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職業院校的辦學理念,學生的培養方式是工學交替模式,在當前工學交替模式的實施過程當中,各職業院校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通過“工學交替”模式更好地實行人才培養計劃。本文分析了當前“工學交替”模式下職業院校學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當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促進“工學交替”模式下職業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工學交替;思政數育;職業院校;創新
我國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一定的理論教育和實踐認知,使學生獲得某一職業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在培養的過程當中各高校開始實行工學交替的模式,各職業院校只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以及職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當前各職業院校需要做的就是結合“工學交替”模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當前思政教育開展的過程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在“工學交替”模式下進行有效的思政教育,是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1]。
一、“工學交替”模式下職業院校學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職業意識不強
學生的自我意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大部分職業院校的學生都存在信念上支持“工學交替”模式的培養目標,但是實際行動并沒有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生的職業意識十分欠缺,不把職業發展當做自身的事情來看,忽視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在“工學交替”模式下學生會進行實習工作,在實習當中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都是退縮的,無法正確的面對問題,意識不到實習的重要意義。很多學生認為實習就是走形式,無法將自身真正的融入到職業崗位當中,不明白實習對于自身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作用。學生不注重職業崗位的現象日趨嚴重,甚至有的學生在實習的過程當中還會出現不服從企業安排、不遵守企業制度等現象,嚴格觸犯到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這都是由于學生對于崗位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職業意識不強導致的。
(二)教育管理難度大
“工學交替”模式下職業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管理難度是比較大的職業院校的學生大部分的思想意識都比較薄弱,對思政教育工作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管理起來相對較難。“工學交替”模式下學生會到指定校企合作企業進行相應崗位的實習,學校也會派遣實習指導老師跟隨學生一起,但一般這種老師與學生的熟悉度也不高,學生實習的地點也比較分散,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時候,就會增加管理難度。部分老師在平常的生活中與學生很少進行交流,不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就只是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進行管理解決,這時由于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熟悉度不高,就會出現難以管理的現象。部分職業院校在對學生進項“工學交替”模式的管理當中,甚至把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交給企業,企業在這一方面也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導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無法開展,學生在實習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消極等現象[2]。
(三)學生目標定位不準確
“工學交替”模式是為了使學生更加清晰自身的職業方向,通過專業實習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意識。學生在校期間只有理論知識的學習,真正到企業校內車間的模擬實操實踐機會很少,對自身的職業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定位,甚至覺得實習就是讓學生去當廉價勞動力,對于實習工作有著嚴重的抵觸心理,覺得是學校用來獲取利益的手段,不明白學校開展實習的重要意義,不能真正從實習當中獲取經驗。在“工學交替”模式下學生對于自身的定位不清晰,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目標,在實習之前沒有明確自身要通過實習獲取哪些知識,只是把實習當做任務來完成,不僅學不到實踐知識,還會對學校以及老師產生反感,覺得老師不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分析,對學校產生抗拒心理,嚴重阻礙了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3]。
(四)教學內容和方式過于傳統
“工學交替”模式下對學生以及學校的要求都變的越來越高,同時對職業院校教師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式都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工學交替”模式下不僅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重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更新,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只有不斷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狀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進行及時的更新,才能更好的促進“工學交替”模式下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都會忽視職業內容的教育,導致學生的職業意識不高,很難開展“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當前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教育方式也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教育方式缺乏多樣性,無法促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工學交替”模式下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工學交替”模式下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以及自我教育意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時,自身的綜合素質會有明顯的提升,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自身也會進行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學生到各個校企合作企業單位進行實習的過程當中,企業也會嚴格規范學生的行為,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進行辦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自身也能得到約束,行為舉止也會越來越規范,自身的職業理念以及思想品質都會有很大的提升。學生通過實習也能夠深刻的明白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自我能力達到社會的要求,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這種方式學生收獲的知識也會變得更多[4]。
