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鵬
【摘 要】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搖籃,能否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課堂教學是關鍵。以學定教,就要求教學必須遵循學習規律,必須以科學準確的學習規律為依據,必須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相統一的教學原理。
【關鍵詞】以學定教 自主 優先 靈動 本真
2021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其中明確指出:將“以教定學”觀念轉向“以學定教”,充分把握學情,注重個體差異,合理把握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所謂“以學定教”就是依據學情確定教學的起點、方法和策略。對體育教師而言,貫徹執行文件精神,應該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主體的轉變方面落地實施方案。
一、以學定教,內容選擇更自主
以學定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是教學的第一步。這里的“學”指的是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基礎、年段認知水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情緒狀態等學習主體的基本情況。對于體育學科而言,除了上述條件,還要關注學生的運動遺傳、發育情況等影響體育學習的因素。教與學是辯證統一的,不能偏廢,教與學必須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有教無學不是教學,有學無教當然也不是教學。教學目標是要使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教與學的目標統一于學,統一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以學定教,就要求教學必須遵循學習規律,必須以科學高效的學習規律為依據,必須充分體現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相統一的教學原理。只有這樣的體育課堂,學生才能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學生的體育興趣、運動需求等才能得到滿足,“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才能體現。
南昌向榮小學位于八一橋健身廣場附近,這個廣場上長期活躍著一支由當地居民組建的近百人的民間“空竹隊”。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向榮小學的學生經常在課余時間加入這個“空竹隊”,并且還能做一些稍有難度的動作。基于對這一學情的了解,結合《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中顯示:學生視力不良問題突出等情況。向榮小學決定將“抖空竹”這個民間傳統項目引進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項目特點,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分別安排了基礎動作、加強動作、合作動作、提升動作、挑戰動作等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在制訂單元教學計劃中,安排了每個教學班每周都要上一節“抖空竹”的校本體育課程。通過“抖空竹”的教學,教師發現該運動項目對提高學生的四肢協調能力、鍛煉眼睛、提高注意力、加強血液循環都大有裨益。
將“抖空竹”項目引進課堂,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學習,充分“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增強了體質,錘煉了意志,健全了人格,不但豐富和補充了教學內容,還是“以教定學”觀念轉向“以學定教”的很好體現。
二、以學定教,全面發展學法優先
以學定教,選擇適切的教學方法是教學的第二步。這里的“學”指的是“學法”“學習規律”。教師依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學情完善教法,進而更有效地組織教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法優先”。
體育教學的“學法優先”的基礎是先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各階段身心發育的特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普遍對體育學習和運動鍛煉感興趣,但課堂上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依賴性強、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表現欲強,且自我約束能力差、精神不易集中,但對于相對直觀、容易模仿的體育項目,學習的興趣就較高。因此,啟發式教學很適合小學生,該教學方法靈活,講究適時、適度,因人而異,因材而異。以教師執教“空竹的拋接”一課為例,在基本部分的教學中,因“空竹的拋接”動作的技術性要求比較高,講解動作要領時會比較復雜。正處于水平二學習階段的學生,也很難理解專業的術語,學起來會比較困難。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采用鼓勵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加“口訣”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一邊模仿視頻中教師的拋接動作,一邊啟發學生邊練邊喊“繞、擺、旋、繃、抄、拋”的動作口訣,教學生用自己的肢體感受并體會動作的要領。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的技術性教學課堂立馬“熱鬧非凡”。
每個人認識事物的方式不同,都有自己特定的習慣和方法。在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師考慮該“怎么教”的方面比較多,而相對忽視了學生該“怎么學”,以學定教,在教學方法上提倡學法優先,正是為了要努力改變這種被動的教學局面。
三、以學定教,讓評價更靈動
以學定教,對教學主體多元的評價是優化課堂教學的第三步,原來我們評價一堂課的好壞,往往看重的是授課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體會。學生會在教師設定好的各環節中按部就班地“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并極力地去配合教師將課堂營造出一片“繁榮”的景象,這種課堂評價體系已不再符合現代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學定教”的課堂核心理念是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現在的評價強調的是師生間、同伴間有序和諧的互動、積極向上的客觀評價,強調的是不但要對教師理解教材、教學方法、駕馭課堂等方面進行評價,更注重的是對教學主體在課堂上的各種“學習狀態”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以執教“空竹的拋接”一課為例,筆者就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來對“教學主體多元化評價”進行具體闡述。第一,是學生的學習情緒狀態。課堂上,學生情緒飽滿、精神放松、心情愉悅,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學習的熱情才會高漲。上課伊始,教師用“最炫民族風”歌曲導入。音樂一響,學生的一切“煩惱”和“疲憊”隨著充滿激情的動感音樂一下子就被拋之腦后了,課堂的氣氛瞬間活躍,學習情緒立刻就飽滿起來。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尤為重要,只有學生學習的情緒飽滿,學習的興趣才能濃厚,強烈的求知欲才能得以激發。第二,是學生的學習參與狀態。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在授課時要做到“精講多練”,面向全體學生,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在這節課上,學生主動踴躍地開展“大量”的練習時,教師還安排了同學間、小組間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動作的技術特點,將學習內容內化。這正是“以學定教”提倡的觀念,教師必須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主動參與練習和積極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第三,是學生的學習交流狀態。體育課堂是學生唯一能夠直接感受四季冷暖交替、直接感知風雨拂面、直接感觸“對抗與疼痛”的課堂。在這種最自然的身體狀態下,同伴之間的交往往往也是最自然、最高效的。在這節課上,教師就科學地安排了“生生互動”“小組互動”“師生互動”等交往的教學環節。在這種平等、民主、和諧的交往環境中,教學效果顯著。第四,是學生的學習生成狀態。正如“以學定教”的理念一樣,學得輕松、學得自主、學有所得、不怕失敗、體驗成功,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才能有效生成。
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情緒”“參與”“交往”“生成”等狀態是否協調一致,這樣才能更客觀地對課堂成效做出正確的評價,也是“以學定教”賦予現代體育教學課堂評價新的含義。
四、以學定教,讓課堂回歸本真
“以學定教”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第四步。當下的體育課堂教學是必須以始終堅持“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為導向,系統體現“以學定教”觀念,合理組織“教會、勤練、常賽”的課堂活動。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課堂教學是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參與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以執教“空竹的拋接”一課為例,該節課的內容對技術的要求很高,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不斷地總結才能形成運動的表象記憶。現代體育課堂要求的是“教會、勤練、常賽”,特別是“勤練”。于是,教師在講解示范完動作技術要領后,把學生分為五人一組,采取“兵教兵”“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讓“水平較高”的學生當組長,檢查小組成員的掌握情況,幫助學困生學會并掌握練習方法;圍繞練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學生將本組不明白或不明確的問題,交給巡視督察的教師。其間,教師通過行間巡視、質疑問難、個別指導、示范、糾錯、討論等形式幫助學生掌握“空竹拋接”的技術。這種教學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了教學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整堂課大部分的時間學生都在練習,這堂課的練習密度達到了85%。
同時,教師也積極記錄課堂上的調查結果,最大限度地了解學生練習時遇到的疑難問題,課后再進行認真分析,把主要的、傾向性的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進一步修改完善學案,為下一步有的放矢的輔導指明了方向。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總之,“以學定教”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體育課堂回歸教育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