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松濤

春節期間,各地都會有年集、廟會等迎春活動,拍攝時可巧妙應用攝影“語言”來展現當地的風俗民情、人文情懷,以及喜慶熱烈、祥和美好的節日氛圍。
拍攝迎春活動要突出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拍攝時可通過“點、線、面”分離或相結合的方法。創作中既可以選擇較高的拍攝位置,通過全景俯拍展現集會的全貌,又可以局部特征表現活動的特色,如拍攝節日里布置的牌坊、門樓,要與熱鬧的人群相呼應,來渲染濃郁的節日氣氛。
在照片中融入當地的民俗文化和特色景觀,表現現場的環境特點。拍攝時抓住集會中各類表演及活動的精彩瞬間,能夠為畫面增色,如“舞獅子”“花神巡游”和“接財神”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迎春活動張燈結彩,現場能展現節日氛圍的攝影元素非常豐富,如懸掛的國旗、燈籠、氣球、五顏六色的花卉,以及中國結和春聯等。紅色作為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顏色,有著很多的寓意,如平安、吉祥、喜慶、和諧、團圓等,紅紅火火的色彩更能表現節日的喜慶氛圍。因此,在色彩表現上,要以紅色為主要基調,以暖色調烘托節日氣氛。
迎春集會上要善于抓拍人物的動作與表情,讓照片更具感染力。建議選擇長焦鏡頭在較遠的位置采取連拍的方法,這樣不會打擾到別人,拍出的人物表情也會更加自然;拍攝前可有意識地挑選拍攝對象,以加強表現效果,如同行的祖孫、父子、情侶等,通過喜悅的表情突出幸福感。也可以尋找集會中的“特殊人物”作為拍攝主體,如身著奇裝異服、佩戴節日頭飾的人物等。
巧妙運用不同的對比手法,能夠增強畫面的視覺效果。
流動的人群與靜止的攤位、店鋪,能形成動靜結合的畫面;若在白天或夜晚拍攝時,可使用三腳架,通過縮小光圈或在鏡頭前安裝減光鏡的方法降低快門速度,通過較慢的快門速度營造動靜對比的拍攝效果;或是以較慢的曝光時間(建議快門速度1/15秒以下),拍攝時,轉動變焦環,以“拉曝”手法營造主體清晰、四周放射狀模糊的畫面,來營造客觀與超現實的視覺效果。
光線的變化能形成光影明暗對比,如畫面中照射在主體上的明亮光線和畫面其他區域形成的明暗反差,能更好地突出主體在畫面中的顯要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人群遮擋會降低拍攝成功率,容易造成畫面主體不突出,使畫面元素沒有主次之分。在拍攝時運用虛實對比將主體與背景分離,可達到滿意的效果。如用大光圈虛化背景突出主體,或利用現場花卉等作為遮擋,虛化前景以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