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明 周淼葭

多年來,成都市新都區始終處于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第一方陣。
今年1月19日,新都區委十五屆三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明確了新都區今年經濟工作總體目標——全面建成全國百強區,邁出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全面轉型的關鍵一步。而支撐新都經濟轉型升級、城市能級躍升蝶變的底氣,正是新興的產業勢能。
本刊記者將目光投向了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以及因冬奧隊員之前在此訓練而熱度不減的尖鋒運動公園四季滑雪場。
其中,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成都新都工業園區,是四川省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重點開發區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由工業西區、工業東區、石板灘片區組成,地處成都市“中優”“北改”“東進”戰略疊加區,聚力打造世界一流軌道交通、航空制造基地。目前,功能區正依托鏈主企業建圈強鏈,推動軌道交通和航空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m84DIRnhiPaWjC5NZh8KwHbLiRstY0y9FnGSHSAZP84=
近年來,新都區緊緊圍繞打造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的目標,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以軌道交通為兩大主導產業之一,全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
“我們以中車成都公司搬到新都來為契機,逐步發展了67家配套企業,2015年從零起步,到現在形成了年產600輛地鐵的能力?!毙露棘F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管理委員會軌道專班副組長李喬梁如是說。
其實,隨著成都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的加速和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的快速發展,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已成為軌道交通車輛研發、制造、檢修、維保的重要基地之一。
李喬梁說,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長期以來都堅持“多維挖潛”推進軌道交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豐富產業生態上,功能區搶抓2021年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聯盟大會的機遇,瞄準川藏線建設前沿陣地,與西南交通大學深化合作,推動高原供氧裝置研發等川藏鐵路產業化項目落地。與此同時,功能區還積極推動振通新基建智慧交通技術研發中心、京創數字國際5G數字科技產業集群等新業態加速落地,大力推進青島康平、蘭普電器等20余家優質配套企業投產。截至目前,軌道交通整車研制的“九大核心技術和十大關鍵零部件”已齊聚新都。
在培育服務業態上,功能區著力拓展軌道交通安全運維服務產業,積極推動以交鐵檢驗認證中心(JRCC)為核心的檢測認證產業發展,已引進檢測認證領域企業6家,“軌道交通西部維保服務中心”已落地新都。大力支持中車四方發展安全巡檢、運營等業務,以及中車成都獲取高速動車組120萬公里檢修資質,加速推進西南交大國地實驗室建設,促進昊龍高科、地基雷達等項目落地投產。
增強創新生態上,功能區加快推進總投資100億元的成都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項目建設,開展高端五軸機床、自動鉆鉚設備等自主可控技術研制;并積極推進厚普氫能“制、儲、運、加”產業集群項目和西南交大大功率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實驗室建成,助力成都氫軌產業發展和人才集聚。此外,功能區全力推動四川西交減隔震等13個入駐西南交大科技園新都園區創新項目建成投運,加速實現軌道交通“交大研、新都造”。
未來,新都區將進一步打造以中車成都公司為核心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形成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發展,助力成都市打造“中國軌道交通產業綜合發展新高地”。
“除了軌道交通以外,我們還厚植航空產業發展土壤,探索形成‘鏈主聚鏈屬,主鏈拓輔鏈’的建圈強鏈模式,集聚了優質項目40余個,構建起‘頭部引領、集群支撐、鏈式互補’的航空產業生態。”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管理委員會航空專班副組長張燦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而在航空產業方面,功能區主要是聯合鏈主企業做優頂層設計,緊扣鏈主企業、構建產業集群。
在聯合鏈主企業做優頂層設計上,功能區主要在規劃上聯合鏈主企業對航空產業園進行專業規劃和設計,政府平臺公司出資建設,這樣一來,就保證了園區運營和產業布局的專業性。而政策上制定企業入園激勵機制,在建鏈條上堅持“鏈主選企,政府招商”,由鏈主舉旗幟、當考官,梳理重點企業招商清單對配套企業進行全方位考核,遴選出30%左右的優質企業入園。張燦陽認為,這樣能夠做到真正的優中選優。
緊扣鏈主企業、構建產業集群上,鏈主企業主動釋放產能,以訂單優先權為指揮棒,吸引了一大批行業“隱形冠軍”“單項冠軍”落地新都,形成了優質企業集聚效應。不僅如此,鏈主企業輸出優勢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成立代表室對入園企業一對一輔導、全過程質量監控,入園企業工藝水平實現從工序加工到零部件完整交付的跨越。

