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漫 陳文利 劉亞輝
摘要:從2014年起,“農村電商”就被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相對于傳統的商務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農村電商為農產品提供了更多的銷路。本文以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實地走訪法、文獻分析法等方法,對河南地區農村電商發展模式進行分析,指出了其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優勢。以期推動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從多個領域來改變農村的發展面貌與生活方式。
關鍵字:河南;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在經濟的快速增長與互聯網技術改進的環境下,電子商務發展勁頭十分火熱。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主要包括B2C、O2O、政府黃頁、B2B、第三方交易平臺等。
一、O2O發展模式
O2O的全稱是Online To Offline,意思是將線下的交易合作與網上交易平臺融合在一起,使用網上交易平臺為線下合作交易提供便利。即通過互聯網把人們日常的各種需求和商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結合起來,以互聯網為紐帶,線上提供銷售方和購買方信息,線下店鋪中提供實際服務。通過線上攬客和線下銷售服務相結合的模式,讓客戶享用到放心的商品,便捷的優質體驗。
(一)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O2O發展模式的優勢
1、河南省物質基礎豐富,引領消費需求
河南省幅員遼闊,物質基礎較為雄厚,并且具有當地特色。農村電子商務O2O發展模式剛好迎合了當地的特色,利用當地的資源,通過各種社交軟件的功能激發當地的消費潛力,為其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提供助力。
2、移動支付的便利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移動支付更為便捷,如今隨處可以見到大型商場,地攤經濟都存在移動支付的身影,移動支付的發展使得許多網上交易平臺與實體商店進行合作。
(二)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O2O發展模式的不足
1、缺乏專業性人才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并不僅僅局限于網上的買和賣,還需要進行運營和管理。留在農村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且普遍文化認知程度并不高,農村里的年輕壯勞力以及文化水平較高的大學生多半流向了經濟水平較為發達的地區,外界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也不愿意到農村去,因此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始終缺乏人才。
2、農產品缺乏配套的生產供應鏈體系,品牌效應較低
農產品大多數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的,單位組織化程度和品牌的認知度相對較低,以及農副產品在生產加工方面、包裝運輸方面等欠缺一系列的管理組織。此外大部分家庭在生產農產品商品時并未按照平臺的要求進行加工獨立包裝,不僅缺乏代表當地特色的標識,農副產品的品質也難以得到相應的保障力度。
3、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交通設施及環境,現在的網絡和交通設施相較于以前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但其本質問題仍很突出。河南省農村部分處于偏遠地區,不可避免有泥濘小道,每逢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不能實現供銷和實體商店有效對接。寬帶和道路現狀仍跟不上電商的發展速度,配送效率較低是阻礙電商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一個重要因素,保留不住潛在客源。
二、B2C發展模式
B2C是英文“business to customer”的縮寫,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是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模式,使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B2C是我國最早產生的電子商務模式,其優點在于購物沒有任何限制,能不斷引進“新”的商品,對商品能提供售后服務。
(一)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B2C發展模式的優勢
1、地理位置優越
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在物流業處于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河南擁有農村電商發展的物流運輸基礎,河南地處中原,作為我國中部核心區,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譽,鄭州航空港和四通八達的公鐵路交通運輸網成為河南農村電商發展的物流運輸基礎,為河南農村電商運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資源稟賦
河南作為農業、農村人口大省,擁有豐富的物質基礎,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生長,使得農產品產量巨大、種類豐富、品質優良。農產品數量繁多,比如開封西瓜、信陽毛尖、新鄭大棗、靈寶蘋果、原陽大米等被很多人知曉。同時也為我省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3、政策機遇
