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 王浩 吳恒蓮 陳騰云 鄧運明
東莞東華醫院風濕免疫科,東莞 523000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常見的以關節破壞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受環境和遺傳的影響,暫時沒有明確的發病機制,且此病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RA 是一種慢性疾病,較難根治,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晨僵、疼痛、壓痛、腫脹以及活動障礙[1]。RA 患者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有效治療,會導致患者的關節畸形,嚴重的患者會導致殘疾,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3]。相關研究表明,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有利于其疾病管理能力和治療、康復信心的提高。智能疾病管理系統(Smart System of Disease Management,SSDM)通過互聯網平臺,突破醫患之間經濟、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讓患者居家就可以獲得和院內相同的疾病管理服務,通過智能疾病管理系統提高其自身效能和生活質量[4-5]。本文主要探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統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東莞東華醫院2019年5月至12月收治的115 例RA 患者,其中,脫組3例,最終納入112例患者。納入標準:符合《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6];伴有關節麻木、僵直和疼痛者;所有患者經檢查確診;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過敏體質;精神病史;合并認知障礙、溝通障礙等而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基礎疾病者。其中男60 例,女52 例,年齡23~76(47.85±3.46)歲;病程1~16(6.78±1.42)年;單側發病62 例,雙側發病50 例;疾病活動度:無活動16 例、輕度活動29 例、中度活動38 例、重度活動29 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6 例,具體見表1,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本研究通過了東莞東華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準文號201807。患者和其家屬了解本研究內容、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教育+電話隨訪教育,患者除了在入組時接受疾病健康教育,入組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由研究者進行電話隨訪教育,其余時間門診規律就診,如患者在家有類風濕關節炎疾病相關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給研究者、醫護人員進行咨詢。(1)常規健康教育:所有入組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入組時接受30~60 min 的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飲食、運動、用藥、活動度監測和關節訓練等相關知識。研究者給患者制定活動度目標,并給患者提供類風濕關節炎疾病知識小冊子、關節日常自我護理小冊子、活動度監測本、每月課程表,并提供研究者的聯系方式,方便患者咨詢。(2)電話隨訪教育:患者入組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由研究人員進行5~10 min的電話隨訪教育,每次電話隨訪時先由患者提出居家疾病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研究者再根據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與指導,電話隨訪教育指導的內容包括患者活動度監測、飲食、藥物、關節訓練等。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應用SSDM,具體操作:患者入組時研究人員指導患者或家屬使用SSDM 的患者APP 端,指導患者正確定期上傳個人信息、關節腫脹壓痛數量、血沉、C-反應蛋白及在平臺上患者的自我健康及心理狀況評估。研究人員在平臺上根據患者的疾病活動度、健康評估問卷(HAQ)、健康調查簡表(SF-36)、醫院用焦慮抑郁量表(HADS)評分及提出的健康問題進行交流,指導患者進一步管理疾病,同時研究人員會通過平臺不定期向患者推薦類風濕關節炎疾病相關知識供患者在平臺上學習。
實施6 個月后,觀察疾病活動性評分28(DAS28)、HAQ評分、SF-36 評分、心理狀況、晨僵時間、疾病的緩解率、復發率。(1)DAS28 評分。疾病緩解:DAS28<2.6;低疾病活動度:2.6≤DAS28≤3.2;中等疾病活動度:3.2<DAS28≤5.1;高等疾病活動度:DAS28>5.1[6]。(2)HAQ 評分:功能狀態評分采用HAQ,由患者對HAQ 中涉及8 個功能方面(穿衣、起床、吃飯、行走、個人衛生等)20 個問題的選項進行選擇,分4 級評分(0~3 分),經計算得出患者功能狀態的評分[7]。(3)SF-36:SF-36 由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簡明健康調查問卷,從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以及精神健康8 個方面全面概括被調查者的生存質量[8]。(4)觀察兩組的心理狀況,通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抑郁情況,分值0~72 分,大于20 分代表抑郁;通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焦慮情況,分值0~56 分,大于14 分代表焦慮[9]。(5)晨僵時間、疾病的緩解率、復發率[隨訪6 個月,患者重新出現主要癥狀,或伴有主要指標(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和類風濕因子)異常者判定為復發]以及隨訪率。
數據應用SPSS 20.0 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行配對t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研究組DAS28、HAQ 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干預前后DAS28、HAQ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干預前后DAS28、HAQ評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教育+電話隨訪教育,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統;DAS28為疾病活動性評分28,HAQ為健康評估問卷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5656 DAS28干預前6.88±0.596.92±0.620.3500.727干預后4.65±0.463.52±0.2216.584<0.001 HAQ干預前3.92±0.893.85±0.930.4070.685干預后3.62±0.762.98±0.525.201<0.001
研究組干預后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以及精神健康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教育+電話隨訪教育,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統;SF-36為健康調查簡表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5656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組內研究組組內組間干預前組間干預后對照組組內研究組組內組間干預前組間干預后生理機能63.69±5.1571.32±8.3964.09±4.2677.20±7.795.80011.0500.4483.843<0.001<0.0010.655<0.001生理職能50.65±6.6957.18±5.6051.57±6.1162.68±8.255.6018.0980.7604.128<0.001<0.0010.063<0.001軀體疼痛42.96±3.3263.68±5.7641.88±3.5769.23±4.8023.32234.2141.6565.539<0.001<0.0010.100<0.001健康狀況48.55±3.6655.98±5.2747.88±3.5260.45±6.298.66613.0500.9874.076<0.001<0.0010.326<0.001精力54.68±3.8262.89±4.7655.15±4.7067.32±6.3310.06611.5510.5814.186<0.001<0.0010.563<0.001社會功能56.88±4.8964.45±5.9957.57±5.9270.87±6.587.27211.2470.6675.399<0.001<0.0010.506<0.001情感職能37.68±4.8845.07±5.1138.51±3.3852.73±8.337.82711.8371.0465.866<0.001<0.0010.298<0.001精神健康63.02±4.2672.57±4.6663.38±4.4276.51±5.7711.31913.5180.4393.975<0.001<0.0010.662<0.001
研究組干預后HAMD、HAMA 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分,±s)

