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YIJI Collection壹集生活美學館之后,由設計師謝柯設計的YIJI Gallery近日開幕。YIJI Gallery位于重慶出口加工區舊址,如今這里已是山城最火熱的文化創意園。雖然尋找美與本質的精神世界是永無止境的事,但發現和創造藝術與生活的場景是謝柯一直踐行的事。YIJI Gallery延續他一直鐘愛的自然語系,亦將天然材料和手工藝術滲透在每一個細節中,為不同藝術行為和可能性創造一個簡單包容的未來時空實驗場。在這里,藝術、設計、生活共同開啟了一個新的無定義活性空間,它是畫廊,又不僅是畫廊。

YIJI Gallery
重慶市渝北區匯豐路金山意庫1棟2F-3F
室內設計
尚壹楊設計
www.shangyiyang.cn
6年前,當謝柯和支鴻鑫來到重慶兩江新區金山意庫文化創意園時,這里粗獷的舊廠房還依稀帶著20年前的模樣。在這個山水交融的城市一角,謝柯用簡單的設計語言詮釋了山城生活的安逸與靜謐,他和好友支鴻鑫創立了壹集,也創建了風味獨到的餐廳。現在他們更想把日常關于美的收藏、藝術的哲思以及與當下不同地域發生關系的生活藝術呈現在一個多元的復合性空間里。藝術設計畫廊YIJI Gallery的出現也許源于油畫專業畢業的謝柯的內心世界,也源于他們想要一個專屬的精神場所。他一直關注現當代藝術,并將其與設計融合在一起。對于謝柯而言,藝術收藏是日常,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由始至終都始于心而已。
YIJI Gallery展廳共兩層,總面積約為750平方米,位于壹集展廳的樓上。在這里,你能看到、觸碰到甚至聞到的皆是源于自然的材料,墻面和地面由與謝柯合作了20多年的工人師傅手工打造呈現。于他而言,木頭、石材、混凝土、金屬、亞麻等天然的材料有著現代合成材料不可替代的溫暖質感和可持續性,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打磨而消退。YIJI Gallery與壹集看似一體,空間卻截然不同。刻意設計的夾層用高低錯落的空間布局回應了進入畫廊的心理節奏。步入挑高的畫廊空間內部,豁然開朗卻又內斂肅穆,有點讓人意外,但一回神,這一切似乎又在情理之中。設計師將原先碩大的落地玻璃窗封起來,避免了光線對于藝術品的過度干擾,取而代之的是墻面斜上方留出的窗戶。一束一束光照進來時,畫廊里的藝術品在不經意間默默登場。在這里,每一件藝術品都有它自己的舞臺,畫廊是它們的主場。YIJI Gallery在設計中從某種程度上回歸本源。空間看似簡單,卻充滿力量,有著純粹的質感。柔和的色彩,簡約的線條,寬敞的展示空間……無一不營造沉思、靜謐、平和的氛圍,傳達“慢下來”的信號。
在YIJI Gallery,來自歐洲、非洲、大洋洲藝術家的作品被安置在不同的角落。你可以看見德國藝術家Till Leeser用顏料打印的作品,也可以看見比利時藝術家Albert Vaesen的手工敲銅,還可以一睹法國藝術家Gabriela Morawetz的繪畫。除此之外,謝柯與支鴻鑫更希望畫廊是一個逐步生長的復合性場所,而不只是一個收藏藝術品的殼子,更重要的是預留其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他們收藏世界上的藝術品、家具、藝術裝置等,將其延伸為一種多觸角的非傳統畫廊,視覺的、聲音的、功能性的、融合性的……除了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外,YIJI Gallery亦與國內藝術家形成一個緊密的關系網,更多地關注民間傳統手工藝術以及在地文化。展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未來YIJI Gallery的空間里可以發生很多事。
對頁左圖 墻上掛著由重慶藝術家謝蓓創作于2019年的布面油畫《山水間》。桌面上擺放的是由中國藝術工作室Als-ob Studio創作的Stilllife 。這件作品融合了傳統古代摩洛哥Tadelake工藝、紡織藝術和天然染色技術品。右圖 精致的Luisa折疊躺椅由意大利建筑師和設計師Marcello Cuneo設計。面具擺件源于非洲。

