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紀晚期的歐洲,傳統冰鞋得到改良,穩定性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在冬天穿上新型冰鞋,在結冰的湖面、河面上滑冰。漸漸地,一些喜歡跳舞的人甚至拉上小伙伴在冰上歡樂地跳起了華爾茲、瑪祖卡等交誼舞,這就是花樣滑冰的起源。
熊瑋,翻譯,記者,自由撰稿人,擁有多年采訪報道花樣滑冰的經驗,多次擔任世界錦標賽、四大洲錦標賽等國際大賽新聞發布會翻譯。
一百多年過去了,花樣滑冰成為深受大眾喜愛,競技性與藝術觀賞性極高的冬季運動項目,又稱“冰上芭蕾”。2022年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比賽就設有男子單人滑、女子單人滑、雙人滑、冰舞以及團體賽5個項目。
在冰上跳一支舞
冰舞的規則歷經大改,但其舞蹈的本質始終不變。首先,在韻律舞的比賽中,每一個賽季都有一種規定的舞蹈種類,參賽選手必須嚴格完成這種圖形舞。雖然是在冰上,但只要對交誼舞稍有一點認識,觀眾就能從選手的舞步、雙手握法、音樂乃至著裝認出他們是在跳探戈、倫巴還是華爾茲。另外,在冰舞比賽中,運動員的每一個動作都必須踩準音樂的每個節拍或節奏,這個要求跟舞蹈比賽也是一致的。
法國組合帕帕達吉斯、西澤龍2018-2019賽季的韻律舞,從開場動作就能看出他們跳的是探戈。
當然,跟陸地上的舞蹈比起來,冰舞乃至所有花樣滑冰項目的獨特魅力在于單足滑行,通俗地說就是哪怕只有一條腿立在冰上,也能通過控制冰鞋、冰刃的重心來順勢移動,做出前行/后退、旋轉、轉體等動作,從而增強觀賞性。
專業觀眾“升級指南”
選手們一個接一個地滑,動作看上去很像但又不太一樣,是哪里不同?
為什么上一位選手沒有摔,這一位摔倒了得分卻比較高?
花樣滑冰技術動作繁多、打分標準復雜,在觀看比賽時,你也許會產生很多疑問。評委是怎么打分的呢?單人滑和雙人滑比賽中的舞蹈性又體現在哪里呢?
想要從看熱鬧的門外漢升級為能看出門道的專業觀眾,就要從了解打分規則開始。
選手得分=節目內容分+技術動作分-所有扣分項
每一套節目里包含的技術動作類別的數量、種類都有嚴格規定,并有相應的基礎分值。比賽中,選手每做出一個符合規定的技術動作,裁判將根據其完成程度的好壞在基礎分值上給予加分或減分;整套動作完成后,所有動作的得分相加就是最后的總得分。
節目內容包括滑行技術、動作銜接、表演/執行、編舞構成和音樂表達。
節目內容分
簡單地說,就是選手不但要滑得流暢、收放自如以及覆蓋大范圍的冰面,更重要的是能根據自行挑選的音樂編排符合音樂情感和背景(比如音樂出處的歌劇或影視作品的故事背景)的動作,并通過肢體語言來演繹、傳達情感和情緒。這些要求,不正跟舞蹈異曲同工嗎?
正因如此,優秀的花樣滑冰運動員在休賽季時,都會花費很多精力和心思去挑選音樂,聘請編舞師編排節目,而平日的訓練中也會安排一定的舞蹈課程來提高自己的表演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節目內容上的得分。
中國雙人滑組合隋文靜、韓聰演繹歌劇《圖蘭朵》中波瀾起伏的愛情故事。
技術動作分
動作包含:跳躍、旋轉、步法、托舉、捻轉、拋跳、螺旋線等類別。
在上述幾個類別中,跳躍是一般觀眾最為熟悉也最愛觀看的技術動作。特別是在男子和女子單人滑項目中,跳躍可以說是技術動作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手過招,勝負的關鍵往往就在跳躍的難度和完成程度。
雖然技術動作分主要考驗的是選手的身體能力,但也會受到音樂和舞蹈元素的影響。
首先,單人自由滑比賽規定選手要滑一套編排步法,就是隨著音樂做出各種動作去表現節目內容,這一段沒有任何難度要求,往往是選手最能隨心所欲去舞動的時候,優秀的選手也會通過這個機會拿出自己最擅長的舞步去調動觀眾情緒,把節目帶向高潮。
美國華裔選手陳楷雯特別擅長燕式步,當她展開雙臂像一只輕靈的雨燕在冰面上穿梭時,觀眾都會送上熱烈掌聲。
其次,像跳躍這樣的難度動作,在拿到基礎分值的同時,如果起跳前和落冰后能完成具有創意的銜接動作,以及能迎合音樂去完成動作(比如落冰時踩在重音上),都能得到更高的加分,這一點也要求選手時刻記得去展現姿態美和音樂美。
阿克塞爾跳起跳前,選手大多數是逆時針滑行的,然后用左足前外刃起跳,右足刀齒不點冰,在空中轉體規定周數后用右足后外刃落冰。這個跳躍動作的獨特之處在于起跳瞬間選手是向前滑行的,所有跳躍在落冰時選手又都是向后滑行的,所以在動作周數相同的情況下,阿克塞爾跳就需要選手多轉180度,因此成為所有跳躍動作中難度高、觀賞性好的代表。
最后,哪怕是沒有明確要求音樂和舞蹈元素的技術動作,完成時如果能與音樂完美結合,而且動作姿態設計上具備創意和美感,雖然不能直接反映到技術分上,但能提升節目內容分。因此,具備一定舞蹈功底、特別是柔韌性好的選手在這點上就有不小的優勢。
女單的弓身轉就特別考驗選手的舞蹈功底和柔韌性。
看完這些,相信大家也就明白,為什么說花樣滑冰是技術技巧與音樂舞蹈的完美結合了,它既是一項競技體育,也是一門表演藝術。
插畫: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