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
摘要:園林綠化不僅能美化環境,更能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本文以園林綠化的基礎特點做研究分析影響園林樹木栽植成活率的原因,針對園林樹木栽種成活率的措施進行論述研究,并探討如何在園林綠化工程中提高樹木的栽種成活率,以及掌握各種園林樹木栽種技術,以望借鑒。
關鍵詞:園林綠化;成活率;栽種技術
前言: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推崇種植綠色植物,用來恢復生態平衡,控制污染,保護水源,防治風沙等。但園林綠化工程耗時耗力,園林樹木的栽種成活率卻是不盡如人意,樹木成活率低是園林綠化工程的重要難題,由于栽種環節對技術把控的不到位,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園林樹木的保存率。找出影響樹木栽種成活率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提高園林樹木栽種成活率的方法,對于促進城市綠化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影響園林樹木栽種成活率的因素
(一)園林樹木質量、人為損害原因
影響園林樹木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園林樹木本身的質量問題,這其中包括樹木枝條的發育情況,樹苗本身有無病害、蟲害、凍傷等,在樹苗的生長過程中是否存在施肥過量導致燒苗,陰雨天多的時候過量的使用氮肥,自然災害等都會對樹苗的存活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挖樹苗或者人工起苗的時候,樹苗可能被尖銳物體劃傷表皮,在運送樹苗時候的存儲方法不當,導致樹木根系失水,樹苗失活,這些也都是影響樹木成活率的原因[1]。
(二)種植方法不當
種植樹苗的方法不科學,也會影響樹木的栽種成活率。例如栽種樹苗的深淺會影響樹苗的發育情況,如果根系埋地底過深,會讓樹苗的發育變得遲緩,而根系如果埋得太淺,樹苗會扎地不牢,產生倒伏現象。
(三)氣候、地形的影響
肥沃的土地能長出優質的樹苗,同理,如果一片土地貧瘠,肥力不夠,再加上樹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源源不斷地汲取土地中的營養,但是土地供應不上,就會導致樹苗生長發育進度變慢,遲遲不抽芽。地形地貌對樹苗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雷雨天氣過多的時候,即使是高處的植被也有被沖走的可能,低處的植被存儲大量的積水導致根部吸收不到氧氣,慢慢腐爛死亡。由于園林工程的特殊性,大部分的工作都要在室外進行,所以氣候對植物的影響也是存在的,溫度過高時,注意園林樹木的缺水情況,及時補充水分,溫度過低時,注意好樹木是否可以正確進行光合作用,并消耗體內能量抵抗嚴寒。
(四)幼苗栽種后撫育管理方式錯誤
園林樹木成功栽種后,并不就意味著大功告成,在樹苗種植初期,春季多風干旱,水量不充足,有時難以滿足樹苗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加上樹苗的撫育不當,很容易造成樹苗失活。
二、提高園林樹木栽種成活率的措施
(一)園林樹木幼苗品質的把控
在整個園林樹木綠化工程中,選苗是第一個任務,也是所有項目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旦樹苗出現了問題,即意味著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消耗的財力物力也無法挽回,所以選苗的環節,是重中之重,要科學嚴謹認真的選擇樹苗的種類。樹苗的品質鑒定也要認真,篩查樹苗中是否存在根系不完整、凍傷、有蛀蟲、枝干缺失的情況,一旦發現及時退換。以免日后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在選擇樹苗種的時候,樹苗種類的選擇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來進行綜合性的選擇。在干旱少雨的地區選擇耐旱防止水土流失的樹苗種;在多雨的地區選擇耐澇的品種,而且在園林樹木工程中對樹木的形態也有一定的要求。
(二)栽種方式