1.柚木展示柜源于東南亞,柜子上陳列的既是餐具,也是藝術品。

2.由拉絲鋼管彎曲的金屬框架與漂亮的麂皮組合制成的A-多勒曼的現代主義安樂椅源于荷蘭。D99型椅子源于德國。

3.墻面上的黑白導板石版畫出自藝術家和插畫家Philippe Weisbecker。作品展示了他用鉛筆繪制的標志性精致畫作和罕見的三維繪畫。

4.多次蟬聯AD100的設計師謝柯,YIJI Gallery創始人之一,尚壹楊設計創始人、設計總監。

保留建筑的整體結構,簡單的白色以少勝多,詮釋了一切。
Blue Bottle Coffee
上海市靜安區長安路908號
室內設計
Schemata Architects
www.schemata.jp
曾是單簧管演奏家的James Freeman于2002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的一處車庫內開啟他的咖啡之旅后,由他創立的藍瓶咖啡近日落戶上海,坐落在蘇州河畔一幢1926年建造的清水紅磚歷史建筑內。裕通店所在的歷史建筑早年是裕通面粉廠的高級職工宿舍。藍瓶咖啡此次再度攜手Schemata Architects,在尊重建筑本身的文化歷史背景和特色的前提下,保留了建筑的清水磚墻節點、格架門窗等建筑裝飾元素,在空間內部創造出新舊相合的場景。一樓現代家具與混凝土的組合呈現出簡潔的風格,二樓各式古董家具則營造出溫馨懷舊的氛圍。

1.OAD歐安地建筑設計以“山谷”為引,創造出一個粗獷的“室內奇觀”,它如洞穴般自地面至屋頂渾然一體。借視覺、嗅覺、聽覺,共同為人提供一種包裹感,讓人好像進入了一個“都市中的棲息地”。
成都見山谷泰式Massage & Spa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號來福士廣場3層03-01
室內設計
OAD歐安地建筑設計
www.oadgroup.com
“心源于自然,身在山間。”藏匿于成都來福士廣場的“見山谷泰式Massage & Spa”館像鬧市里的一個“世外桃源”,OAD歐安地建筑設計以夯土、原木、石頭等自然的粗糙質感對話工業文明的鋼筋水泥,同時還網羅“赤道以南”地區的各種手工藝品,使其與空間形成一種異域般的度假風情。見山谷,亦見世界。希望在都市中打造“一小時遺忘地”,它應像屏障,隔絕城市里的喧囂吵嚷,讓人逃離日常生活壓力,療愈心靈,悅納自我。
由2021年AD100獲獎事務所觀堂室內設計創作的對酒Brunch & CheersBar近日在江蘇開幕。店鋪的名字源于曹操筆下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對于層高為5.4米的空間,做一層有余,做兩層卻又顯逼仄。在空間的布局上,設計師由室外推及室內,由下拾級而上,使之層層遞進,將前區留給吧臺做成挑空,后半場做成一步一登高的臺階客區,像極了“劇院”。階梯式的設計同時還營造出山系的戶外氛圍。設計師將室內空間自行內退三分,圍合成入戶的小庭院。對酒Brunch & Cheers Bar想要表達“山系戶外”的放松感,所以室內大都選擇了自然材質,走進來便與自然不期而遇。

3.拱形吊頂和柱子的組合靈感來自日本設計法則“Ma”和“Wabi-Sabi”,巧妙地呼應了附近停泊的游艇。餐廳內部材料的選擇呼應了這種升華的簡易感。
Pizzeria S
上海室虹口區公平路18號2棟101室
室內設計
red design 紅崛建筑設計
www.red-sh.com

