或者剪輯線,指的是按照人體曲線形態或是款式需要在衣片上所加入的結構縫,是服裝輪廓造型設計的關鍵因素之一[11]。分割線形態的變化會引起服裝版型結構的變化,進而引起服裝整體造型的變化[12]。根據性質作用不同,分割線可以分為3類:裝飾分割線,功能分割線和綜合分割線。
裝飾分割線是指不影響服裝的結構,只起到修飾美化服裝作用的分割線[13]。
功能分割線是指在服裝結構上擁有方便加工和適合人體體型等實用功能的分割線[13]。
綜合分割線是裝飾分割線和功能分割線的綜合運用,借助了2種分割線的特點和優點。綜合分割線可以進行自由組合,但必須依托于人體結構,根據人體結構或部件造型來確定分割線的位置、比例以及形態[14]。
在設計服裝分割線時,同樣要遵循形式美的設計法則。利用連續、漸變、對稱、調和、律動、統一等形式美法則,使得分割線在方向、線性、疏密等方面發生變化以形成與眾不同的局部乃至整體造型,從而提升服裝造型的視覺藝術效果[15]。
省道是一種用于處理人體多余服裝面料的方法,把握著服裝的適體性和塑形性。省道縫合后,平面的面料可以形成圓錐形或圓臺形的三維形態,以滿足人體某一部位的曲面要求,使服裝更適合人體的曲面結構[16]。省道和分割線通常在應用時可相互轉化。目前的服裝板型通常結合省道和分割線,即將省道的放松量轉移分配到一條或多條分割線上,使得分割線既具有裝飾性的功能,又具有實用性的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確保分割線可以通過或接近省尖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省道的合體作用。把省巧妙地融入到服裝分割線中,既解決了復雜的塑性工藝,又不失美感。
褶裥,由“褶”和“裥”二者組成。“褶”是將部分衣料縫縮而形成的自然褶皺。“裥”由裥面和裥底組成,是將部分衣料折疊熨燙而成[17]。褶裥具有結構自由,表現形式生動自然,但缺乏嚴謹性的特點,更適合應用在寬松的款式中。如果要想塑型,則必須結合省道共同作用;而在功能性方面,分割線可以代替省道,利用收省的特性簡化工藝,以達到塑型效果[14]。
褶裥作為服裝造型的一種手段,具有協調省縫、分割線的作用。相比于省道和分割線,褶裥可以給予服裝更多的寬松量,增加人體運動功能。除此之外,褶裥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如果在結構上對其進行設計、處理,可以使服裝面料擁有豐富的藝術效果,以此呈現服裝的多樣化風格[18]。
根據前文對凹凸式服裝造型設計方法的原理剖析,采用分割線的不同組合以及和分割線與省道、褶裥之間的合理配伍等方式設計并制作2款富有創意性的凹凸式服裝造型,以期為凹凸式服裝造型設計和樣板制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3.1.1 設計說明
圖4款式為矩形幾何凹凸式服裝造型,屬于裝飾型凹凸式服裝造型,在胸圍線以上2/3的位置設計造型。以立方體為原型,做凹凸狀,仿長城的形狀。衣片對稱,兩側各有一個胸省,與胸圍線平齊,不收腰省,款式略修身。

圖4 矩形幾何凹凸式服裝造型Fig.4 Rectangular geometric concave-convex clothing modeling
3.1.2 實驗過程
圖4款式制作過程如下:
①畫設計草圖,設計立方體的邊長為4 cm,相鄰間隔2 cm;
②裁0.3 m的白坯布,熨燙平整;
③按照設計草圖,把白坯布在人臺上捋平,使得胸部以上的白坯布與人臺服帖,畫出分割線的位置;
④沿著分割線1 cm的縫份裁剪;
⑤裁0.5 m的白坯布,熨燙平整;
⑥離之前的分割線4 cm的位置固定布,畫出第2條分割線,注意兩條分割線應呈鏡面對稱狀;
⑦收胸省,位置與胸圍線齊平;
⑧沿著第2條分割線1 cm的縫份裁剪;
⑨裁一條6 cm寬的布條,上下1 cm為縫份,沿著分割線做出立方體的形狀,用大頭針別住;
⑩在立方體的拐點處做上標記,為對位點;
圖5是上述實踐所得矩形凹凸式服裝樣板圖。

