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去了趟三亞,回來冒出好多聲音,問我為什么不在海南買一套房。
你都說你喜歡三亞了,那里藍天碧海空氣好,房子肯定比上海便宜吧?你又不上班,干嗎不直接去那里生活?
作為一名靈活就業人員,我認為我們這行有一個最令人遺憾的地方,就是時不時地要聽上班族發表大量指導意見,“你不上班,住一線城市干嗎?”“你不上班,還在早高峰開車出門?”“你不上班,何必節假日出來跟別人擠?”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雖然喜歡去遠方度假,但并不想去遠方生活。
六七年前,兒子一歲多的時候,我帶他去泰國清邁玩。那時當地正好蓋起了很多新公寓,外國人可買,38萬元一套兩室一廳的小公寓,精裝修,運氣好甚至還有開發商送空調送家具。當時我眼饞不已,只恨自己賬戶上沒錢買一套。
過了兩年,清邁火了起來,很多北京家長帶著小孩山長水遠奔赴過去,想要逃離糟糕的空氣和沉重的學業負擔。清邁是座挺不錯的小城,物價低,沒那么熱,城里到處都是咖啡館,有些像建在熱帶叢林里一般,美到令人拍案驚絕。
這種生活當然好,果真置身其中時,不到一星期,我就作出了離開的決定。第一,把兒子放在當地的早教托班里,他聽不懂英文也聽不懂泰語,慌得要命,捶地大哭。第二,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我需要時不時看點書補充點能量,整個清邁都沒有一家中文書店,買書實在不方便,偶爾碰到酒店里有幾本別人翻得破破爛爛的中文書,有點他鄉遇故知的意思,卻發現這個故知是你早就想翻臉不認的,可人在他鄉,又有什么可挑的呢?
在遠方度假,通常都會看到遠方的優點,覺得這地方真好,真美,還想再來。
但要在遠方買個房子,過生活,就忍不住帶了一雙雞蛋里挑骨頭的眼睛,處處打量起來。附近有沒有方便買東西的超市?如果不想做飯了有什么選擇?除了逛咖啡館,還能有什么別的消遣?
2019年春節,我們一家去了新西蘭。小陳有個親戚在新西蘭定居,華人總是能在異國他鄉靠著勤勞雙手過上不錯的生活,親戚開著一百多萬元的豪車,住幾百平方米的奧克蘭別墅,帶我們吃龍蝦鮑魚,還帶著小陳和艾文出海釣魚。
朋友問我,想不想去新西蘭定居?
我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這里是不錯的遠方,但來到這樣的遠方,作為一名中國人,你就得認認真真帶著自己的小孩,無數次去參加華人聚會,這種聚會上一般都聊房子、學區,聊孩子的幼兒園,哪所好哪所一般般。你作為一個初來乍到者,多的是要跟前輩請教的事。
這樣的聚會參加了幾次,我就覺得有點煩人,本來是來島上過逍遙自在的生活,怎么真的到了島上,你只是進入了一個更小的圈子?
還是上海好,不想出門,待在鄉下,一年都可以不出門,親戚最多一年見一次。想出門,有無數個圈子在等著你,你可以找到一個圈子聊文學,也可以找到一個圈子聊電影,開心了約朋友出來喝酒,不開心一個人逛上一天馬路,永遠不用擔心人生地不熟。
一想到這個,我堅決不去遠方買房過日子,能去遠方有錢有閑住住酒店,多么逍遙自在。
這才是遠方的意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