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迦琳

茶花是世界名貴花木,其物種原產于美洲和亞洲的東南部地區,包括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地。目前,全世界共有40多個國家有茶花種植。經過世界各地茶花愛好者的培育,共有2萬多個茶花品種。中國茶花栽培歷史長達1800多年,目前擁有超過1.6萬個茶花品種,占全世界總量的80%以上。21世紀以來,中國茶花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各類花事活動、茶花展覽、茶花公園、茶花專類園層出不窮,茶花生產量和應用普及率有了顯著提高,極大推動了茶花生產、科研和文化的推廣應用,形成了以生產促進發展,產、供、銷一條龍的全產業鏈體系,中國茶花發展進入新階段。目前,中國茶花種植面積26.7萬畝,產值45.9億元。
金華是中國茶花之鄉,也是中國重要的茶花種植中心,具有濃厚的茶花文化氛圍。2004年3月22日,當獲悉金華舉辦首屆中國艾青詩歌節暨第二屆中國茶花文化節,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專門發來賀信,稱贊“花為詩添意,詩為花增容”,充分體現了對金華茶花事業發展的關心肯定和殷切期望。近年來,在金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金華實施“茶花復興”戰略,茶花產業蓬勃發展,在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文化建設和推廣、產業調整和創新等方面成效顯著,對引領全國茶花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茶花也成為金華對外宣傳的一張“金名片”。
茶花產業方興未艾
“家底殷實”助推發展
金華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花農苗企主導,發揮市場大市、花卉苗木大市兩大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打通產銷渠道,促進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壯大,特別是茶花產業在推動花木產業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作為浙江省六大花卉主產區之一,目前金華花卉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年產值穩定在50.77億元,年銷售額25.23億元,從業人員達12萬人,直接帶動農業觀光休閑產業、物流及餐飲等其他產業的發展,產值在13億元以上。其中茶花種植面積保持在2萬畝左右(占全國茶花種植面積26.7萬畝的7.5%)、產值達4億元(占全國茶花產值45.9億元的8.7%),產業結構也從傳統的繁育銷售轉向國內外新優品種引進培育、盆栽、造型、會展和文旅等方面,涌現了竹馬鄉、羅店鎮、乾西鄉等一批茶花特色小鎮。
“兩園一館”建設夯實家底。2003年3月6—9日,金華成功舉辦了“2003中國金華國際茶花大會”,這也是國際茶花大會首次在中國召開,金華茶花迅速享譽國內外。國際盛會在金華的召開不僅源于金華茶花基地規模和悠久茶花栽培史,更是得益于“兩園”建設。一是金華市國際山茶物種園,該園始建于1999年3月,位于婺城區竹馬鄉下張家村,占地面積10公頃,共收集山茶物種204個,占山茶屬物種的80%,是世界山茶物種最為豐富的公園式專業園。2012年,該園被國際茶花協會授予“世界杰出茶花園”。二是中國茶花文化園,該園位于市區大黃山,園區面積620畝,屬茶花文化專類園,園中栽植數百個品種的茶花、茶梅等2萬多株。2005年,該園獲得“世界杰出茶花園”殊榮。在上述基礎上,在金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國內外茶花界的倡議和幫助下,金華開發區共先后投資380萬元,用了兩年時間建成了世界第一個以茶花為主題的博物館,于2021年3月正式開館,得到了國內外茶花界的充分肯定。
茶花品種選育和花木貿易市場不斷拓展。長期以來,金華以嫁接茶花及種植國內外品種為主。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前后,金華僅城區就有10萬多茶花花農,茶花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年產茶花80多萬盆,培植小苗300多萬株,年產值10億多元,茶花產業化發展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一方面,金華做優茶花品種。金華茶花傳統“十大名花”打響了金華茶花品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另一方面,積極利用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中國(金華)花卉苗木交易會等知名展會以及實體市場,拓展國內外商貿市場。