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
(寧夏公路橋梁建設有限公司 寧夏銀川 750000)
樁基礎在施工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公路工程的樁基礎施工中,主要使用的是鋼筋混凝土樁基礎。樁基礎是一種隱蔽設計,它的設計、施工、質量管理都要比一般的工程施工難度大,而且很可能存在質量問題。施工項目的質量問題、重大事故大都與地基的設計質量有關,而許多問題都與樁的設計質量有直接關系,對承臺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構成了威脅。由于事故后的處置難度較大,對國家、企業都有很大的影響。從施工實際情況來看,樁基礎質量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設計、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圖集不一致等。本文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如何加強樁基礎質量管理等進行了探討。
樁基礎的承載平臺位于樁的頂部,按承臺的定位,樁基可分為兩種類型。當樁身未完全埋于土中,上部暴露于地表,而帽頂下端于地表,則一般稱之為高壓樁基。在工程建設中,樁基礎多為低頭樁基,橋墩多為高頭樁。按承載力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端承式和懸臂式兩種。端樁是一種在地基上穿越一層軟土,把承重通過樁向樁端的堅硬土層或巖石層轉移。因為是軟黏土,所以樁身上的摩擦力很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土層某一深度時,受樁身摩擦的影響,將承臺所受的荷載分配到樁身附近的土壤中,而樁端的土樁也起到了一定的支護作用。根據樁的材質,可以劃分為鋼筋混凝土樁、鋼樁、木樁、碎石樁、石灰土等,需要根據樁基的用途、樁徑、成孔方法、生產工藝和斷面形狀等,對樁基進行分類,在不同的施工情況下綜合選擇。
樁基承載層一般為硬質承載層,如基巖、卵石、礫石或硬度高的承載層,如中密度砂、硬質黏性黏土。它的軸向承載力很高,能夠承受所有的高層建筑物的縱向荷載,而且對偏心荷載的要求也很高。端樁的單樁具有較高的剛度和較高的軸向剛度。在自重和偏載作用下,不會超過承載力,對結構的非均勻沉降產生一定的影響,并能使建筑物的邊坡達到安全范圍。為了保證大直徑單樁的橫向強度,保證樁組的橫向剛度和整體的抗剪強度,保證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力和支點不會對樁的穩定和抗傾力產生影響。在地震作用下,地基往往會產生變形,受到破壞,因此,地基的穩定性、抗壓、抗拔能力都是必要的,以確保地基的穩定性和穩定性。在高震地區,采用樁基礎能起到很好的抵御地震的作用。樁基因其結構與功能特性,在強烈的地震荷載作用下,變形小,穩定性高[1]。第一,高承載力。樁基在地震沉降、膨脹、凍脹等不良地質條件下,可以利用樁基或樁周土體的摩擦作用,將載荷轉移至深層的堅硬地層或基礎,從而形成一個足夠的焦點。物體的全部豎向負載都是很大的。第二,良好的穩定性。當地震使地表土發生液化,樁通過液化土層,依靠于穩固的實土或被埋于基巖中。由風力和地震引起的水平和扭矩負荷。例如,在水流條件下,由于深層水的沖刷,整個地基的穩定性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可以考慮進行樁基加固。第三,沉積物含量低,分布均勻。樁基的承載層較厚,采用層間摩擦的方式將受力進行傳遞。剛柔并濟,在承受自重和鄰近載荷時,不會出現過度的不均勻沉降,確保建筑物的斜坡不超出容許值,以確保高層建筑的穩定。第四,適應能力強。無論是堤壩還是水體,都會受到施工方法、經濟條件、工期和布局等因素的制約。
在工程勘測報告中,所提出的地質剖面、井筒直方圖、土體物理機械性能指標及所建議的樁基設計參數,尤其是土層的劃分,以及土層厚度、側向阻力、端面阻力的選取等問題。如果選用不當的電阻,將會導致設計上的失誤,造成很大的影響。還有樁基選擇不當、設計參數選擇不當等問題。由于缺乏對工程實測數據、施工工藝的認識,盲目地選用樁型,造成樁基布置難度大,質量問題難以避免,造成大量的浪費。樁基工程的安全事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基礎樁基檢測理論不完善,檢測人員素質不高,檢測方法選擇不合理,檢測活動不規范,導致了檢測結果的誤差。
