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君
中國書法是世界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有著獨立的品格。能夠把實用的記錄與語言表達的工具發展成一門玄妙的藝術,并綿延數千年而愈益繁盛,這是人類歷史上其他民族所沒有的現象。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與智慧結晶,從刻畫符號到象形約取,從獨體的“文”到以“文”孳乳下的合體“字”,漢字在完成自身體系構建的同時,也構建了漢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并由此形成東方文化的特質。所以,漢字對中華民族的影響與意義,不僅是實用與審美層面上的,更是民族思維方式、文化特質和精神意蘊層面上的。書法對于古代文人,更是致用、修身、娛情、展示精神氣格的手段,是須臾不能脫離的。
書法無疑是中國藝術精神的集中體現,正如宗白華所說,書法是“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書法不僅具有藝術的品性,更承載著哲學與文化的品性,所以有學者認為“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作為彰顯藝術個性的書法創作,不能脫離性情或需要激情的促發,具有強烈的感性色彩;作為體現人文內涵的書法,也必須具有哲性之思與價值追問,又具有理性的一面。
書法創作首先是感性的。其感性充盈在書家的個體生命中,并通過作品傳遞出來,讓欣賞者感受到其生命的跳動與情感的洋溢,感受到筆畫揮運中震動若生的鮮活氣息與氣韻流蕩的人格境界。作為藝術指向的書法,如果沒有了賴以感染人的個性與情感因素,也就沒有了存在價值。作品能否具有生命的意蘊,煥發出感人的力量,不僅關乎創作者的藝術天賦與日常藝術性情的培養,更反映著創作者對書法的理解、對古代經典作品繼承的深度、表現能力的強弱等。也就是說,書家僅有藝術感覺是不夠的,還需要深厚的功力與精湛的筆法作為支撐,否則就不能達到心能假手、手能騁心、心手雙暢的無隔之境。

《臨王獻之〈府君帖〉》清·傅山 259cm×91cm 山西省聚真精舍古藝術研究院藏
書法創作同時又是理性的。一是源于書法的哲學意蘊。書法以單純的工具材料表現出高度抽象的藝術形式,卻具有無比廣闊的表現空間,集中體現著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書法中的陰陽、動靜、剛柔、疾緩、巧拙、虛實、燥潤、簡繁、黑白,等等,這些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關系,以及對氣、力、勢、韻等自然現象的審美賞悅,都使得書法成為一種最具意味的藝術形式,而處理與駕馭書法表現中的諸多矛盾關系,則閃耀著理性之光。二是書法的理性因素貫穿于創作者長期對書法的認識上,體現為對古代紛繁的書法作品的取舍與追摹,對書法中各種美的吸納,最終統攝于自我的審美理想中,并付諸追求,以逐漸實現自我風格的塑造。三是書法創作過程中的放浪騁懷,也要勒之以理性之韁,如果完全失去了理性,就會淪為一種發泄的形式。四是書家要對自己的作品風格取向有不斷的修正能力。這種能力是建立在對書法認識的不斷升華及日益豐厚的學養與生活體驗上的,書家如果沒有這種理性的自我修正能力,就會逐漸在固步自封中退化。
藝術家的感性與理性,更反映在其生活體驗與人生追求上。洞明世事、判別是非、規劃人生,需要理性之思;感受自然、品味生活、分享美感,又洋溢著感性色彩。而游藝樂道,是為藝者的一種境界。游藝,須有一種恬淡的心態與棄絕名利的修為;樂道,是事業追求的愉悅與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為藝者既要有一雙感性的發現美、感受美的灼眼,又要有一顆理性的剖析美、經營美的慧心。

《王勃〈滕王閣詩〉》陸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