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哲 李衛東
摘要:我國養殖業不斷發展,優質飼養技術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本文先分析了優質飼養技術在實際養殖中的優勢,再從選育管理、飼料配置、科學喂養和飼養環境四個角度出發,探討優質飼養技術的實際應用,希望能對養殖戶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優質飼養技術;瘦肉型豬;養殖
一、瘦肉型豬優質飼養技術優勢分析
(一)生長速度快
瘦肉型豬主要指的是瘦肉率高的品種豬,我國主要的品種有太湖豬、民豬等。通常情況下,我國豬品種具備生長速度慢、瘦肉率較低的劣勢[1]。國外的瘦肉型豬種雖然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但往往并不能適應國內的環境。采用優質的飼養技術對豬進行選育,將地方豬種與國外豬種進行雜交,代代選育、雜交,最后挑選出的豬不僅可以提高瘦肉率,也兼具當地豬種的特性,使養殖者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衛生健康有保障
瘦肉型豬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傳統的養豬方式并不能給豬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臟亂的飼養環境不僅對豬肉品質無益,更會妨礙豬的健康,導致豬病死。此外,嘈雜的環境也容易致使豬打架,不利于飼養者的管理。優質養殖技術采用標準化的養殖場地,根據瘦肉型豬的不同體重,適當調整溫度、合理分群,使瘦肉型豬有一個良好且適宜的生存環境,滿足豬的生長需要。此外良好的衛生管理、定期的疫苗接種也大大減少了瘦肉型豬生病的可能,更大程度上保障了養殖者的經濟收益,保障了消費者的安全。
(三)豬肉品質好
合理的飼料配制,科學的飼養方式是提升豬肉品質的關鍵。傳統的養豬方式常常采用有什么喂什么的方式,這樣往往不適口,也無法滿足豬在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需求,肉的品質自然降低。優質飼養技術會根據瘦肉型豬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需要,進行科學的飼料配比,在提升飼料的適口性的同時,也保障了豬的營養健康狀況。此外科學的飼養方式也可以減少豬的脂肪,提高豬的瘦肉率。
二、瘦肉型豬養殖領域中優質飼養技術的應用
(一)優質瘦肉型豬的選育
養殖者可以根據當地的環境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雜交組合。一般來說,需要選用適應當地環境,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的當地豬作為母本,國外優良的豬種作為父本進行雜交,獲得的后代兼具二者的特點,既能適應當地環境,又能快速生長,還有不俗的瘦肉率。
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提高母豬的繁殖率,也需要注意對母豬的觀察。要選擇適齡、健康的母豬,選中后可以通過適量運動、并圈等方式促進母豬發情,條件允許時也可以采用藥物手段。母豬發情時其行為狀態與平常不同,此時要注意觀察,對于已經受孕的母豬要注意保護。對于孕期的母豬要提供充足的養分,以滿足胚胎發育的需要,適量的運動也可以增強母豬的體質。子代豬出生之后要保證有充足的母乳,母乳不足時可以適量補足飼料,確保有充足的營養。
(二)合理配置瘦肉型豬飼料
飼料是瘦肉型豬優質飼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保證瘦肉型豬獲得充足營養的同時也要兼具經濟上的節省。單一的飼料是無法滿足瘦肉型豬的全部營養需求的,因此飼養者就需要選擇多種飼料,合理地搭配。瘦肉型豬需要營養物質大致分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瘦肉率的提升需要充足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其他營養物質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瘦肉型豬生長發育時,可適量提升飼料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含量,如適量加入魚蝦、豆餅等,進而控制好豬的體脂率。
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性別的瘦肉型豬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并非一模一樣,其配比要注意有所區別。同時,也要注意飼料的量與豬的食量是否匹配,不能簡單粗暴的平均分配,防止出現有的豬不夠吃,有的豬吃不完的情況。要保證飼料的質量,防止出現變質或發霉的情況,從而對瘦肉型豬的健康產生影響。如果要更換飼料的配制,需要循序漸進,避免瘦肉型豬不適應新的飼料而對胃口產生影響。
(三)科學飼喂瘦肉型豬
科學飼喂瘦肉型豬是保證瘦肉率的重要手段。這對于喂食的時間、數量、飼料的處理都有嚴格要求。要做到定時定量飼喂。要在固定的時間對瘦肉型豬進行飼喂,次數也要固定下來,以此使瘦肉型豬規律飲食。如果時間不規律,飼料不固定,就很有可能導致瘦肉型豬腸胃不好,消化不良,影響營養的吸收,從而影響瘦肉型豬的生長速度與瘦肉率。喂食的數量要以食量為依據,不可過量,也不能過少,如有剩余的飼料要及時清理,避免瘦肉型豬養成拖拖拉拉的壞習慣,同時也可以避免因飼料清理不及時產生變質導致豬生病的情況。
同時也要注意對飼料的處理。對于一些比較粗硬的谷殼類飼料,要注意進行粉碎,蔬菜類的豬飼料要適當切塊,提高適口性。有的飼料適合生喂,煮熟后會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有的飼料適合熟喂,因此對于飼料的處理就需要格外的謹慎。適合煮熟喂的飼料不要生喂,適合生喂的飼料不要熟喂,以免降低飼料的利用率,或者因處理不當導致豬中毒。
(四)規范瘦肉型豬的飼養環境
溫度、濕度會對瘦肉型豬蛋白質和脂肪的沉積產生影響。溫度過高會使瘦肉型豬食欲下降,飼料使用量降低,溫度過低又會產生不必要的損耗,因此,要嚴格把控飼養環境的溫度,最好控制在18-21℃。濕度也最好控制在40%-75%。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體型的瘦肉型豬對于溫度的適應程度并不相同。重量較小的瘦肉型豬(20-60kg)需要的溫度會高一些,在20-24℃;重量較大的瘦肉型豬(60-90kg)需要的溫度會低一些,在14-21℃[2]。夏季要做好通風防曬工作,安置好噴淋裝置,搞好衛生,避免豬生病。
要優化豬群的飼養環境,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飼養過程中產生的糞便要進行科學的處理,可以采用可漏地板,方便豬群產生的糞便的收集清理、合理堆積與發酵還田。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瘦肉型豬進行分群,要充分考慮到瘦肉型豬的年齡、體重、性別等情況,不能混雜在一起。分群的做法有利于飼養者對不同情況的瘦肉型豬有針對性的飼養,很大程度上會提高飼養的效率與效益。同時還可以減少豬群打架的情況發生。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瘦肉型豬的養殖中,優質的飼養技術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從選育開始,到最終出欄,不管是飼料選擇、喂養方法、飼養環境還是疫病防治每一步都需要科學優質的飼養方法。同時也應該加強管理,推進優質飼養技術的應用,提升瘦肉型豬的產量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志強. 優質飼養技術在瘦肉型豬養殖領域的應用實踐[J]. 農家科技(上旬刊),2021(1).
[2]何佳駿. 優質飼養技術在瘦肉型豬養殖領域的應用實踐[J]. 農家科技(下旬刊),2021(6).
[3]包尚義,高紅梅.探究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1,3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