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慧
摘要: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人類越來越重視對病毒性疫病的防控。病毒性疫病對生豬的影響較大,不僅制約其健康成長,也會損害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因此,本文針對生豬病毒性疫病的有效防控措施進行了深入研究,以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豬;病毒性疫病;防控
前言:隨著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豬肉的質量要求也隨之增高。由于飼養、管理不當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生豬的病毒性疫病開始暴發,給飼養者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養殖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控。
一、生豬病毒性疫病的危害
生豬的病毒性疫病種類有很多,包括常見的豬瘟、豬藍耳病等疾病,不僅對生豬有著致命危險,而且給人類的健康和經濟也造成了威脅。
(一)健康方面
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健康成為首要話題,一旦生豬暴發病毒性疫病,雖然不能直接地影響人類的生命,但會讓人產生發熱、咳嗽等與普通感冒相似的癥狀,使人產生懼怕,嚴重影響著心理健康。因此,應當普及該疫病的相關科學知識,暴發時,市民要理性認識,正確對待,科學防范,而不是盲目造謠,生活在懼怕的心理陰影中[1]。
(二)經濟方面
該疫病傳播途徑廣,以公路沿線和相鄰波及為主,發病率高,一旦發病,死亡率非常高,嚴重影響著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會造成生豬行業收入下滑,由于該疫病的暴發,引起恐慌,養殖戶不再購買生豬,造成養殖場規模減少,對農民收入產生間接影響,養殖場和農戶大程度的承擔該疫病帶來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在疫病剛得到控制時,由于生豬數量減少,生豬和豬肉價格也會產生異動,會出現大幅度的上升和劇烈波動,給全民經濟帶來影響。
二、生豬病毒性疫病的防控技術要點
(一)控制豬群規模
以前生豬完全是在農村散養的情況下進行養殖,家家戶戶對生豬的養殖量小,病毒性疫病的發生率降低。現如今,養殖者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率,更多的是采用大規模的飼養方式,增加了豬群密度,提高了病毒性疫病暴發的可能。因此,養殖戶應從控制豬群密度入手,限制豬群規模。一方面,可以建設寬闊的豬舍,豬舍是生豬生存的主要場地。寬闊的豬舍能保證空氣質量,加快空氣流通,使豬群擴散,不易滋生細菌。另一方面,為了有效控制病毒性疫病,可以減少豬的養殖,從根本上降低豬群感染的風險。
(二)保證豬舍環境
生豬是我國養殖面積最大的家畜,我國市場需求非常大。在養豬時,豬舍的環境非常重要,適宜的豬舍環境對生豬生長的影響極大。如果環境不適,會降低生豬的生產性能,產生各種不良影響。因此,應加強對環境的治理,為豬群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降低該疫病的暴發率。
1.消毒
制定健全的消毒制度,營造無菌環境。大量的豬群在集體生活下,很容易滋生細菌,管理人員應定期、定時地做好消毒措施,消滅有害細菌,減低豬群感染風險。如果生豬生活在非常臟的環境中,會增大患病的幾率,如果沒做好消毒工作,豬就會受到感染。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進行消毒,重視通風,保持豬舍內空氣新鮮,為生豬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2.溫度
生豬是一種恒溫動物,在適宜的溫度下,會促進其生產能力的提高。如果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生豬的體重會出現日益下降的趨勢,不僅造成飼料成本的提高,還會影響健康。尤其對仔豬來說,對溫度非常敏感,其抗冷能力較差,低溫會影響其身體機能,容易被感染。溫度也不宜過高,高溫條件下,易滋生細菌,給生豬的健康帶來威脅。
3.濕度
除了溫度需求外,濕度對豬的生長也非常重要。豬舍的濕度要適宜,濕度過高的話,會影響豬的體重。有專業的實驗表明,濕度在80%左右相對于濕度在90%的豬舍環境來說,生豬消耗飼料比較少,而且濕度過高也很難保證舍內的溫度。最重要的是,濕度過高會導致豬飼料發霉,就會出現各種疫病,不利于生豬的發展。
(三)重視生豬保健
為控制疫病的產生,要從根本上入手,加強對生豬不同生理階段的管理,提高豬群的免疫力。首先,對母豬進行保健,在母豬懷孕期間使用1%的牲命1號,促進豬胎兒的發育,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其次,對哺乳期仔豬的保健,在飼料中添加2%的牲命1號,保證仔豬的奶水充足,減少仔豬黃白痢。再次,對仔豬保健,添加1%護仔康,保證仔豬的正常發育。最后,對生長育肥豬的保健,在飼料中添加0.5%的大壯素,消除霉菌毒素,提高其抗病力,促進生長發育。
(四)減少驅蟲傷害
驅蟲幾乎存在于所有豬場,會對生豬健康帶來極大威脅,給養殖場帶來損失。因此,做好定期驅蟲制度、制定合理的驅蟲方案、做到及時驅蟲是首要任務。首先,注意對生豬寄生蟲的防治誤區。養殖戶認為欄舍干凈衛生,豬群流動小就不必驅蟲,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寄生蟲可能存在于生豬的糞便當中,即使豬群較少,也要做好每日的驅蟲工作。其次,制定合理的防治寄生蟲措施。懂得何時應用寄生蟲藥劑,防止寄生蟲成熟、產卵,污染豬舍,降低病毒性疫病感染風險。再次,把握寄生蟲藥劑的使用量非常關鍵。在驅蟲過程中,要按照嚴格的標準執行,不可以過量或過少。如果用量過大,可能直接影響生豬的身體健康。但用量過小,難以達到很好的驅蟲效果。最后,在驅蟲過程中,不要盲目的使用驅蟲藥物,要根據豬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調整好驅蟲時間。通常情況下,每間隔四個月就要進行一次驅蟲。驅蟲工作完成后,要觀察豬的狀況,是否受到驅蟲藥的不良影響。
(五)科學接種疫苗
生豬接種疫苗是降低感染疫病的有效手段。疫苗在生豬病毒性疫病防控中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但由于養殖者的操作不當,使疫苗影響生豬健康。接種時,養殖者要科學地利用疫苗,疫苗并不是靈丹妙藥,如果養殖者不顧疫病的流行情況、免疫程序、豬的健康狀況,在短期內接種多種疫苗,則會造成免疫失敗,增加感染風險,影響生豬的健康。接種疫苗的總體原則:同種或不同種疫苗接種的次數宜少不宜多;同種或不同種疫苗接種時間間隔宜長不宜短;豬只疫苗接種宜早不宜晚。養殖者要嚴格按照疫苗接種原則去執行,不要盲目的接種,以此有效地控制病毒性病疫,減少其對生豬健康造成的危害[2]。
結論:綜上所述,生豬病毒性疫病嚴重威脅著生豬的健康,如果防控不當,將會對養殖行業造成不可預知的損失,甚至帶來前所未有的災害。養殖者應積極采取措施,保證生豬的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馮旭森.豬常見病毒性疫病防控關鍵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1(05):132-133.
[2]張長征.淺談生豬常見病與防治[J].農家致富顧問,2020(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