在軟弱地基上進行深基坑開挖時,由于基坑周圍的工程樁會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造成管樁頂端的裂縫或破裂,而墻體預應力管樁與預制方樁在第一個聯樁處發生了傾斜,由于開挖排水引起的負摩阻作用,使樁體強度較低的部位出現拉裂。在密排擠樁密集的鄰近建筑中,若無防護措施,水平擠壓會造成樁身一次或多次破裂。而大量的土壤覆蓋,會造成樁身傾斜,出現裂紋或斷裂。
在樁的建造中,樁身和樁端的土壤都會被壓縮。在軟土飽和條件下,地基的結構發生了嚴重的破壞,產生了較高的孔隙水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土體會產生較大的凸起和橫向位移,導致樁身抬高,樁端與承載層分離,從而導致單樁的承載力大幅度下降。由于受拉應力波的影響,樁身上會出現較大的拉應力,這種拉應力往往會大于樁的斷裂韌性,從而引起樁的開裂。整體樁身的施工,包括成孔、制作、安裝注水管、清孔、澆筑混凝土。由于地質情況的差異,各地的地質狀況經常會發生變化。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勘探不足,工程延誤,甚至出現了重大工程事故。鉆孔樁特別是沉管樁,由于在成樁時會產生高壓水流,對周邊土體的擠壓和振動有很大的影響,容易造成樁身的損壞。
正確的規范與標準是工程質量驗收的基礎,是工程質量管理的基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建筑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是我國建筑工程樁基施工質量驗收的主要依據。在新舊標準的更迭中,由于未對原有的圖集和技術標準進行修改,導致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舉例來說,全國通用的預制方樁規范是依據《樁基施工技術條件》,由4~16個樁基組成,這與《建筑基礎設計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不符。為了保證樁基的質量,應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驗收規范標準。
樁基施工圖紙是樁基礎施工的指導依據,科學、準確地編制出樁基礎設計圖紙,是確保工程施工中樁基礎質量的關鍵。但是,在實際工程中,由于設計人員的經驗不足,導致了樁基工程圖紙的編制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進行設計之前,應仔細審查設計方案,以保證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檢驗平臺的邊沿尺寸是否滿足要求。在樁基施工中,由于種種原因,在樁基礎上進行打樁,往往會造成樁位的偏移[2]。蓋板的大小應滿足標準中所允許的樁位誤差。在樁上鋪有地基梁時,地基梁緣和樁沿的間距應至少保持100mm。例如,中排方樁的橫斷面為300mm×300mm,樁蓋的寬度至少為500mm,也就是說,樁兩側各留100mm(單獨的地基或一套邊樁)。反之,如果樁位偏移不超過標準規定,樁體超過帽沿,則明顯不適宜。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施工圖紙中出現的樁頂標高偏低現象,這已經是一種常見的質量問題。普通的方形灌注樁應該比水泥墊層高出200~250mm,對樁頂高度的控制要嚴格按照“宜高勿低”的原則進行。
在樁基開挖完畢后,對樁頂進行破壞是一項高技術活。在施工之前,要對樁進行規劃,并進行技術交流,以保證樁頂和承臺的連接。因此,應采用六步環切法破除樁頭,破樁順序為:一是進行基坑開挖;二是對基坑進行清理防護;三是進行高程測量;四是使用無齒鋸繞樁頭環進行一周切割;五是采用風鎬沿著樁頭將鋼筋主筋剝離;六是當全部鋼筋被鑿出后切斷樁頭。在施工監督中,往往能很好地控制樁頭的上升,但由于缺少技術交流,或者在斷樁時沒有進行有效的控制,導致操作人員誤拆了全部暴露的樁頭。在混凝土基礎上,有些采用大夯,造成樁頭埋設深度不夠,甚至出現了樁頂、墊層等問題。“完全斷樁”是一種粗暴的行為,與設計和建造文件不符,應當予以避免。另外一種是“四角鑿”,該方法易造成樁頂(特別是小截面)的混凝土破壞,且錨索的焊接長度不夠。而“四邊鑿”方法只適合于靜壓樁的施工[3]。
