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平
藝術創作的生命在于情感,凡是好的繪畫作品,都是用墨色和線條訴說思想與情感。真正觸動人們內心的作品,往往是其背后的思想以及畫家的藝術修養、精神高度。
李乃蔚,一位具有獨立精神、理想追求的藝術家;一位學養深厚、儒雅安靜的文化學者。他用純粹的中國畫材料與技法,在繼承傳統藝術精髓、合理吸取西方藝術精華和審美情趣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在人物創作中以淡墨取氣、以色暈取韻,精微細膩,薄中見透,獨創出一種極具藝術性、思想性和時代性的極致寫實的藝術作品。
他是一位內心細膩安靜的藝術家,創作題材廣泛,人物刻畫深刻而細微。筆下多描繪質樸含蓄、舉止端莊的東方女性,通過表現女性古典精致、溫文爾雅由內而外的美,來表達中國文化的內在底蘊。為了收集創作素材,他先后數十次跋山涉水深入清江長陽土家族、洪湖濕地寫生采風,以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和敏感之心去發現創作對象,觸發和捕獲超凡脫俗的創作靈感。
李乃蔚一直在挑戰工筆畫的寫實極限,從思想情感的表達和人文精神的訴求中去推進。正是這種穩定持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積累,使他的作品滲透出一種鮮明的個性特征,擁有穩定的藝術質量。此外,他還注重歷史題材創作,宏觀把握超越時空、具有永恒意義的思想與事件,將自己的藝術融入哲理的思索,表現歷史過往中的代表人物與偉大的歷史場景。

《聘》李乃蔚
藝術作品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性化的完美展現與對傳統的豐富和突破,但任何高境界的藝術作品都要具備精神深度和文化深度。傳統文化修養是中國畫的根基所在,如果在中國文化素養方面有所缺失,沒有文化脊梁的支撐,那么中國畫就會失去靈魂,藝術便喪失靈性與生命。
繼《山菊》《銀鎖》《紅蓮》獲全國美展、全國中國畫人物畫展銀獎后,李乃蔚又相繼創作出《清音》《歸云》《藍花花》等作品,繼而在全國美展、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中榮獲銀獎、銅獎、優秀獎。這些飽含人性溫暖及思想張力、充滿辯證意味與人文美感的工筆人物畫作,已成為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經典之作,而他的藝術造詣也在領域內具有一定高度。
藝術無須藝術家親自現身說法,因為歷史可為其藝術作品稱重。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有其特定的表達方式,只不過是因人而異、因性情稟賦而異。在這個價值觀重塑和物欲彌漫的時代,李乃蔚在審美鑒別與精神理念的激烈碰撞中,能夠把極致寫實的筆觸融入創作,以獨立的精神世界顯示出藝術生命,實屬不易。歸根結底,是源遠流長的傳統文脈根植于他的生命里、流淌在血液中。他用鮮明的藝術語言,講述著我們的文化自信。

《山菊》李乃蔚

《銀鎖》李乃蔚
李乃蔚,1957年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人物畫藝委會副主任,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湖北書畫院院長,湖北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湖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獲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湖北省文藝明星獎、屈原文藝獎、文華美術獎和五一勞動獎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