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GAO Peng
(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沈陽 110000)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磚砌體結構建筑面積約為150 億平方米。這些磚砌體建筑主要為一般性建筑,其中大多數建造于20 世界90年代或者更早。由于年代久遠,受到外部環境侵蝕和人為破壞等因素影響,一些磚砌體結構建筑在外觀、使用功能、結構強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損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隨著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既有磚砌體結構房屋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工作需求,為了滿足城市規劃與發展,對于部分年份久遠的磚砌體結構房屋需要進行必要的拆除和改建。
公交西站小區4 號樓位于萍鄉市安源區西環路,由住宅樓與綜合樓組成,為8 層磚混結構,平面形式近似矩形。住宅樓為1996年建造,綜合樓為1997年建造,兩棟建筑毗鄶而建,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分離,為兩棟獨立建筑。住宅樓在18~19 軸間設有一道變形縫,將上部結構分為兩個獨立的結構單元,但基礎連為一體,綜合樓未設變形縫,兩棟房屋原始建筑結構設計圖紙均齊全。
住宅樓和綜合樓主要為磚混結構縱橫墻承重體系,底部局部設混凝土框架承重。承重砌體墻厚為240mm 采用燒結普通磚砌筑,均設有圈梁,在一~七層縱橫墻交接處及墻轉角處分別設有構造柱,門窗位置頂均設有鋼筋混凝土過梁。二層和屋面層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板,每層每戶陽臺、廚衛和儲物間部分為現澆板,其余客廳、餐廳和臥室為預制板。
住宅樓主要采用墻下條形基礎,在局部框架部分采用柱下獨立階形基礎。綜合樓主要采用墻下無筋條形基礎,部分區域采用柱下獨立階形基礎。

圖1 4 號樓平面、立面圖
公交西站小區4 號樓毗鄰交通繁忙的主干道,東側為西環路,西側為海綿城市調蓄池,北側為公交西站大門和兩層商鋪,南側為公交西站3 號樓和小區住宅樓,距離最近的約為6 米左右,而且西環路側緊靠萬伏高壓線,周邊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網絡管線錯綜復雜,拆除條件十分苛刻。

圖2 4 號樓俯視圖
工藝流程:施工準備→切斷拆除房屋周圍水、電氣、管網等→收集人行道透水磚→變壓器防護→拆除平臺搭設→圍擋施工→樓房拆除→清理鋼筋、門窗等附件→殘渣清運→清理現場→完工交驗。

圖3 拆除工藝流程圖
公交西站4 號樓毗鄰交通繁忙的主干道西環路,緊靠萬伏高壓線,變壓器2 處,周邊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網絡錯綜復雜。
施工前聯系產權單位對相鄰管網、線纜進行切斷、改移處理,以防破壞。電纜線改遷:4 號樓原變壓器(630KVA、400KVA)位于原綜合樓靠西環路側,由于該變壓器還承擔其他樓棟的供電任務,不能對既有變壓器進行斷電處理,因此在公交西站進出口處額外增設一臺變壓器,將除4 號樓以外施工用電全部引至新變壓器,并且切斷4 號樓主電纜線,隨后開始電纜線、配電箱的拆除工作。斷水、斷燃氣:斷水與斷燃氣工作內容相似,提前聯系產權單位,查看既有施工圖紙,找到水、燃氣總閘閥位置并進行關閉,然后專業人員對4 號樓水表、燃氣表、相關管件進行拆除,拆除燃氣表時需注意,保持室內通風,防止管內剩余燃氣過度集中。斷通訊線路:4 號樓周邊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網絡錯綜復雜,逐一進行拆除費時費力,因此將相關弱電箱,改移至4 號樓拆除范圍以外,切斷4 號樓所有弱電線,并對連接兩立桿的弱電線進行切斷處理,保證4 號樓拆除過程中不因為弱電線而損壞立桿。變壓器防護:用鋼管搭設三層防護架,頂部防護架第一層放置竹跳板,第二層、第三層放置鋼板,四周采用膠合板防護。對變壓器、箱變等重要設施予以保護,全過程動態跟蹤管理,發生損壞及時修復防護設施。拆除施工時,聯系供電公司,安排人員值守,以便發生意外時及時采取措施。
住宅樓和綜合樓均為八層,建筑面積分別約為6250m2和5190m2,房屋總建筑面積約為11440m2。住宅樓一層層高為3.9m,二~八層層高均為3m,室內外高差為300mm,建筑高度約為25.2m。綜合樓一層層高為4.5m,二~八層層高均為3m,室內外高差為300mm,總建筑高度約為25.8m。最大安全防墜距離為5m。為了給施工現場作業人員和周圍居民提供更安全的環境,預留必要的安全距離,將拆除工作風險性降到最低。采用硬質圍擋進行全封閉施工,非施工作業人員嚴禁闖入現場,以免造成人員、財產傷害。拆除前,與交警部門溝通,采取封閉2 車道的措施(開始作業時全封閉4 車道4 小時,無異常后開放其中2 車道),并派專人協助交警疏導交通,確保車輛、行人財產安全。
針對本工程的重難點分析,并對復雜方案進行比選,最終采用機械側面拆除,逐單元從北向南拆除(方案二)。
施工方法包括:公交西站4 號樓采用機械(神鋼SK480LC-8)自綜合樓北側向南側逐單元自上而下進行拆除。首先,在4 號樓北側公交西站出入口位置墊土,形成長度20m,頂面寬度4m,高度4m 的作業平臺,保障拆樓機炮錘能夠達到屋面高度。