表3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分,±s)
注: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教育+電話隨訪教育,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統;HAMD 為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為漢密爾頓焦慮量表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5656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組內研究組組內兩組干預前兩組干預后對照組組內研究組組內兩組干預前兩組干預后HAMD評分32.87±2.6825.77±4.0532.99±2.7918.95±3.1110.94025.1470.2329.995<0.001<0.0010.817<0.001 HAMA評分24.25±3.6816.99±3.0524.97±3.6812.43±2.4711.36721.1731.0358.695<0.001<0.0010.303<0.001
研究組干預后晨僵時間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干預前后晨僵時間比較(min,±s)

表4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干預前后晨僵時間比較(min,±s)
注: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教育+電話隨訪教育,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統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5656干預前32.34±17.6731.52±16.530.2540.800干預后26.53±8.5412.92±5.4710.043<0.001
研究組緩解率、隨訪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5。

表5 兩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干預后緩解率、復發率以及隨訪率比較[例(%)]
RA 是一種慢性病,病程長,臨床主要表現為手足小關節部位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癥,多伴有關節外器官受損,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研究顯示,與健康人群相比,RA 患者平均壽命縮短10~15年,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與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建議治療RA 首要目標為緩解或降低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但目標達標率仍然很低[10-12]。相關研究顯示,早期積極治療、中期控制進展、晚期改善癥狀是RA 管理的主要方法,而疾病的自我管理則貫穿于整個疾病發展過程[13]。
疾病隨訪管理指患者的治療場所改變后仍持續性地給予其科學性、綜合性以及針對性的疾病管理,降低其再入院率,保證其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其是慢性病的一種必要治療手段,在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保健意識、健康意識、生活質量,在促進其出院后的疾病康復方面意義重大[14-16]。常規的疾病隨訪管理需要醫院中的相關人員定期進行院外跟蹤和隨訪,花費的精力和時間較大,且容易受到患者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另外目前各大醫院中均存在人手不足的情況,因此常規的疾病隨訪管理開展有效率較低。
如今互聯網技術發展快速,為疾病隨訪管理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途徑,通過SSDM 的創建,使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不再有地點、時間的限制,可以更好地進行溝通交流[17-18]。另外通過SSDM 醫護人員可以準確、及時了解患者的疾病進展情況和康復情況,從而針對性地給予患者專業性的指導,提高其出院后對疾病的認知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良好生活習慣的建立和生活質量的提高[19]。另外,此隨訪式通過SSDM進行溝通交流,互動性好,操作簡單;疾病管理期間可以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給予個體化的診療方案,同時通過長時間的自我評估,可以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20-21]。本文研究的SSDM可解決信息不對稱,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打造醫院∕醫生品牌,改善全程就醫體驗,促進醫患互動溝通,構建醫療數據資產,打破傳統醫療信息壁壘,形成“醫療互聯網+”生態系統。
本結果顯示:研究組DAS28 評分比對照組更低(P<0.05),表明和常規疾病隨訪管理相比,SSDM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活動度,有利于RA患者的疾病康復。結果顯示:研究組HAQ 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均P<0.05),表明SSDM 可以改善患者功能狀態。由于持續性軀體疼痛障礙患者受焦慮、抑郁等情緒的影響,并伴隨軀體疼痛癥狀,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關系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差[5,22-23]。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SF-36 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HAMD、HAMA 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均P<0.05),表明SSDM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同時可以提高其生活質量,有利于疾病的改善及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分析原因是SSDM 能較好地促使患者創建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從而有利于康復信心的提高,和軀體癥狀的改善。另外通過SSDM,可以促進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及時解決患者的相關疑問及治療方案的調整,有利于心理負擔的減少[24-26]。另外評價患者疾病恢復狀況的相關重要指標就是晨僵時間、疾病的復發率以及緩解率。結果還顯示:研究組干預后晨僵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研究組疾病緩解率、隨訪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表明SSDM 可以有效的縮短患者的關節晨僵時間,降低疾病復發率,提高患者的疾病緩解率。分析原因是SSDM的應用可以提高患者和醫務人員之間的互動性,可及早地發現病情變化以及時調整診療方案,使疾病盡快得到控制。從而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疾病的康復鍛煉中,從而能改善其疾病癥狀,加速康復進程,進而縮短晨僵時間[27]。
綜上所述,在RA 患者的疾病管理中,應用SSDM 可以加強醫務人員對患者的疾病管理,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疾病活動度,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