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對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牛肉作為常見的肉制品之一,頗受大眾的喜愛。為了滿足牛肉的供給,那么提高犢牛的養殖成活率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將分析影響犢牛成活的幾大主要因素,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給養殖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犢牛;養殖;成活率
前言:對養牛場來說,犢牛的成活率會直接關系到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只有重視影響犢牛成活的各種因素,不斷地研究養殖技術,并且使用有效的技術手段提升犢牛的存活率,才可以推動養牛場的不斷發展。
1 影響犢牛成活的主要因素
1.1母牛的飼養
母牛進入孕育期之后,因為要給體內生長的小牛供給營養,所以抵抗力大幅的下降,如果沒有做好牛舍管理。導致牛舍的衛生標準不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讓母牛接觸到過多的致病細菌,那么就會讓母牛的健康受到威脅,從而影響到母牛體內犢牛的生長發育,降低犢牛的存活率,甚至有可能因為營養不足而導致先天畸形。在選擇種牛的時候,如果沒有經過科學的篩選比對就進行配種,那么會導致牛犢的先天條件就不夠完善。也會影響牛犢的成活幾率。并且孕牛的體質也非常重要,孕牛的體質是否良好也會決定犢牛的生長發育。如果孕牛年齡過大,那么產下的犢牛身體機能也會比較弱,并且在母牛懷孕的過程中,要注意母牛對各種營養元素的攝取是否充足,這會直接影響到牛犢的發育狀態。
1.2犢牛的護理
在犢牛出生之后,需要細致地護理才會保證犢牛的生長發育,如果護理不到位,那么會導致犢牛的免疫力下降,患病的概率大大提高,非常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和腹瀉疾病。如果沒有及時按照病癥對犢牛進行治療,輕則影響犢牛短期的生長發育,重則會引起一系列的混合感染與并發癥,導致養殖場犢牛的死亡率顯著升高。
1.3犢牛的飼養
犢牛的飼養也是影響牛犢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初生的犢牛生長發育迅速,對營養需求量大,需求的營養種類繁多,需要有專業的飼養人員通過科學的分析配比飼料,保證犢牛生長的營養所需,并且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滿足犢牛的生長需求。但是在很多基層地區的散戶對犢牛的科學飼養并不重視,在日常的養殖管理之中也沒有應用到先進的養殖知識,不能夠給犢牛提供足量的營養,讓犢牛獲得需求的營養物質,導致犢牛的生長發育緩慢,并且體質較弱,免疫力低下容易患病。
2 提升犢牛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2.1做好母牛的飼養
在進入到妊娠期的后期,母牛負重的犢牛生長發育速度達到鼎盛時期,此時對營養的需求也非常巨大,為了保證母牛在分娩之后能快速地恢復身體機能,泌乳滿足小牛的生長所需,所以在母牛分娩前一個月是對母牛營養補充的重要時期,所以應該在母牛的后期加強對母牛的飼養管理。要對母牛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檢查,結合其狀態提供配比科學合理的營養飼料。讓母牛在分娩前社區到足量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礦物質。孕期在27至38周的母牛,每只應該額外補充1.5kg的精飼料,保證孕牛有著足夠的體重。如果是第一次懷孕的母牛,還有督促其在補營養階段進行適量的運動,以防過于肥胖影響到分娩的過程。在38周之后要控制母牛的營養不要過剩,以防犢牛發育過剩,體形過大,導致母牛難產。并且在妊娠期的母牛要隔離單獨飼養,保證母牛的安全,以防母牛流產。
2.2科學地進行犢牛接產與護理
通過科學的方式做好犢牛的接產與護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犢牛的成活率,在母牛分娩的過程中要聘請專業的獸醫進行分娩,盡量保證母牛能夠順產,如果出現難產的情況,要盡快分析難產的原因,并且出具一個有效的助產方案,通過合理的方式度過難產難關。如果剛剛產下的犢牛出現了假死的情況,應該立即采取搶救。正常生產下的犢牛要馬上檢查清理鼻腔和口腔中的黏液,避免黏液進入到犢牛的體內。正常情況下臍帶會自行扯斷,但是如果出現了特殊的情況可以采取人工的方式斷臍。之后要做好犢牛的保暖工作,將犢牛的身體擦拭干凈,這個時候犢牛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免疫系統,極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患上疾病導致犢牛死亡。所以要讓犢牛盡快地吃到初乳,因為初乳中含有大量犢牛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和補充犢牛免疫力的免疫球蛋白,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的同時,為犢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酸性胃腸道環境,能夠有效地抵抗各種微生物病原菌在腸道內的生長,并且初乳中的鎂鹽會加速胎糞的排除,營造一個好的消化循環系統。
首次喂養初乳要在犢牛出生的一個小時之后,之后每隔5小時要喂養一次犢牛,保證犢牛食用足量的初乳。
2.3強化犢牛的飼養管理工作
剛剛出生的犢牛所需的營養比較復雜,雖然母乳的營養非常全面且充足,免疫球蛋白也可以有效地提升犢牛的抵抗力,但是會隨著犢牛的生長母乳中的營養會逐漸難以滿足小牛的生長所需。所以在保持定期地喂養犢牛母乳以外,要適量的為犢牛補充蛋白質、維生素還有多種微量元素等。在犢牛生長到16日齡以后,胃腸的消化能力基本完善,母乳的營養也難以滿足犢牛的生長所需,這個時候就要準備一些優質的干草飼料,讓犢牛能夠盡早適應飼料的喂食,并且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定的營養元素。通過顆粒飼料與草料的喂養來增加犢牛在生長中的營養需求,持續地鍛煉犢牛的消化功能。一些體質較強的犢牛在四月齡就可以斷奶,而體質較弱的犢牛在六至八月就可以斷奶,斷奶期間要對犢牛進行科學的護理,因為這對犢牛來說是生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斷奶時要根據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減少母乳的喂養,并且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粗飼料讓犢牛適應飼料的喂養,在之后慢慢用溫開水代替母乳。斷奶之后要注意犢牛的營養獲取以及對飲食環境的清潔工作。在斷奶過程中要注意不要出現同時斷奶和換料的情況,突然的變化會讓犢牛產生應激反應,影響犢牛的生長狀態。
結論:綜上所述,做好母牛的飼養,科學地進行犢牛接產與護理,強化犢牛的飼養管理工作,是保證犢牛養殖成活率的主要措施。需要管理人員在犢牛養殖中做到更細致的管理才可以提高犢牛的成活率,保證畜牧業養殖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褚仁忠.提高犢牛養殖成活率的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21,23(12):75+78.
[2]郭力偉,賈言言.提高犢牛養殖成活率的措施分析[J].畜禽業,2021,32(03): 32-33.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