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冰
打開中國裁判文書網,輸入關鍵詞“房地產經紀”并按下回車鍵,可見207952條與之相關的裁判文書。從年份分布來看,2019年共38242件文書,達到近十年峰值;從地域分布來看,北京以44781件高居榜首;從法院層級分布來看,高達161952件分布在基層法院。
“調查說明,我國房地產經紀行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亂象,給健康的房地產市場留下隱患。因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對這一行業的監督管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孫憲忠今年參會帶來了兩項議案和一項建議。在談到關于房地產經紀行業監管時,孫憲忠表示,“房住不炒”的定位現在已經成為社會共識,房地產市場調控已經取得很好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市場正在從增量開發向存量(二手房)流通過渡,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經紀行業(房屋中介)的作用凸顯出來。
孫憲忠介紹,目前在政策調控之下,我國許多大中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不再以一手房市場為主,而是以二手房市場為主,其中包括買賣房和租賃房。以北京為例,2018年底北京全年二手房成交總量在整個房地產市場中占比高達85%,已經全面進入存量房時代。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經紀行業在房屋買賣、租賃交易中發揮的作用十分顯著。
“2021年我國二手房交易總額約為10萬億元,房地產經紀機構數量超過20萬家,房地產從業人員數量超過200萬人,房地產經紀人滲透率超過85%。在房地產市場中,經紀行業的存在是必要的,對滿足人們居住或者其他用途房屋的需要是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的。因此,我們對這一行業的發展是持樂觀支持態度的。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一行業的很多從業者,包括機構和個人,在依法經營、為雙方當事人服務方面是盡心盡力的。”
但是,孫憲忠認為,一些不良從業機構和個人依然存在,有些地方情況還比較嚴重。
“這一行業里面,欺詐消費者、收費不合理、服務不到位、哄抬價格、惡意競爭等不法行為屢屢見諸報端,業主信息泄漏問題也非常嚴重。近年來,各級消費者協會受理的針對房地產中介服務的投訴逐年增加,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房地產中介服務的民事糾紛數量也日益增加。”
孫憲忠分析認為,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四點:一是2016年取消房地產經紀人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導致從業者大量涌入;二是行政執法缺乏上位法依據,還有一些法律不健全;三是行政執法隊伍對行業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執法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行業自律機制尚未建立。在一系列原因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國務院進行放管服改革之后,對這一行業的監管權力下放,使得一些人誤認為該行業監管松弛,基層執法跟不上,從而導致行業內良莠不齊的現象嚴重。
對此,孫憲忠建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作為主管部門,要以修改《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為抓手,從加強執業準入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設立行業自律組織和建立自律管理機制等方面完善房地產中介市場監管新機制,保障這一行業的順利發展,進而促進我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