樁基礎質量不達標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樁位偏大;二是樁頂高度偏大。為了解決樁基礎施工中出現的樁位超標問題,必須加強現場檢測和監測。當樁位偏離值超出允許值時,應立即向監理工程師報告,由施工單位決定。一般情況下,局部的最高值會提高。在加工時,要有邊站、隱蔽工程的驗收記錄,并按要求保存影像數據。為了解決超過偏差的樁頂部標志,應明確標志的標高。超過1.5倍容許誤差的樁基礎為不合格,并應由設計單位核準。通過增大破樁高度可以解決正偏斜問題,對樁承載力的影響較小。負偏移一般會使樁頂部附近的混凝土襯墊部分加深,從而產生與樁頂部內嵌封閉平臺長度相匹配的“凸起底部”。在澆筑混凝土時,為了確保地基與樁頂的連接,應及時排除積水[4]。
在樁基礎施工之前,針對這種結構的特點,結合地層、氣候、水文、建筑物的布置,確定了施工方法和樁型。為了便于以后的施工,樁基的設計必須按照國家標準和規范的要求進行。在進行打樁時,應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確保打樁路線、前后打樁順序、施工進度合理、可靠。在設計時,要考慮到施工現場的特殊條件,制定可靠的安全監控措施,包括安裝保溫板樁、地下連續墻、開挖土體抗震溝。對突發事件,要建立預警機制、應對措施,并制訂相應的處理措施。
在進行施工之前,應保證場地平整、牢固,保證排水順暢,防止積水。同時,必須考慮是否能承受地基的承載力,以確保樁基礎的正常使用和垂直度的要求。在測量、布線時,應按圖紙、計量規程、計量器具的正確使用和精度,尤其是平面、高度、水位、樁點等應做到精確。在施工之前,必須進行鉆孔測試,鉆孔數量必須達到2個以上。工程需要的鋼管樁,應出具合格證明、檢驗報告等資料,并嚴格按建筑設計規范選用原材料。對抗壓樁的強度,其生產壽命應與施工規定相一致。在樁基礎工程中,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電極是一種常用的工具,應嚴格選擇。另外,在樁基礎設計中,所采用的剛性樁頭和混凝土對樁基礎的設計質量有很大的影響。產品的技術規范與性能應與設計及規范相一致。建筑工程人員要有專門的技術,能在工程建設中及時處理和反饋。特殊工人須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如樁基安裝、勞動保護、吊車操作、電焊工等,均應持證上崗。員工的調配與組織要進行溝通與協調,全體員工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施工質量的管理包括施工測量、打樁程序、樁驗收程序、送樁程序等。在工程勘察中,應根據工程勘察報告中的規劃要求來確定現場。依據施工圖紙,采用經緯儀、鋼尺、全站儀等方法,對樁位進行記錄、審核.樁基用木樁或竹條做記號,并將其固定好,便于以后的樁基施工。若樁位多,以10 個樁位為基準,可根據不同的樁位進行施工。打樁機就位后,必須確保其豎向穩定,避免在行車過程中發生翻轉和運動。為了保證安全,在進行吊樁時,吊環應按規范要求進行,提升點一定要精確。在鋪設樁基時,其層位不得多于4層,并按照規范規定進行。為了方便吊裝,墊片必須放置在合適的地方,并且要將其上下對齊。在吊裝過程中,要保證樁體的安全、穩定,避免發生沖撞,避免對樁體造成損傷。打樁機鉆頭與樁身之間的誤差不超過20mm,然后對鉆頭進行調整,使其保持垂直。經重新測量,確定合格后,鉆頭可順利鉆進,防止鉆桿斷裂。在打樁時,盡量保證一桿到底,使接樁與送樁之間的銜接和傳遞平穩,盡可能地避免長時間停留。每天的打樁速度要合理控制,以免由于打樁過快而引起的堆土對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5-6]。
公路施工項目的質量問題和重大質量事故多與基礎工程質量相關。樁基礎施工的質量問題,會影響到主體結構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因此,監理工程師應對全過程進行詳盡的了解,并在事前提出質量控制與檢查的標準,督促施工方嚴格遵守并實施,以達到工程質量控制的目的,為上部結構的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