(二)促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工學交替”模式十分符合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院校實行“工學交替”模式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自身人才目標的實現。在人才培養的過程的當中無論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專業知識的學習當中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是不同于前者的,思政教育工作解決的是學生的道德品質等能力,學校通過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教學學生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應該如何去做的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等。“工學交替”模式下,思政教育工作變得更加重要,教會學生在實習的過程當中勇于挑戰,遇到問題知道如何解決,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工學交替”模式下職業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創新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學生在實際的行動當中缺乏主動性,不能夠很好的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日常的實踐結合起來,在“工學交替”模式下,學生要到各企業進行實習工作,為了更好的開展“工學交替”模式的思政教育工作,在實習前學校應該組織學生進行思想動員工作,讓學生對職業理念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意義。學校可以通過培訓,邀請企業進行企業介紹,讓學生對自己的實習企業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明白企業的發展需求,更好的為企業貢獻力量,為自己的實習工作做好準備。除此之外,學校可以邀請一些歷年參加實習的高年級學生分享自己的實習經歷以及收獲,用實際的例子,讓學生更加信賴,也能夠對此次實習產生期待。最后,在實習出發之前一定要對所有的學生進行思想動員工作,調整學生的心態,明確本次實習的重要意義,以及在實習過程當中應嚴格遵守的規章制度,展現出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能力,保障“工學交替”模式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5]。
(二)擴充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在“工學交替”模式下,要想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只有學校一方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應該和學生實習的企業結合起來,一起為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貢獻力量,才能更好的實現全面育人的工作。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當中,不僅要有思政課老師的教育,班主任、輔導員等等都應該參與到其中,在學生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當然在“工學交替”模式下,企業也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學生在進行實習的過程當中,企業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以及思想的教育,有利于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在實習過程當中的實習指導老師也是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員,實習指導老師不僅要完成學生的實習工作,更應該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過當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是實習指導老師的重要工作,能夠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工學交替”模式下,要不斷擴充學生的思政教育隊伍,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三)引導學生制定明確的目標
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當中普遍存在目標不明確的現象,“工學交替”模式下學生不僅要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到各個企業進行實習工作,在實習的過程當中,學生目標的制定也是十分重要的。學校作為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工學交替”實習之前應該做好實習的各項工作,把企業的情況介紹給將要去實習的學生,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企業的發展狀況,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制定明確的目標。在實習的過程當中學生要記錄好實習內容,根據與上周實習情況制定下周實習目標,并且在一周之后檢驗是否達到目標,自身的能力是否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制定明確的實習目標,學校也應該大力支持學生工作,對于完成實習目標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等,調動學生的實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實習目標的制定,保障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改革教學內容與方式
在“工學交替”模式下職業院校的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該進行及時的更新,符合學生的職業需求,解決當前學生在職業上的疑惑,更好的開展“工學交替”實習工作。在各大職業院校當中,應該設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對職業有清晰的了解,同時對自身 的職業規劃有著明確的定位,通過職業規劃課程,學生在清晰的認識之后應該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為自己制定清晰的職業規劃,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也會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還要針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了解國家的相關實習政策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對自身的發展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從而在社會上實現自身價值。在教學方式上,學校也應該通過不同的形式了解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況,更好的對他們進行思政教育工作,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做到能夠吸引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7]。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職業院校也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培養,職業院校在“工學交替”模式下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更能夠促進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通過“工學交替”模式更好的培養人才,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當然,學校也要高度重視在“工學交替”模式下思政教育工作當中的一些問題,要及時的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改變當前的現狀,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秋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路徑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9):69-71.
[2]王世海.工學結合視域下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創新探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2):34-35.
[3]邱秋云.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析[J].高教探索,2012(04):147-149.
[4]王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之探索[J].延邊黨校學報,2011,26(01):105-107.
[5]張盛文.基于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24):145-147.
[6]戴貞標.“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8(05):139-141.
[7]官湘娟.淺談“工學結合”模式下的中職生思政教育方法[J].職教論壇,2009(S1):124-126.
作者簡介
覃琴(1987.07--),女,四川成都,漢族,大學本科,南開大學,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實踐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