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馨
山脊嶙峋,烏蒙深處的小路彎彎曲曲。在古藺縣極為邊遠的馬嘶苗族鄉古藺農商銀行馬嘶分理處,有一位叫羅嬌的女員工,50歲左右,頭發中長,個子高挑,臉龐圓潤。談及工作時,她的眼里總透出滿滿的和氣與熱情。然而一談到成績,她立即會變得羞澀,似乎所有的成績都不值得一提。就是這一位駐守在苗鄉的普通女員工,為馬嘶分理處發展成為古藺農商銀行的標桿網點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也讓她的人生之路光彩奪目、絢麗無比。
也許你根本無法想到,就是這個失去了丈夫、身患癌癥的羅嬌,執著地為完成“服務”的使命,在苗鄉已經整整工作了12年。
羅嬌至今記得,那年春天的一個夜晚,一位苗族青年敲開她的家門,急匆匆告訴她:“你的丈夫遭遇了車禍……”她頓感天塌了下來。
后來,當總行的領導親自安排,讓她接替了丈夫的工作時,那一刻,羅嬌決定沿著丈夫走過的路,盡心盡責完成好馬嘶分理處的工作。
年輕的羅嬌第一次感受到了農商行工作的艱辛。她必須首先熟悉業務,從最基本的業務知識學起,然而馬嘶分理處包括她一共只有兩個人,她只能一邊開展工作一邊學習,半年下來硬是將工作干得有聲有色。
不幸,總是愛給堅強的人開玩笑。2014年秋,羅嬌再次得到一個噩耗,她患上了癌癥。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女人,她哭了,多年的堅強似乎要在這一刻徹底瓦解。
單位同事心疼她,讓她休息;領導送來溫暖,給她安慰,然而,當她一想著17歲的兒子正在備戰高考,一想著答應過還要為好幾位客戶辦理業務,她擦干淚水,堅強面對。
工作帶給羅嬌一種堅持。這些年來,她堅強地與病魔做斗爭,硬生生挺過患癌的第8個年頭。她把提著的藥物看成香甜的水果,把積極向上的精神轉化到工作前線。
羅嬌把對工作的摯愛貫穿于日常。為了將業務開展到村社和農戶,她堅持白天上班,晚上下鄉。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夜晚還得跌跌撞撞往鎮上趕。
羅嬌在馬嘶土生土長,對鄉里人都很熟悉,她總能充分挖掘每位客戶價值,自動為其匹配銀行產品。羅嬌逐步成了一名業務能手,作為分理處主任,除了日常工作業務,更重要的是維護黨群干部關系,沒有專業基礎知識的她從零開始,面對各項業務她也曾緊張,但她知道,既然人生坐標定在這里,生命的火花應該在這里閃耀。
一條條羊腸小道,通達到苗家村寨。山里人與外界的溝通,總是需要媒介的聯絡,十余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支農支小、服務“三農”的農信事業最前線,田間地頭、街頭商戶、社區百姓,處處都是她堅持服務留下的足跡,同事和客戶們都親切地稱她為“羅大孃”。
羅嬌與農戶的關系真正做到了休戚與共、苦樂相隨。她精心服務,始終為客戶著想,讓客戶少跑路、不跑路。田坎上常常有她背包下鄉的身影,在辦理貸款時,為了保全復印證件資料的完整性,羅嬌不怕麻煩趕著摩的,捆著打印機便下鄉讓農戶簽字,現場復印資料,盡管道路泥濘,天氣嚴寒,但她心系群眾,便可忘卻艱難,一路前往。
山里人交朋友是以心換心。這一天,她接到了一位幾年前貸款客戶的電話,電話中客戶對羅嬌表達熱情感謝,同時邀請羅嬌到新房子做客。這位陶大哥長期在外務工,受疫情的影響,企業難發展工資收入日漸下滑。陶大哥從未放棄夢想,他一直想返鄉搞生豬養殖,但苦于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在一次下鄉營銷中,羅嬌第一時間主動上門對接村干部,與陶大哥取得聯系共同探討、分析市場行情,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提供了信貸資金的支持,幫助解決了資金上的難題。在獲得信貸資金支持后,陶大哥的養殖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已成為苗鄉的養殖大戶,還帶動了周邊10余戶村民一同實現脫貧致富。夫婦二人也在縣城里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陶大哥總是說:“農商行不愧是老百姓的銀行,要不是有銀行的大力支持,我也不會有這么好的發展。”
羅嬌的分理處覆蓋馬嘶苗族鄉共5個村、1個社區,貸款規模3086萬元,但不良貸款占比卻不到0.01%,良好信用環境的背后是羅嬌用心服務、以情化人。
十余年扎根苗鄉,不少客戶將羅嬌的任務當自己的事來干,其中一位忠實客戶為了幫她完成任務,將自己在其他銀行利息低至3.85%的20萬元貸款歸還,轉向馬嘶分理處辦理“農e貸”,雖有約2倍的利息差額,但背后卻是千倍情誼的體現。
羅嬌盡心盡責、用心服務群眾工作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村組干部的大力支持,獲得了總行領導的高度認可。在整村授信工作部署前期,總行董事長羅念多次到馬嘶調研,最終確定馬嘶苗族鄉建新村作為整村授信啟動會第一個試點村,自整村授信工作開展以來,馬嘶共新增貸款515.9萬元,用信戶數54戶,授信戶數117戶。不斷提升來馬嘶工作的員工的責任心和自信心,將馬嘶分理處打造為標桿網點。
站在苗鄉的大山上,遠眺連綿起伏的山川,羅嬌的目光堅定,腳步走得更加踏實,苗鄉離不開她,她就是苗鄉一張行走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