圖4 增設變壓器

圖5 雙層防護架
利用既有樓梯間構建殘渣井道。樓板破碎后,暫時保留其鋼筋網,然后使殘渣自井道跌落,確保堆放的殘渣不超過樓梯板允許荷載。之后再破碎墻體,以此類推,直至拆除房屋至1 樓。
1 單元拆除完畢后,利用殘渣擴大作業平臺,至2 單元施工,以此類推,至7 單元。
拆除原則:應從上至下,逐層分段進行,應先拆除非承重結構,再拆除承重結構。拆除磚砌體結構建筑,必須按樓板、非承重墻、次梁、主梁、承重墻的順序進行施工。作業中,機械的回轉和行走動作不得同時進行。對只進行部分拆除的建筑,必須先將保留部分進行加固,然后再進行分離拆除。拆除作業時,一邊拆除一邊噴水降塵,現場準備兩臺灑水車持續不斷的灑水,避免遺灑和揚塵。

表1 方案比選對比表

圖6 交通導改示意圖

圖7 樓房拆除施工作業平面布置圖
拆除的殘渣,在清理完可利用物品后,用挖掘機進行分解,收集成堆,用專用運渣車進行轉運。用人工配合挖掘機清理至地坪,做到工完場清。
8:00 由公交西站出口位置的1 單元開始拆除施工,8:00-12:00 對西環路4 號樓外側該路段約120m 范圍4 車道進行臨時封路4 小時,以驗證拆除施工安全性,防止意外發生。若拆除過程中,未出現不穩定預兆,從12:00 開始開放最外側2 車道,維持西環路臨近4#樓的該路段2 車道約120m 范圍封路。
完成以上部署之后按拆除施工部署,按照單元劃分區域,采取分單元、逐層進行拆除。拆除作業完成后將臨時圍擋進行改移,開放車輛交通,封閉4 號樓一側人行道。
在公交西站4 號樓拆除過程中,考慮到震動對3 號樓整體穩定性產生影響,故過程中對3 號樓進行實時監測。監測內容包括沉降、傾斜、位移和裂縫,監測頻率為每天至少2 次,共計實施4 天,測量時應避開灰塵濃度較大時段,避免產生測量數據誤差,并做好相關數據采集、整理、分析工作,做到險情提前預警。
為了更好的反映3#樓的變化,在南面增加了9 個沉降點,一共21 個沉降監測點,按兩條獨立的監測路線分別監測。
基準點和監測點保存完好,基準點保持穩定。本次監測的坐標為獨立坐標系。平面監測基準網由三個點組成,高程基準由3+3 個基準點組成兩條獨立的閉合水準路線,分別布設在變形區以外。位移與傾斜監測采用徠卡TCA2003 全站儀(0.5″、1+1ppm),按二等三角監測要求實施;高程采用徠卡DNA03(0.3mm)監測,按二等水準實施。保證各項測量誤差合格。
中國城市化進展迅速,各種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老舊磚砌體結構房屋很多處于待改建狀態,如何保證房屋拆除的安全,以及房屋拆除過程中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是房屋拆除的關鍵。拆樓前期需要做好周密的施工部署,能改遷的設備改遷,不能改遷的做必要的保護措施。拆樓時安全警戒工作很重要,非工作人員嚴禁進入圍擋內,公共交通區域拉好警戒線,對圍觀群眾和車輛進行疏導,防止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