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聘 顧津源
[關鍵詞]? 農村金融;普惠金融;改進機制;山東省;路徑優化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
農村金融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力量,在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推動鄉村現代化建設、幫助農民富裕等各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力幫扶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推進更現代科學的基礎設施進入農村,同時,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現階段,政府應監督和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性農村金融機構兩者共同發揮作用、相互促進,相應的惠農政策可以幫助政策性金融機構彌補商業性農村金融機構的缺陷,農業生產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來促進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農村金融。我國的農村金融發展是新中國金融事業不斷前進、發展壯大的歷史縮影和現實體現。農村金融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充分發揮其自身的特點優勢。結合不同的歷史背景,展現出不同的農村金融現實。農村金融交易實質是交易主體通過對交易對象的“合理性”判斷,權衡利弊,實現選擇的最優化。
——普惠金融。我國的金融事業在發展過程中,新的金融理念不斷產生。普惠金融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最終目標是為農民、農村服務,將越來越多的財富增值產品及信貸等普惠金融產品提供給農民,充分發揮惠農金融政策的效果。
山東省農村金融以農村信用社為主力,農業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以及各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共同構成農村金融體系,服務全省“三農”發展。
——農村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的出現使得農業發展有了資金來源,農村信用社的作用不可忽視,鄉村振興戰略一定不能少了農村信用社的支持。但是農信社在發揮其自身作用的同時也暴露了缺點,只有對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問題做充分分析,認真探討農村信用社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才能將其對農業的服務作用有效發揮出來。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我國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是我國唯一的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其作用不可替代。山東省結合自身情況,在1995年1月份成立了農業發展銀行山東省分行。其主要工作以及責任就是落實國家制定的有關經濟、金融政策,保證農民的基本利益,為山東全省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商業性農村金融銀行。以農行為例,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農行山東省分行以“惠農通”服務點打造、農戶信息建檔、村集體經濟組織開戶、“強村貸”投放、“示范村”建設五項工作全覆蓋,實現“三資”管理平臺上線目標,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服務鄉村發展指標體系。大批農民因此受益,享受到了農行所帶來的金融服務。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山東省的農村非正規金融組成呈現多種態勢,常見的有農村合作基金會、典當鋪(行)、民間借貸等,其發展過程也是曲折向前的。時代進步推動了山東省農村非正規金融的發展,但是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無法避免的問題,如果忽視了這些問題的存在,所產生的后果不可想象,這是值得所有人警醒與思考的。我們需要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待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出現,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相關的創新和發展也在穩步推進。
——新興農業項目逐漸興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近年來,不少農戶敢于邁出新的一步,打破思想桎梏參與進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項目需要足夠的資金來支持才能長久平穩運行。現階段情況下,正常金融機構無法提供足夠的資金來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需求,極大地阻礙了農村、農民、農業發展的進程。限制山東省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發展的原因,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農民抵押擔保制度不健全。有效抵押物的缺乏是農戶難以快速申請貸款的最主要原因,無法提供符合常規法律要求的抵押物,在申貸過程中必然會遭到各種阻礙。近些年來,央行和銀監會提出各種建議、方法,但是所取得的成效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農業保險普及程度低。2019年,山東省創新出臺了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政策,不斷完善農業大災保險機制,積極爭取水稻、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但對比全國,山東省農業保險發展的現狀與農業大省地位還不相適應,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農業本身的發展受制于環境,保險的運用將會為農業發展提供一層護盾。但是高風險低回報的農業保險一直是各大保險公司不愿觸碰的領域,對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讓他們不愿去冒險,這就使得相關單位忽視了保險的作用,而農民對于保險的認知錯誤與不足也阻礙了農業保險的進一步普及。
——缺乏對新型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發展的重視。農村地區正規金融機構缺乏足夠的競爭,極易形成金融壟斷。山東省開發了新型金融機構——村鎮銀行,但是村鎮銀行在發展過程中也會遭遇各種不公平對待,原本被賦予的支農職能無法充分履行,其自身的發展也會陷入停滯。
——監管層面仍有不足。協調農村金融各種機制,完善的監管體系才能保證農村金融穩定發展。時代的進步促進了農村金融體系結構的變化,農村金融與其他金融組織形式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這些機制之間的界限只有經過了明確界定才能夠保證監管充分,支持農村金融的穩定發展。
——優化政策環境保障農村金融運行。針對山東省當下發展狀況,金融政策控制和政策優化需要產權管理發揮出其自身作用,對金融綜合性管理產生積極效果。山東省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立足實踐,辯證地看待農村金融機構制度的缺失問題。彌補現階段省內農村金融制度的缺陷,促進農村金融的全面優化。
——發揮管理引導功能。農村金融需要有效管理引導,創造出適合其發展的新模式。風險補償機制的建立可以大幅降低山東省政府在農村金融政策管理中的風險。成熟的農村信用環境可以提高農村金融的抗風險能力,而政府更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將政府、農民、企業以及其他農業生產參與者糅合成一個整體,更好地實現資源、信息的互通。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性產業,必須結合實際,穩健推動農村金融政策改革。
——借助數字金融,構建農業金融多元化產品。傳統金融和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數字金融的出現。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的創新為金融創新提供了現實基礎。山東省政府應該結合時下新興技術,完成農業大省向科技大省的進一步蛻變,改變現有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發揮科技時代新金融模式的優勢。
——加強農業金融法律制度建設和監督。政府以及立法機構應該立足法律,完善監管體系。按照年度變化出臺監管意見,使得金融機構向普惠金融領域傾斜資源。打破現有發展模式,組建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和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將市場機制固有的缺陷填補完整,提升山東省農村金融的發展可持續性。
山東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在農村金融改革中一直是勇于開拓的先行者和重要的實踐者,不斷豐富充實農村金融理論,推動農村金融改革持續發展,需要建立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的理論體系,從理論方面為農村金融改革提供必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