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萍
摘要:航空工業作為我國國防中的重要內容,航空維修更是其中的關鍵部分,為了保證航空維修的效果,加強了3D打印技術在其中的有效應用。此技術能夠對機體結構進行科學布局,對航電和軍械等設備進行完善和改進,從而進一步提高航空維修的效果。
關鍵詞:3D打印技術;航空;維修
在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3D打印技術在我國航空裝備維修中已經得到了有效應用,這對當前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3D打印技術在航空維修中的應用,還能夠及時發現設備在運行中的問題,對破損零部件進行改進,優化設備的生產流程,進而對特殊零件進行有效維護和生產。
一、破損零部件的生產
3D打印的專業名稱為“增材制造技術”,此技術誕生于20世紀,目前已經被應用到了航空維修領域中。相關學者在對3D打印技術的優勢進行分析時,發現其具有高效和工作強度大等特點,能夠制造出人工與傳統機械設備,不能制造的零部件。由于航空工業對相關設備以及零部件的精度要求比較高,屬于一個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并且每一個精密儀器的開發一般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1]。
因此,3D打印技術在當前的航空裝備制造領域已經得到有效應用。在對航空裝備進行維修時,科學應用3D打印技術,能夠積極發揮其自身特有的分散性制造特點,對整個的部件拼接零件進行優化。通過應用遠程控制技術和材料熔化技術等,對材料進行加工,促進其生成圖紙所描繪的形狀,將不同部分零件更加有效地疊加到一起,在此基礎上構成完整的零部件。然后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的組裝,更加迅速地運往到所需要的場合。
同時,3D打印技術在航空中的有效應用,能夠為航空工業的穩定發展提供新機遇,對現有的制造維修方式進行創新,引入先進的航空裝備維修方法,在提高維修效果的同時,不斷降低工人的勞動成本,降低工程的難度,在保證航空工業安全性的同時,優化航空裝備維修流程。在對破損零部件進行更換和制造時,發現有的零部件,并不能及時找到合適的替換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加強對3D打印技術的有效應用,結合需要更換破損零件,制造出滿足航空發展的替換零件,強化維修效果,節約制造成本。
二、縮短供應鏈,減輕維修人員的工作壓力
由于在我國當前航空工業這個系統中,維修人員的工作量比較大。特別是倉儲和運輸部門,每天的工作壓力在不斷增加。然而,3D打印技術應用于航空維修中,能夠適當促進維修零部件的實際生產速度,在提高維修質量的同時,保證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在此基礎上減輕維修部門的工作壓力,加強對維修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時,3D打印技術還可以促進航空應用材料向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通過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存儲設計的數據信息,通過數據信息,實現對航空零件的有效生產[2]。
維護人員還要對物資存儲方式進行創新,加強對設計數據信息的整合和存儲,節省存儲空間,降低維修對成本。現如今,隨著我國3D打印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技術在航空裝備維修中得到了有效應用。在具體的維修中,能夠將所需要的維修零部件,應用3D打印技術進行打印,在縮短零件生產和制造時間的同時,減少供應鏈時間,健全航空裝備維修機制,促進航空裝備的維修速度。此外,加強對3D打印技術的有效應用,還對可以縮短航空設備的維修時間,優化和完善零部件供應鏈,提高生產加工的效率,進而形成良性的循環系統。
三、復合材料的制造
最近幾年,我國飛機機型正在不斷升級,但是在軍機維護中,存在部分零件加工內容多和維修難度大等問題,并且整體的加工費用也比較高,采購的周期長,這會對軍機修理的周期帶來影響。如,在對卡箍類零件進行修理時,其需求量少,工藝比較復雜,如果應用傳統的加工方式,一般需要3套模具和工裝等設備,才能夠保證產品滿足航空工業發展的要求。但是,在具體的采購中,發現一些零件制造廠已停產,并不能滿足航空發展的要求。通過對3D打印系統的應用,可以對特殊零部件的數模進行編程,使用3D打印的激光燒結技術,打印出其所需的零件,進而滿足現階段我國航空工業生產和發展的需求[3]。
復合材料作為當前航空領域中的新興材料,在維修中得到了有效應用,但是此材料在應用中存在成本高和工藝難度大等問題,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維修的能力。因此,3D打印技術不能只應用于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的對制造中,還需要加強其在碳纖維這類復合材料中的有效應用。
在 3D打印技術上,能夠制造出比較立體的網格型結構。研究發現,利用樹脂固化等復合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強度,在飛機制造中的有效應用,可以適當增加復合材料的使用量,對航空維修的流程進行優化,從而進一步延長航空設備的使用壽命。
四、實現對特殊零部件的生產
在對航空設備進行維修時,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并不能及時找到合適的零部件進行替代,存在部分零部件加工難度大和成本高等問題,采購的周期也比較長,有的時候甚至找不到購買品。如果不及時解決上述現象,就會對維修工作的穩定運行帶來影響[4]。
例如,某個航空設備年代比較久遠,所使用的頻率也非常低,但是其在某些場合,還可以執行起飛任務。大部分生產廠家在發展中,為了獲得更多的效益,已經淘汰了老舊設備,并且某些零部件已經不再生產,這會對老舊飛機的穩定運行帶來影響,導致零部件出現斷層等問題。然而,在航空設備的制造和維護中積極引進3D打印技術,可以對特殊和復雜的零部件進行有效生產,采用現代科技將其打印出來,保障一些老舊設備能夠正常應用。
同時,3D打印技術不僅能夠強化航空裝備維修的效果,在具體的生產中,并不需要設計專門的模具,僅僅應用3D打印技術,就可以促進二維圖樣的轉變,讓其轉變為三維CAD模型。然后應用3D打印激光燒結技術,更加精確和快速地打印出所需要的維修零部件,降低零件生產的難度,強化零件的生產質量。最后,在對小型號和不經常應用的航空裝備零部件進行生產和維修時,也需要加強對3D打印技術的應用,更好地解決生產成本太高等問題,提高特殊零部件的生產質量,優化航空裝備的維修流程[5]。
結束語
由此可見,目前我國航空維修行業中的3D打印技術雖然得到了有效應用,但是其發展并不成熟。對此,要加強對3D打印技術的深入研究,實現對特殊零部件的有效生產,縮短維修的時間,對航空設備中的重要零部件進行三維打印,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航空工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廖加偉,馮銳.建模軟件結合3D打印技術對航空維修行業的影響分析[J].內燃機與配件,2020(11):229-230.
[2]曹宏翼,朱玉波,梁彪,張成麗.逆向技術與3D打印技術在飛機修理中的聯合應用[J].世界制造技術與裝備市場,2019(04):45-46.
[3]賈婷婷.航空維修中3D打印技術的有效應用[J].粘接,2019,40(08):105-107.
[4]曹宏翼,齊祥,朱曉彤.3D打印技術在航空維修中的應用[J].金屬加工(冷加工),2018(09):62-64.
[5]莫偉東.3D打印技術及其在航空裝備維修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2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