自2014年起,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扶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深入推進電商扶貧,大力支持、引導農村青年、大學生等積極返鄉創業,并推出培養人才、提供資金等優惠政策,發揮創業的主體作用。
(二)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B2C發展模式的不足
1、專業化人才、技術缺乏
高校教學水平落后,人才培養滯后于市場需求,缺乏實戰經驗,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無與實際聯系不夠緊密,使人才輸出匹配度不足,農村經濟發展緩慢,主要以農業人員為主,往往受教育程度低,知識水平偏低,文化素養和信息素養都比較薄弱,只學會了簡單的上網,對電子商務了解較少、認識不全面、操作技術不專業且不易掌握。
2、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
農業信息化網站的建設不完善, 存在發布信息質量不高、信息滯后、時效性較差等問題。在一些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相關的信息設備與互聯網的普及率較低,有些地區還沒有接入互聯網線路,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等無線智能設備也不是每家每戶具備的,從而使農村電子商務無法順利開展。
3、營銷模式落后
受傳統營銷模式的影響,農業人員仍喜歡用傳統銷售手段,且注重生產和銷售,忽略了宣傳推廣、品牌建設、售后服務和客戶信息反饋,會使得電子商務平臺使用的效率大大降低,線上店鋪知名度較低,以及產品銷量存在局限性。農村地區物流體系不健全,運輸車輛少、產品運輸周期長、成本高。較遠的一些地區交通尚且不發達,阻礙了物流通道。
(一) 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也可以稱為第三方電子商務企業。其既不是產品的提供者,也不是產品需求者,只是借助于網絡服務平臺,按照特定的交易與服務規范,為買賣雙方提供服務。在農民自身知識、互聯網概念有限的當前,這種交易方式的存在有其自身價值,而且交易規模日漸壯大。然而這種模式的也有很明顯的缺點:一方面提高了買家的購買價格,另一方面也壓縮了農戶所獲得的利益,長遠來看這種交易會被成本更低的模式所取代。
(一)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發展模式的優勢
1、供求信息搜索:買方只需要提出自己需求產品的種類,規格,型號等信息,平臺可以快速整理出賣方(農民)的信息,使買方更加直觀的、快速地得到需求產品以供挑選,避免了整理所發生的時間精力的浪費;也可以使買方能夠挑選到最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
2、流程簡單便捷:第三方交易平臺會能夠提供訂單管理、支付安全、物流管理等為買賣雙方安全便捷的服務,買方與賣方的交易過程中利益更有保障。
3、拓寬農產品的銷售途徑,為農村增收提供了渠道,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民步入小康的步伐。
(二)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發展模式的不足
平臺的盈利模式必定會提高買家的價格,另一方面也壓縮了農戶的利益,不利于長遠的發展。應努力探求交易中買家與賣家直接交接的運營模式,避免中間產生不必要的費用。
上述三種模式從不同角度分析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
優點:
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河南省多為平原,地理位置優越,富有廣闊的農產品種植面積和交通運輸優勢,并且可供種植農產品種類繁多。
人口優勢:河南是人口大省,可以利用勞動力充足,能夠為生產發展提供足夠的動力。
政策優勢:政府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扶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支持、鼓勵青年、大學生等返鄉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并推出培養人才、提供資金等優惠政策。
互聯網的普及:日益完善的網絡環境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平臺,能夠讓買方足不出戶在互聯網上就可以查詢到想要購買商品的信息,一鍵下單支付。
缺點:
缺乏專業人才:農村地區以農民為主,人才基數不足以支持電子商務的運營,相關專業技術不適應變化的電商環境。
基礎設備不完善:部分地區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難免出現信息溝通的阻隔。
運營方式不合理:部分地區還停留在傳統的銷售方式,沒有營銷手段和健全的運輸渠道。
第三方費用:相關交易平臺會收取一定費用,必定使利潤受到擠壓。
措施:
鼓勵青年、大學生回鄉創業,利用網絡技術及時培訓相關電商知識,培養一批能夠運營電商的團隊;鋪設完整的網絡設施和物流交易平臺,做到信息的同步交流與共享;探索新的盈利與銷售手段,不斷開發適應于變化市場的交易方式,力求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唐亞萍,王志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商業,2021(30):49-51.
[2]馮海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及推進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1(04):137-138.
[3]裴志杰,司小昆.焦作市農村電商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12):40-41.
[4]張超.農村電商助推河南農村經濟發展[J].河南農業,2020(32):4-5.
作者簡介:
羅漫(1999—) ,女,漢族,河南平頂山, 本科,會計學專業,鄭州工商學院。
陳文利(1997—) ,女,漢族,河南周口,本科,會計學專業,鄭州工商學院。
劉亞輝(1999—) ,男,漢族,河南商丘,本科,會計學專業,鄭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