為了提高園林樹木的成活率,我們首先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條件,肥力情況等,正確地選擇種植的時機,一般來說春季是最適合栽種樹木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樹木的生命力最強,能量的轉換率也最高,溫度適宜樹木生長,即使根系組織受到了損傷,也能自我進行修復。不同的種植地點也要有不同的種植策略,在農村或者田野間土地面積大,土壤條件適合。但在城市中,種植樹木的條件就截然不同,種植園林樹木時一定要先開墾好土地,做好培土澆水施肥的準備,栽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種植前準備:要選擇合適的土地種植園林樹木,做好開墾,翻地的準備,保證土地平坦,肥力充足,疏松透氣,保證土地蓄水能力良好,保證種植的樹苗品質優良,無失活,無病、無蟲、枝條健全,形態優美。種植前要保證樹苗的濕度夠,苗木在運輸過程中很難確保植物體內濕度足夠,一旦苗木體內濕度不足,即使栽種到土地中,也很難保證其成活率[2]。
第二、選擇時機,趁早栽種:春季萬物復蘇,是樹苗成活率最高的季節,春季氣溫平緩,降雨量少,土地濕潤,土壤條件適合樹苗生長,有利于樹木早早地生根,為了提高園林樹木的栽種成活率,各個部門應該攜手同心,抓住最有利于樹苗種生長的季節,趁早種植,完成樹木栽種任務。
第三、種植方式:種植方式也是樹苗種存活率的關鍵,一定要嚴格按照栽種樹木要求條件來栽種苗木,栽種樹苗的坑洞長度應該是根系組織長度的二倍,不要打破原土層的分布,樹苗栽入洞中后,將苗木扶正,稍微上提樹苗,使其根系可以和土地親密接觸,在樹苗周圍用土填實。
第四、栽種澆水:樹苗一旦脫離土地,將無法靠根系來吸取營養,樹苗一旦栽種完成后,要立即澆水,讓樹苗的根定在土地中,澆完水之后可在澆水的部分繼續填土,可以防止水分流失過快,也可在填上雜草,效果同理。其他幾月要定期澆水,基本一個月一次或者兩次,能夠保證樹木正常需求,保證其成活率。
第五、栽后扶正培土:一旦樹苗發生倒塌傾斜的現象,要把苗木扶正,常綠樹種可以在秋季扶正,落葉樹種要在休眠期間扶正。
第六、水量管理:排水和灌水是保證樹木正常生長的條件,多雨季節時嚴格看好水量儲存,防止水蓄積,干旱季節及時澆水,嚴格把控苗木水分均衡。
第七、松土、除草和施肥:松土可以疏松土質,基本上一月一次,除掉苗木周圍與其生長競爭吸收營養的稗草,施肥也是一個月一次,但切忌濃度不能過高,施肥次數不能太密集。
(三)修剪和抹芽去萌
在移植樹苗種的過程中發現有折斷的枝丫,長度過長的枝杈,要將這些枝丫、枝杈修剪,直至樹苗變得美觀。在樹干上發現過多的萌芽后,如果萌芽的位置不合理,或者生長的位置不合適,也要修剪。損傷的萌芽也要盡早處理。園林綠化工程也是城市風貌的一種體現,合理的修剪方式只會讓園林樹木變得更加的美觀整齊,但也要注意修剪的尺寸和時間,不能過長和不能過短,修剪的時間也要在樹木的生長期內,需定期修剪枯死老黃的樹葉、樹枝等,也要清理地上的落葉。
(四)蟲害治理、培育養護
蟲害對于植物來說是致命威脅,選品把控也無法規避日后樹苗種遭受蟲害的侵襲,更嚴重的甚至可能吃空樹木,所以蟲害的防止是重要的,發現蟲害就要及時想辦法解決,害蟲生命力頑強,生育能力也強,定期給樹苗種噴灑防蟲劑、殺蟲劑,可以很好地防止蟲子大面積繁衍,毀壞園林樹木,使園林樹木的景色被破壞。技術是確保樹木成活的條件,但后期的養護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期澆水、培土、殺蟲、對稀有園林樹種掛牌,還要提前預防各種自然災害。
結論:綜上所述,園林的綠化工程是一個漫長的攻堅戰,需要各個部門的大力支持,無論是栽種、移植、養護這些都需要專業的護林人員來進行操作,但由于人力資源有限,園林綠化的施工部門要策劃好方案,只有這樣大家齊心合力保證園林樹木的栽種成活率,提高園林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觀賞性,保證施工單位的進度,也保障護林人員的基本利益,多方協作,完成園林綠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慧杰.提高園林綠化樹木成活率的關鍵技術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0,23(03):13-14.
[2]夏搏.農業設施栽培技術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7,37(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