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蓉 劉 斐 葛桂芝 王書樂
(1.江蘇省無錫市中醫醫院,江蘇 無錫 214071;2.江蘇省無錫市兒童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2)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臨床常見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咳嗽等癥狀,是小兒常見的難治性肺部疾病之一[1-2]。相關調查數據顯示[3],小兒哮喘的發病率約為0.6%~20%,急性發作期間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和學習,甚至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時予以有效的診治措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西醫主要采用糖皮質激素、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但長期服用帶來的耐藥性增加、停藥復發等問題并未得到完全解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兒的持續治療[4-5]。近年來諸多研究表明[6-7],中醫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癥狀。因此本研究通過選取80例支氣管哮喘急性期患兒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自擬平喘方聯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期患兒的療效,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對于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8];中醫診斷符合《中醫兒科學》[9]中熱性哮喘的辨證標準。2)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年齡3~14歲;近期未使用其他影響治療的藥物;患兒家長或法定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者。3)排除標準: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腫瘤等其他原因所致咳嗽喘息者;難治性哮喘;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者;對本研究應用藥物過敏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本院兒科收治的80例支氣管哮喘急性期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聯合組與對照組各40例。聯合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3~14歲,平均(6.82±1.41)歲;病程1~5 d,平均(3.21±1.02)d。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齡3~14歲,平均(6.71±1.52)歲;病程1~5 d,平均(3.34±1.04)d。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予以抗感染、退熱、止咳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兒使用硫酸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上海信誼金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33),用量為0.15 mg/kg溶于2.5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均勻后霧化吸入,時間為10 min,每日2次。聯合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用自擬平喘方,方藥組成:萊菔子、黃芩、款冬花、紫蘇子、桑白皮、全瓜蔞各12 g,地龍9 g,蜜麻黃、炒杏仁、五味子、白果、白芍、姜半夏各6 g,炙甘草3 g。由本院藥劑科提供免煎制劑,溫水沖泡服用,各年齡段劑量為:3歲1/3劑,4~9歲為1/2劑,10~14歲為1劑。兩組治療時間均為7 d。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制定,臨床控制:臨床主要癥狀、體征較治療前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95%;顯效:臨床主要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70%;有效:臨床主要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3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甚至加重者。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采用量化評分法對兩組治療前、治療后3、5、7 d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得分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3)采集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靜脈血樣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白細胞介素-4(IL-4)、C反應蛋白(CRP)水平,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4)記錄兩組患者喘息消失、肺部喘鳴音消失、咳嗽消失時間。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聯合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前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后3、5、7 d的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下同。
組別聯合組對照組n 40 40治療前6.71±1.21 6.85±1.24治療后3 d 5.23±1.14*△6.18±1.17*治療后5 d 3.32±0.85*△4.51±0.93*治療后7 d 1.84±0.32*△3.11±0.54*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前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后IL-4、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組 別 時 間IL-4(ng/L)CRP(mg/L)聯合組(n=40)對照組(n=4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5.12±1.83 9.24±0.94*△15.66±1.71 11.26±1.23*18.66±2.61 9.61±1.84*△18.73±2.54 14.12±2.15*
2.4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見表4。聯合組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4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聯合組對照組n 40 40喘息消失時間3.45±0.62△6.34±0.85肺部喘鳴音消失時間5.62±1.02△7.71±1.21咳嗽消失時間5.88±1.03△7.94±1.35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慢性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近20年內各年齡階段中以學齡前和學齡期發病率上升明顯,處于急性期的支氣管哮喘患兒癥狀發作嚴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也增加了患兒家長的負擔[11-12]。目前對于急性期哮喘患兒的治療方法通常采用糖皮質激素,由于治療周期長,存在免疫紊亂、心動過速等副作用,總體治療效果不佳[13]。沙丁胺醇是一種平喘效果良好的β2受體激動劑,經霧化給藥能夠使沙丁胺醇與支氣管黏膜接觸,更加快速地緩解氣道水腫,緩解炎癥反應,有助于痰液排除[14-15]。
根據哮喘的發病特點及臨床癥狀,可將其納入“哮病”范疇,中醫學認為該病病因主要分內因和外因,內因是患兒素體肺、脾、腎諸臟不足,運化水液能力不足,痰飲內伏,遇外感引觸,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結,流竄于肺,宣肅功能失常,則見痰鳴聲響,氣急喘促。本研究所用自擬平喘方中黃芩、桑白皮清熱瀉肺,萊菔子降氣化痰,款冬花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紫蘇子、半夏降氣化痰,麻黃宣肺平喘,白果定喘收澀,地龍平喘,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清熱化痰、宣肺平喘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麻黃堿可通過松解平滑肌、抑制平滑肌的增生達到平喘的作用[16]。黃芩能夠通過抑制抗原與IgE結合以松弛氣管平滑肌,發揮平喘作用[17]。白果提取物具有松弛氣管平滑肌、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18]。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且聯合組治療后3、5、7 d的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自擬平喘方聯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期患兒療效良好,能夠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哮喘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現代醫學認為該病的發生多與氣道炎癥機制、免疫機制、遺傳等有關[19],其中IL-4可介導Th1/Th2細胞免疫作用,CRP是反映炎癥的重要標志物之一。本研究結果中,聯合組治療后IL-4、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自擬平喘方聯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兒炎癥反應。同時聯合組各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說明自擬平喘方聯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療有助于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綜上所述,自擬平喘方聯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期患兒療效良好,能夠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炎癥反應,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過小,未觀察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