如2021年3月,舉辦第十二屆中國茶花博覽會,吸引了來自20個省市100多家企業(單位)的569件展品參展,共接待游客20萬人次,達成購銷協議資金超2億元;11月舉辦第19屆中國(金華)花卉苗木博覽會,采用線上“云展會”加線下交易會的形式,官網點擊瀏覽量31.2萬次,開幕式和高峰論壇觀看人數分別達7.5萬人次和4.7萬人次;澧浦花木城線下交易額1.2億元,線上線下總銷售額6.3億元。同時,依托金華強大的電商經濟,推進林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如金華婺城區自2010年首屆婺城茶花節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二屆茶花節,通過電子化、網絡化的方式進行產銷對接,涌現出以竹馬鄉下張家村為代表、以花卉苗木為增收主渠道的一批“億元村”。
創新發展添活力
產業復興再發力
經過三十多年的市場競爭,茶花產業不斷分化,地區之間差異擴大。外國新品大量引進國內各產地,云南、廣東、福建等省新市場、新產品競爭力開始增強,有的地方培育出茶花專業上市公司。加之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政策環境,金華茶花產業在“內憂外患”中謀求創新發展的出路,深度思考如何提升茶花產業經濟活力與社會影響力,如何傳承、培育和發揚茶花文化,如何解決差異化發展、一體化產銷、示范性帶動等問題。
茶花產業要復興,就必須把茶花產業作為金華傳統的特色產業、鄉村振興的基礎產業、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堅持政府主導、部門主管、創新驅動,圍繞特色化、園藝化、規模化、長效化目標,抓好政策扶持、科研創新、市場引導、龍頭帶動、文化引領,構建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規劃政策引領。各級黨委政府把茶花產業作為現代農業、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采取切實可行的方式舉措,落實部門單位協同配合,制定并實施好金華茶花產業規劃,全面推進茶花產業與國土綠化、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科普教育、展會經濟等有機融合發展。通過政策引導、規劃引領、資金扶持、技術支撐、人才保障、稅收調控、信貸保險、財政貼息等途徑,鼓勵茶花產業調整結構、優化布局,確保其可持續、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特別對傳統產業基地、規模經營區域、花農涉及面和主要生產經營主體,加大政策性資金、重點性項目以及用地、用水、用電等扶持和傾斜。
推進創新驅動,增強產業發展動力。采取市場化、企業化運作模式,推進建設“長三角花卉休閑博覽園”,加快傳統名品、現代新品和精品的引種和開發,促進生產經營、品牌創新、花卉旅游、花匠培養等方面的綜合發展,進而帶動茶花、茶梅、羅漢松造型,以及杜鵑、佛手、桂花、花灌木等產業化、品牌化。重視花卉人才教育,培養講文化、有技術、懂市場、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開展山茶花資源保育工作,篩選一批觀賞與經濟兼備的茶花品種進行引種、馴化、試驗和推廣,制定產品標準,規范品種名稱,提升整體品牌效應,重塑金華茶花大品牌。
重視行業管理,完善配套支持服務。中國花卉協會茶花分會是唯一合法的全國性茶花行業專業學術團體和管理機構,總部設在金華,擁有國內外會員和團體超千人。2020年12月,中國花卉協會和金華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支持茶花分會和茶花事業發展。發揮密切聯系政府、企業和市場的橋梁作用,加強宏觀調控和協調管理,提升行業自律,探索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運行機制和行業管理方式。發揮高效整合行業管理、專業人才和資源優勢的集聚作用,鼓勵全市各級籌建茶花協會并加入科協組織。發揮與國內國際交流合作的外向作用,借鑒提高茶花產業組織化發展、花農生產經營水平和市場應對能力。
打造金字招牌,加快茶花全面振興。圍繞“走在前列、引領發展”的目標,通過多項舉措,主動作為,全面鞏固和提升茶花城市形象,加大茶花在城市綠化、鄉村建設、園區建設、庭院美化、山地造林等的應用,加強科學管護,提高保存率,增強觀賞性。加強茶花文化的挖掘和宣傳工作,維護好茶花“兩園一館”建設,普及茶花知識,引導花文化消費,讓茶花走進千家萬戶。
在金華各部門的有效引領下,茶花變身“致富花”,“花經濟”結出了累累“致富果”。茶花經濟的繁榮發展,托起了鄉村共同富裕的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