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古力?阿布都瓦衣提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當前生態環境情況,以及林業資源管理中的種種因素,探究當代科技下護林防火新技術,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的概率,提高森林資源管理和防控力度。
關鍵詞:森林資源;防范管控;防控技術
引言:森林資源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實現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時代,隨著社會現代化的提高,更需要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管控,深入探討護林防火以及火災撲救問題,結合當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環境,探究護林防火技術的合理舉措。
1導致森林火災的因素
1.1自然因素
影響火災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天氣原因和環境原因,天氣惡劣的情況下會產生降雷現象,落雷往往伴隨著高溫,遇到氣溫較高、地面濕度不充足的天氣,落雷擊中樹枝、葉堆等干燥物,就會導致大火。雷擊期間如果出現降水,降水量充足的情況下就會熄滅火焰,有效撲滅火情,但是一些地區水量較少,人工滅火不及時,從而導致大火不斷蔓延。夏季是落雷引發火災的高發季節,這是因為夏季溫度高,氣候環境較為干燥,這一季節落雷容易引起大火。另一方面,環境原因指的是森林內部環境,森林中植物、動物腐爛將會形成泥炭,這些泥炭是易燃物,在夏季溫度過高的日子易起火,火苗蔓延到周圍樹林引起大火。考慮到森林自身植被因素,部分林地松類植物占據重要比重,這類以針葉樹為主的植物十分易燃,引起火災后,蔓延到這類植物上,易引起山林大火,特別是地形環境復雜的地區,山體結構和種植分布形態給火災的撲救造成了難度[1]。
1.2人為因素
根據歷年來火災發生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人為因素引發火災或導致火災救援不力情況比例較大,主要考慮到人為引發火災和撲火不力兩種情況。人為引發火災的主觀情況,是因為部分人群缺乏對于火災的足夠認識,對火災所引起的災難和危害程度不夠了解,在森林的生活和工作中,仍然保留一些錯誤的行為方式,容易致使火災。由于缺乏相應的森林防火法律條文,以及適合各地區不同條件的管理辦法,導致大部分林區出現了難以管理,無法管理的情況,林區人員防火意識不強。在發生火災后進行撲救工作時,由于各處森林防火隊人數的缺乏,難以做到及時撲救,另外,防火防范設備和救火設備供應不及時,導致缺少撲火設備,出現火災時,救援速度、撲火速度較慢,森林防火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2林區護林防火技術
2.1森林火災的預測技術
林區防林防火的關鍵是建立防火預測系統。森林火災要做到有效預防,合理管控,對于因自然原因而引起的火災,可以通過網絡通信、科技調查等方式進行控制,我國國土面積廣闊,森林資源條件復雜多樣,針對不同地域的天氣狀況和火情程度差異,制定的火災程度等級有所不同,林業工作人員要結合各個林區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符合實際環境要求的預警系統和監控系統,增強林區防火工作能力。在森林火災發生時,通過預警系統和監控系統的控制,能夠及時對起火地點進行定位,確定火場周圍情況,有效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效率。針對人工引起的火災,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對于森林進行監測管控,通過機械技術與人工巡查相結合的手段,嚴格監管林區內居民的用火情況,降低森林火災發生可能性,同時使用無人機監測記錄林區,一經發現可疑人員及時采取手段,有效控制森林火災風險。
2.2林區火災發生時采取隔離技術
在火災發生時,可以采用隔離技術,具體指在林區起火范圍清理出一條隔離帶,通過消除可燃物的形勢控制火災情況,避免火情向隔離帶外的森林區域蔓延,有效控制火災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森林防火隔離技術還包括設置防火溝,對地下火進行控制,這需要對隔離帶進行定期維護和檢查,保證防火溝不會因為森林植物干擾發生變化。最后還可以通過種植闊葉林帶來形成防護林,通過種植具有防火能力的闊葉林帶對火情進行隔離控制,防火隔離技術的具體應用要考慮到不同地區的森林環境,新疆地區氣候環境較為干燥,可以通過設置隔離帶的形式,在林區防火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2]。
2.3林區火災撲救技術
在森林火情已經產生的情況下,可以運用監控手段觸發報警裝置,消防人員接受報警信息趕到現場,需要及時進行滅火工作。首先林業工作者要結合當地具體情況以及火情規模,選擇相適應的撲救方案,利用科技手段識別火情形式,對于火情程度進行判斷并發布警報,引導當地居民迅速撤離,保障居民人身安全。在撲救火情中,要通過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聯絡網,了解到周圍環境的具體情況,結合山體條件和地形形式合理安排人力進行撲救,運用恰當的滅火設備,保障消防人員安全,提高火情撲救效率,盡最大可能保護森林資源,減少因火災而造成的損失。
3林區防火技術應用
第一,森林火災中人為因素所引起的火災,占整體火災數量較大比例,針對這一情況,相關部門需要制定科學的規章制度,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使人為引火這一違法行為的后果深入人心,提高犯罪成本,避免因惡意行為放火破壞森林資源,并且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引導人民群眾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當地居民森林防火意識,積極配合防火工作,探討符合當地環境的森林防火措施。
第二,要大力提高火災預防預測能力。林區資源工作者需要廣泛調查,仔細研究當地森林資源特點和地區具體地理環境,掌握好當地地勢條件和山體結構,選擇時候森林條件的防火帶,對火災蔓延作出防范。林業工作者需要廣泛應用無人機、感應系統、通信裝置等科技手段,對當地林區進行監控管理。同時利用好天氣預測系統,重點關注濕度和穩定方面,對炎熱夏季的極端天氣做好掌控,在溫度較高,濕度低,氣候干燥的天氣,對林區情況加強監控,提高林區火情預測能力。
第三,加強植物種植,保護生態環境。森林中間的空地,因為位置空曠缺乏植被,在炎熱天氣受到太陽直射溫度更高,加上有著較多的可燃物,氣候環境干燥,是森林火災發生的高發地段,對于林區空地在森林防火過程中要積極植樹造林,增加森林中綠色植被面積,增加樹木種植密度能夠保持森林整體濕度,減少森林中可燃物。
結束語: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環境是我國當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面對森林火災情況,林業工作者要提升護林防火技術,并探討可實行的護林防火技術方案,有效減少火災發生情況,控制火災發生危害,提高火情救助效率,維護好人類生存環境和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萬毅,肖健梅.生態公益林管護模式改革的實踐與建議[J].綠色科技,2018(7):155-156.
[2]馮愛萍.我國生態公益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1(2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