2.環島吧臺由天然石塊錯拼而成,客人接觸到的臺面使用了溫暖柔和的老木板。
對酒 Brunch & Cheers Bar
江蘇省常熟市珠江東路92-3號
室內設計
杭州觀堂室內設計
www.guantangdesign.com
Pizzeria S最初的靈感來自于餐廳主理人在日本東京的一位比薩大師的經驗。餐廳設計從跨文化資源中提取元素,一面是地中海生活方式,另一面是日式空間及材料組合。意大利教堂中常見的經典地中海拱形結構詮釋出一個既純凈又有層次的空間,餐廳好似講述了一個意大利文化和日本美味在上海相遇的故事。拱形弧度圍繞著中央共享長桌,并與外立面落地窗邊的兩個浪漫拱門相互呼應。
The Showroom
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556號
室內設計
Edoardo Petri Architect
www.edoardopetriarchitect.it

1.酒吧的所有家具均出自意大利高端家居設計師Gervasoni、Horm Airnova和創始人之一的Edoardo Petri,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純粹的意大利風情。
在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一家有著純粹意大利風情的意式雞尾酒吧讓人瞬間仿佛回到意大利。這家名為TheShowroom的酒吧坐落于同名意大利家居集合店的二層,以意式生活方式和設計為基點,八個風格迥異的房間藝術墻面作品來自由藝術家MaurizioCattelan、Pierpaolo Ferrar和Micol Talso創立的先鋒藝術雜志the Toilet PaperMagazine 。或是迷離奇幻,或是波普現代,濃烈的色彩運用和大膽的線條繪制,搭配酒吧內為畫作定制的燈光和設計,每個房間都散發著獨特的意大利風情,同時也展示著不同的“性格”。

2.The Showroom的雞尾酒Basil Smash。
對頁 裝置和周圍的城市產生一個對話。功能上這是一個上演人類事件的劇場。凝聚了城市的不同視角,連接著這里的過去與未來。
PANTHEON 酒廊
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2號
北京銀泰中心1層114室
室內設計
Atelier I-N-D-J
www. i-n-d-j.com

3.酒廊內的家具皆來自范思哲。空間的正前方是司儀般的DJ臺,兩側是豪華的躺椅和位于抬高基座上的權威領地。
近日,由2021年AD100獲獎事務所Atelier I-N-D-J設計的PANTHEON酒廊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酒廊的室內空間從范思哲的起源中獲得靈感,用希臘神話和羅馬歷史的經典元素闡釋了全新的表達。這里充斥著炫耀的舒適比拼,看和被看同時發生。空間被深色的影調所籠罩,人們或在這里狂歡,或悄悄紓解心情。視線卻永遠定格在如舞臺般的空間中心,像極了古羅馬的戲劇院。只有舒適的氛圍彌漫于房間各個角落,一切變得莊重卻很極致。空間里設計師專門為其設計的蛇形裝置,搭配有節奏的燈光刺穿了霧靄彌漫的氛圍,而清晰的建筑和對稱設計將人們的視線聚焦在空間中央,拱形天花板上隱藏的燈光暗指羅馬萬神殿設計的秩序。
曾獲得AD100 YOUNG的設計事務所諾億設計研發(ROOI Design & Research)近日在廣州展示了他們的藝術裝置作品Patch City ,其靈感來源于他們對廣州這座大都市有著不斷疊加和成長屬性的歷史解讀。裝置作品看似不斷被疊加的結構或者說這個物體不斷被“patch(打補丁)”,向著遠方不斷延伸,代表著城市漫長的疊加過程中充滿著無限的想象力和集合記憶。“Patch City”看似不完整的建筑,僅僅保留了墻體元素,但其實它既是墻體,又是柱子,同時也是窗戶。地面則直接使用了場地本身的黑白磚,“屋頂”是空出的天空。這件作品具備了建筑該有的基本元素,并抽象地表達了“疊加”與“打補丁”的概念,和周圍城市產生對話。諾億設計研發(ROOI Design & Research)認為并非是經久的建筑物才成為城市紀念物,短暫停留過的臨時建筑也是構成城市、歷史、藝術和記憶的一部分。
Patch City
廣州市天河區天壽路35號-未來社
建筑&裝置設計
諾億設計研發(ROOI Design & Research)
www.rooidesig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