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管委會供圖

軌道交通產業蓬勃發展。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管委會供圖
服務鏈屬企業上,功能區讓企業實現拎包入駐、輕資產運營,實現土地資源的節約利用,搭建共享平臺,圍繞航空智能制造專業需求,鏈主企業制定了技術服務共享平臺方案并進行專業設計,政府平臺公司按規劃投資建設,交專業公司運營,讓入園企業以最低成本獲得高能級共享技術服務。而其中創新構建的“指揮部+管委會+國有企業”機制,為重大項目建設開辟綠色通道,項目投產時間由過去3年以上縮短為1年以內。
張燦陽表示,航空產業在“政府+鏈主企業+鏈屬企業+科研院?!鄙疃热诤习l展模式的引領下將起勢騰飛,一大批高能級航空產業項目紛紛落地。而隨著成都航空產業園、航空發動機產業園、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航空產教園等六大產業片區相繼成型,新都區已成為我國少有的同時具備航空發動機研發和制造能力的地區。
相比于軌道交通和航空產業,位于新都區斑竹園街道的尖鋒運動公園項目看似沒有那么高端大氣,然而這里的熱度卻始終居高不下,受到周邊居民和游客的歡迎。
此前,第二十四屆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向四川省委、省政府發來感謝信:“在訓練備賽北京冬奧會過程中,四川省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保障中國運動員在成都尖鋒旱雪大跳臺場地開展專項訓練?!毙胖袑iT提到的多名中國運動員曾進行過訓練的滑雪場,就是新都尖鋒運動公園的一期項目——四季滑雪場。

尖鋒運動公園。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街道供圖

據新都區斑竹園街道的宣傳干事馬志強介紹,項目一期四季滑雪場投資4000萬元,于2017年10月開始營業,建設面積約20000平方米,雪場雪道面積約13000平方米,建成8條滑道,最長雪道為178米,入駐20余個滑雪俱樂部。因為冬奧會的契機,滑雪場又在2020年建成冬奧會標準滑雪大跳臺Big Air,先后吸引8支國家隊及14支省級滑雪隊入駐開展反季節訓練,谷愛凌、蘇翊鳴等冬奧會冰雪健兒也到此訓練,最忙的時候,每天有200余名國家和省級冰雪運動員排隊上雪道。
北京冬奧會結束后,滑雪場流量急劇上升。數據上分析,2022年2月大眾滑雪單日平均達210人次,較2021年平均單日68人次,增長幅度超過了200%。
3月7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大力發展冰雪旅游、冰雪消費,推動實施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對于極少下雪的四川盆地來說,四季滑雪場正好有效彌補了冰雪旅游和消費的空缺。
馬志強分析道,四季滑雪場獨有的金針菇滑雪毯技術是吸引眾多冰雪運動員和大眾前來體驗的重要因素。這種模擬滑雪材料采用特殊塑料制成,呈一簇簇整齊排列的芽狀,近看頭頂圓圓,支撐的頸部約一根手指長,特別像一叢金針菇。四季滑雪場的相關負責人說,從觸感、聲音和滑行體驗看,“金針菇”對真雪約有90%的模仿度。
滑雪場不遠處就是成都尖峰旱雪體育設備有限公司的廠房,“金針菇”旱雪毯就是從這里的現代化機器中不斷“吐出來”的。記者看到,廠房內整齊疊放著“金針菇”旱雪毯,負責人說,這些都是春節后要發往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的訂單。不難看出,“金針菇”旱雪毯已被這些冰雪大國所接受,也想象得到,隨著我國舉辦冬奧會,國人對冰雪運動的熱愛將持續高漲,對“金針菇”旱雪毯以及今后更多的冰雪產品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冰雪產業勢必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