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進
[關鍵詞]? 鄉村振興;資陽農商銀行;黨建+金融
[作者單位]? 資陽農商銀行
服務鄉村振興,既是新時代地方法人銀行的天職和使命,也是促進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近年來,資陽農商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神,充分發揮自身點多、面廣的優勢,從創新支農服務產品、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支持農村產權改革等入手,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發揮鄉村振興金融主力軍作用。
——強化“主力軍銀行”擔當。構建網格化管理機制,強化與“三農”客戶的對接服務。同時,通過提高普惠涉農指標分值比重,強化網點目標任務考核。目前,資陽農商銀行已建和在建農綜站有286個,為農村地區辦理各類業務490萬余筆。
——創新信貸產品。一是率先開展農村土地流轉貸款、林權抵押貸款、農產品存貨質押貸款,同時為龍頭企業提供產業鏈融資貸款、“稅金貸”、“服保貸”產品,也為新型經營主體量身定制“新芽貸”“農擔貸”等。二是針對資陽市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配套研發了三大系列信貸產品,率先對雁江區首批試點宅基地有償退出項目授信4900萬元。
——大力推行智慧金融服務。一是全面構建“便捷申貸+智能服務”。截至2021年末,該行“蜀信e·貸”授信4728戶,金額5.46億元,累計投放貸款5.47億元。二是與雁江區政府簽訂銀村直連合作協議,投資搭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三是投資建設“一卡通發放監管系統”。上線以來累計代發各類補貼資金942萬人次、26.19億元。
——增強普惠涉農服務力度。通過建立政銀合作機制,廣泛開展融資對接擴面提質行動,精準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2021年末,已成功對接149戶,發放貸款9157.64萬元。
——牢固“黨建+金融”一個基礎。一是加強全面組織領導。地方金融機構應分別與區、鎮、村三級鄉村振興工作部門建立協作工作機制,推進“雙基共建”模式,增強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二是搭建銀企對接交流機制。針對轄內農業項目、涉農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大戶等建立產業項目庫,實行名單一一對接制。三是共育共興產業發展。地方金融機構以推動資陽現代農業園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發展為先導,積極支持生產經營類、服務創收類、鄉村旅游類項目,合力把資陽打造成成渝雙城的農產品“輸出地”、休閑旅游“后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后方”。
——堅持兩種思維。一是堅持系統思維。引導農村客戶提高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基礎;積極支持農村產權改革,解決農村產權流轉難、處置難問題,推進農村產權融資發展;強化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的合作,發揮融資擔保增信功能、增強經營者保險意識;優化完善支付和服務渠道。二是堅持跨界思維。探索“銀行+政務”“銀行+電商”“銀行+快遞”“銀行+醫療”等跨界模式,提高鄉村振興綜合服務水平。
——破解三個堵點。一是傾斜資金資源,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政府層面,單設鄉村振興專項貸款資金、設立財政獎補專項資金、建立政銀擔增信機制。銀行層面,從投向和投量上優化結構,把金融資源更有效地配置到“三農”“兩小”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薄弱地區。二是加快農村產權改革,釋放發展動能。政府層面,擴大農村產權融資范圍,加快推進農業土地規模流轉,助推土地資源“轉得動”。銀行層面,積極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抵押貸款產品,提高貸款額度,延長信貸期限。三是加強人才培育,激活鄉村振興引擎。政府層面,堅持引、培結合,一方面,通過加強政策配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加強本地農村專業人才的選拔與培養,大力培育鄉土專家和新型農民。銀行層面,建立金融人才融入機制,選派支行行長、客戶經理掛職鎮、村干部,精準掌握金融需求;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客戶經理隊伍;深化金融聯絡員機制,強化與農民鏈接。
——聚焦四大板塊。一是聚焦“產業興旺”增產能。大力支持柑橘種植、檸檬種植、小龍蝦養殖等資陽特色產業;積極培育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大戶、創業青年等發展壯大。二是聚焦“生態宜居”添勢能。圍繞資陽市“鄉村建設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行動,加大對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鄉村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的支持,全方位助力“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建設。三是聚焦“生活富裕”抓服務。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加大脫貧人口小額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擴大農村教育、醫養、旅游等消費貸款范圍。四是聚焦“鄉風文明”強動能。積極參與中和小龍蝦節、丹山荷花節等地方鄉村振興活動;通過支持模范人物、鄉村致富帶頭人等引領鄉村社會新風尚;結合“整村授信”工作,持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