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萍 黃世濤
2022年2月,成都醫學城入選工信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第十批)名單。記者獲悉,成都醫學城是成都市唯一、四川省僅有的3個之一入選該名單的產業園區。這一“國字號”殊榮是成都醫學城發展醫藥健康主導產業厚積薄發,推動生物醫藥創新方面成果轉化的集中體現。
《當代縣域經濟》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成都醫學城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產業鏈和生態圈,以營造更好的創新生態,加速生物醫藥創新品種研發上市進程,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既是精神也是動力。要實施‘大創新’,要重新定義高校院所之于地方發展的價值,推動知識外溢,形成以技術成果轉化為主的經濟發展新路徑。”成都市溫江區十分重視區域創新環境的營造,在該區第十五次黨代會上,就用好區域內外科研資源推動創新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記者在成都醫學城了解到,園區多年來不斷集聚創新資源,創造性實施校院企地協同創新模式,先后與20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累計吸引183名高層次人才帶項目落戶。同時,大力建設創新載體,目前已建成投運184萬平方米創新載體,正在建設67萬平方米,建成人才公寓110萬平方米、知識產權交易和保護中心2個,激發企業創新轉化能力。組建了150億元健康產業基金群,建成國家級研發中心7個,省級研發平臺188個和大學科技園3個,服務科技企業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永恒主題,成都醫學城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把高品質科創空間作為創新的第一陣地,激發園區內人才和企業的創新活力。”成都醫學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成都醫學城已擁有在研在產藥械品種達1422個。

一方面是做優創新鏈,另一方面是持續做強產業鏈。
成都百裕制藥扎根成都醫學城內16年,從最初只有幾十名員工、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到如今成為擁有上千人,年產值超10億元的規模化企業;通德藥業以每年20%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發展,并投資興建了MAH產業基地;德信安創新醫療用5年時間,在醫學城實現了從產品注冊、研發、生產到大規模產業化的過程……
隨著溫江生物醫藥制造企業的飛速騰飛,溫江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其中不乏龍頭企業,科倫生物醫藥產業園、羅欣藥業醫藥健康產業園相繼落戶溫江。成都醫學城目前已聚集三醫健康企業510家,其中“6類500強”和醫藥工業百強企業11家、中醫藥企業47家。醫學研發上,聚集了全球CRO排名前十的藥明康德等企業162家;藥械制造上,聚集了百裕藥業、科倫藥業、博奧晶芯等重點企業174家;醫療服務方面,匯聚了華西醫院溫江院區、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康復醫療中心等醫療機構61家;醫藥商貿上,聚集了九州通、高濟等企業103家;大數據/AI上,聚集了希氏異構、博奧晶典等企業10家。2021年實現醫藥健康產業營收350億元,連續3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長。
如今,“三醫”產業鏈和創新鏈已初具雛形,園區正在不斷促進創新鏈交融延伸和生態圈共生共榮,為園區產業發展能級提升注入動力。
公司需要生產臨床樣品,但不具備生產能力怎么辦?產品需要做臨床前藥效評價,但沒有技術平臺怎么辦?
“這些生物醫藥創新鏈、生產鏈上的堵點,可以在成都醫學城產業技術平臺得到解決。”成都醫學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著力于破解堵點的產業技術平臺,園區通過多年積累,產業集群已涵蓋藥物研發、生產、服務各環節。

成都醫學城內企業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實驗

成都醫學城內企業開展醫療物品的生產
“對于一個以‘三醫’大健康為主業的產業功能區,建立完備的、全鏈條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意義究竟有多大?”在成都醫學城采訪中,園區有關負責人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完備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也就是說,“只要你有一個idea,想研發針對某種疾病的新藥,完備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就可以幫你提供從研發到臨床的全周期服務。”
截至目前,成都醫學城在生物醫藥產業鏈上已建立相關公共平臺42個,包括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西部中心、市五醫院臨床研究中心、華西醫院新藥藥效評價中心等GCP、GLP公共平臺,省市食藥檢院、四川大學AAV新藥研發中心等重點研發平臺,藥明康德、維亞生物等CRO公共平臺。
為保障企業正常高效運行,溫江區委、區政府還組建了工作專班,構建了區企業服務中心、園區企業服務分中心和多部門聯動的“1+3+N”工作機制,努力招引行業優勢企業和關聯配套企業;深化“一對一”終身服務企業機制,專人服務企業所需;開辟“直通車管家”智慧企業服務平臺,企業事務辦理更加便捷高效;按需招引優質第三方服務平臺,提高園區本地配套率。

成都醫學城三醫創新中心


成都百裕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一直在主動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緊密圍繞醫藥健康主導產業強化功能配套,持續提升產業發展承載能力。”成都醫學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溫江正奮力建設創新開放、三產共興的希望之區,在醫藥研發、藥械智造、醫療服務發展的基礎上,溫江還將進一步以“三醫+大數據/AI”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三鏈融合,到2026年,培育形成“千家企業、千億規模”醫藥健康產業集群。
近年來,成都醫學城榮獲優秀省級開發區、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20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園區、2020投資發展環境質量十佳園區、2021年度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創新獎先進集體等稱號。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番獲批“國字號”產業示范基地,對成都醫學城的深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契機,“我們將在產業布局、重大專項、技術改造、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等方面,獲得國家和省市更大支持,讓產業激發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成都醫學城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