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倫 吳挺
摘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基于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對京東早期創業的過程進行研究與分析。本文將京東早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通過對于這三個階段各要素變化分析,論證了蒂蒙斯創業模型對于創業過程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京東創業;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創業要素
一、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概述
創業過程是企業家的構想觸發運營、實施和增長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階段和事件。Timmons在1999年在《新企業的創業》中提出了由商機、資源和團隊三要素構成的創業過程模型 [1]。其中,商機是創業過程的起點與核心要素;資源是創業活動連續不斷進行的支撐要素;團隊是確保創業目標實現的組織要素。該模型強調整個創業過程就是三要素的不斷匹配、協調,實現動態平衡的過程。
在創業過程之中,創業者是在每個階段推動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商業性質概論》中Catillon認為創業者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之下承擔風險、領導企業并作出最佳決策的人[2]。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領導、創造和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通過開發新資源、發現新商機、團隊的組建與維護等等方式,不斷維持著商機、資源和團隊這三要素的動態平衡。
二、京東創業發展歷程
本文將京東2014年上市之前的階段界定為其創業階段。分為京東多媒體的誕生、進入電子商務行業和自建物流三個時期。在京東多媒體誕生的初創階段,由于環境變化所造成的資源短缺,讓京東現有商業模式難以持久延續,劉強東決定借著當時電商的風口,全面轉戰線上;在各電商平臺價格戰激烈的時候,劉強東發現了國內物流服務效率低下的痛點,毅然決然選擇投資物流。最后,京東在2014年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達到286億美元。
三、蒂蒙斯模型下的京東創業歷程
(一)京東多媒體階段——資源的不斷累積
1998年,中國多媒體光盤出版物的市場規??焖侔l展,急于創業的劉強東抓住了這一商機,迅速從日企辭職,來到中關村進行創業。對于大部分初創企業來說,都面臨著巨大商機與資源短缺、團隊人才少的不平衡。在京東正式成立之前,劉強東就通過誠信經營的方式,積累了一批穩定的員工、客戶資源。
劉強東在大學期間就通過賣書、編程等方式攢下了幾十萬的創業基金。在當時假貨泛濫的光盤市場,劉強東憑借著不賣假貨、低價薄利、售賣產品附加服務的方式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當時京東的光磁產品曾占據了全國60%的市場份額,也為京東打造了服務良好的企業形象。前期資源的積累,為后期京東的飛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轉戰線上電商階段——商機識別
2003年,外部環境的突然變化打破了京東之前的平衡,非典的爆發對北京線下零售業遭成了極大打擊,京東在這一時期的訂單量飛速下降,同時IT產品的庫存積壓所造成的折價也給京東的現金流造成了很大的壓力。2003也是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候,劉強東從中認識到線上零售即將崛起,并且是一種可持續性久的商業模式,于是京東決定開擴網上零售行業,并且在04年決定完全放棄線下零售。
(三)自建物流——商機識別與篩選
在2006年,京東獲得了今日資本的融資1000萬美金,資金資源充足的前提,給了劉強東自建物流的資本。2007年,中國的物流業總體仍處于起步水平,由于物流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結構混亂,競爭也比較激烈。對于電商的產品運輸來說,國內的物流普遍存在運輸速度慢、丟件率和貨損率較高的問題。但是借鑒國外物流的發展情況,國內物流行業與市場有著很大的市場與發展空間。
同時對于京東秉持的低價營銷策路來說,自建物流能在輸送、配送產品上減少成本,支持京東的低價和與其他電商平臺的價格戰??偟膩碚f,自建物流減少了京東第三方物流耗費的成本、增加了商品配送效率和給京東用戶帶來了優質配送服務、用戶體驗,這些在后續都會形成京東在電子商務領域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劉強東對于物流行業市場、經濟性、競爭優勢的識別,選擇自建物流的斬落,緩解了在電商平臺競爭激烈下外部環境下的危機。
(四)創業團隊分析
1.創業者
作為在初創時期一直帶領京東走向上市的創始人,劉強東身上有著很強的領導力、學習能力、決策力、市場敏感性、成本控制等特質。
在每一次京東的轉折時期,劉強東會花一段時間去學習和研究,例如在轉行做線上時,劉強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瀏覽互聯網,與當時網站2700名注冊會員都很熟,在了解直觀的信息之后,決定關閉所有線下店鋪,專注于線上發展。劉強東憑借著自己長遠的戰略眼光與對于市場的敏感,抓住了電子商務發展的好時間,迅速作出轉型、自建物流等決策。出生于經商世家的劉強東對于差價有著天生的敏感性,他也一直注重對于運營成本的控制,比如在線下零售時期,京東的員工手冊中就規定了什么樣的天氣時間可以開燈等內容。
2.創業團隊
京東的創業團隊除了劉強東有比較鮮明的個人特點之外,其他都是比較普通的員工。但是這樣的草根團隊有著極強的學習能力和高度的組織忠誠,在創業時期,京東的老員工流失率每年只有百分之幾,90%的中層管理團隊都是公司內部培養。
四、總結
京東通過對于三要素的不斷匹配和動態平衡,不斷調節內部平衡來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讓其獲得了持續性的發展。在京東早期創業案例之中,其創立和兩次基于商機的重要戰略決策,體現出了在模型三要素之中,商業機會是核心驅動力和創業活動的前提。劉強東對于京東的管理和作出的各項決策也體現出了創業過程之中,“人”這一因素的重要性,劉強東一直發揮著自己的能動要素,對商機進行識別開發,實現了資源整合與平衡匹配。
參考文獻
[1]Timmons J A, Spinelli S, Tan Y. 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M].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2004.
[2]張秀娥, 趙敏慧. 創新與創業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J]. 創新與創業管理, 2016 (2):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