單位:cm。 圖5 矩形凹凸式服裝樣板圖Fig.5 Rectangular concave-convex clothing sample map
3.1.3 原理分析
如圖5所示為矩形凹凸式服裝樣板圖,分割線為裝飾型分割線,沒有考慮浮余量的處理。胸部的浮余量部分轉移到了胸省。裝飾條并不是一個矩形,因為寬度方向的兩側呈略微的弧形,是為了使袖窿弧線順滑連接。對位點分別是:a—a,b—b,c—c,d—d,e—e,f—f,g—g,h—h,i—i,j—j,k—k,m—m,n—n,o—o,p—p,q—q;a′—a′,b′—b′,c′—c′,d′—d′,e′—e′,f′—f′,g′—g′,h′—h′,I′—I′,j′—j′,k′—k′,m′—m′,n′—n′,o′—o′,p′—p′,q′—q′。
3.1.4 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案
為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獨立完成矩形凹凸式服裝的制作,對其工藝制作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加以分析,并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期為同類型的凹凸式服裝的制作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具體內容如下:
①制作工藝較難,要保證立方體的挺括、棱角分明。這時需要標記好對位點的位置,尤其是在立方體的拐點處,對好位,一方面方便縫紉,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做出來的立方體不變形。
②分割線的位置設計恰當,兼顧視覺的美觀與工藝的可縫性。這時需要利用美學的原理,兼顧人體的結構和工藝的可縫性,設計出好看的分割線。
③保證衣服的平整,尤其是胸突點附近的省,容易使衣片起伏、不平整。這時需要注意胸省的省尖點不能和胸突點重合,至少離胸突點2 cm,這樣可以解決省道使胸部的位置不平整的問題。
3.2.1 設計說明
圖6為款式為“S”曲線凹凸式服裝造型,屬于綜合型凹凸式服裝造型,分割線設計為S型,分割線經過胸突點,款式略修長,前片前傾。其中,圖6(a)圓圈中凹穴不明顯,需要優化改良,圖6(b)圖款式則為圖6(a)款式的優化后的“S”曲線凹凸式服裝造型結果。

圖6 “S”曲線凹凸式服裝造型Fig.6 "S" Curved concave-convex clothing style. (a)Prior to optimization (b)Later to optimization
3.2.2 實驗過程
圖6款式制作過程如下:
①畫設計草圖;
②用紅色的標記紙帶在人臺上標出設計的分割線的形狀,經過胸突點;
③裁0.5 m的白坯布;
④把布鋪平,固定在人臺上;
⑤按照設計圖,沿著標記出的分割線,做出第1個凸起的形狀,用大頭針固定,保證胸部位置的平整;
⑥從胸突點開始,在白坯布上畫出第2段曲線,要求與第1段曲線順滑連接;
⑦把多余的布裁下;
⑧再裁0.5 m的白坯布;
⑨在人臺上把布鋪平,用大頭針固定;
⑩按照設計圖,沿著第2段分割線,做出第2個凸起的形狀,并用大頭針固定;
圖7是上述實踐所得的圖6(b)樣板圖。

單位:cm。 圖7 樣板圖Fig.7 Sample map
3.2.3 原理分析
圖8是上述實踐所得的圖6(b)原理分析圖。如圖8所示,分割線既有裝飾美化的作用,又轉移了一部分的胸突量。2片分割線的形狀、曲率不一樣,虛線部分為實際的分割線的位置。在虛線的基礎上,向外拓寬一定的量,重新修順弧線,保證2段曲線弧長相同,縫合后衣片會自然地形成凸起,這是因為增加了面料的浮余量。

圖8 原理分析圖Fig.8 Principle analysis diagram
3.2.4 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案
與矩形凹凸式服裝同理,本節對“S”型凹凸式服裝的制作工藝難點和解決方案也進行了以下的詳細分析:
①工藝難度較大,2條分割線的曲率不一樣,不易縫合。這時可以在縫合2條分割線前,可以先用大頭針固定,找對位點,縫合時嚴格按照對位點或者直接用手針縫制;
②尋找出現圖6(a)問題的原因,猜測與以下3個方面有關:其一曲線弧度過小;其二沒有貼合人體;其三衣長過短。通過實驗例證衣服過短是不是圖6(a)凹凸起伏不明顯的原因。重新按步驟做實驗,加長衣長,其余不變,拍照對比,發現衣長較長的衣服,凹凸起伏更明顯,如圖6(b)所示;
③保證衣服的平整,尤其是胸部位置,這時可以在分割線縫合完成后,在弧線曲率大的地方打剪口,尤其是胸突點附近,可以使衣服平整,并進行熨燙。
本文將凹凸式服裝造型分為裝飾型、功能型、綜合型3種類型,運用立裁方法進行創新設計,研究其結構設計原理,并得出以下結論:
①分割線是設計不同凹凸式服裝造型的有效途徑,其可以代替省道或者與省道、褶裥綜合使用。分割線的設計要遵循諸多原則:符合美學原理,和人的審美相一致,更好地突出了服裝的美感,要求分割線順滑,隱藏人體的缺陷;分割線的數量要盡可能少;在與省道、褶裥綜合運用的過程中,要遵循服裝結構原理;符合人體工效學,人體在運動的時候要保證其舒適度,同時分割線要根據不同的體型特征進行設計。
②凹凸式服裝造型對工藝的要求也非常高,凸顯在對服裝細節的處理上。在縫制服裝時,如果遇到較長或者曲率較大的分割線時,應嚴格進行對位。服裝工藝與結構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在設計服裝造型的時候,要考慮工藝的可縫性,同時在進行工藝制作時,不能影響服裝的結構,否則會影響服裝的整體造型。不同的服裝結構,采用的工藝也不盡相同。服裝工藝還可以彌補裁剪的不足。
通過服裝結構的途徑設計凹凸造型,拓寬了服裝立體造型的設計思路,為服裝創新設計和樣板制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