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曉東,詩人,寫現代詩到老,讀古詩詞到老,現在無錫教孩子們閱讀與寫作。
夜月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已經很深,月也很亮,斜照在庭院里,庭院一半有月色,一半藏在陰影里。
夜空中,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都已橫斜。
(雖然室外還好像是冬天的景象,)今夜我偏偏就感受到春天的暖意,知道春天來了。
(那是因為)我剛剛聽到了蟲子的鳴叫聲,它從綠色的窗紗透進來了啊。
劉方平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名士,擅長詩、書、畫,他的詩以寫景詠物為主,藝術性很高。詩人隱居在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沒有做官,因為比起功名利祿,劉方平或許更關心天上的星辰,身邊的草木蟲魚,還有季候最細微的更迭。
更深:古代中國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兩小時。從晚上19:00開始,到第二天凌晨5:00,一夜分為戌、亥、子、丑、寅五個時辰,也依次分為五更。更深,基本是指子時左右,晚上十一二點。窗紗:古代的窗子是用木頭做的,有條件的家庭,冬天會糊上桑皮紙之類厚韌的紙張擋風,天氣暖了就改糊窗紗,一般是用比較輕薄的絲織品,美觀又通風、透光。
夜深,月色很好,詩人真的觀察了,所以才有院子里一半月光朗照一半陰影的描寫。北斗和南斗都斜斜躺在天上,在如此深夜,詩人聽見了蟲聲。有蟲聲,既說明天氣暖和,因此蟲子開始活動,又可以表明深夜之靜。一個“新”字,又很好地點出了初春的季節。而“暖”“新”這樣的字,如果在詩詞里出現,一般都透露出作者愉悅的好心情。
詩人觀察敏銳,從小蟲的叫聲知道天氣暖和了,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要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日常生活時時關切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我們還可以注意到詩人的觀察視線,先近處(月色,沒有寫月亮的形狀),第二是天空,所以是由低到高,然后又回來寫蟲聲,又是由遠到近。這樣的觀察順序不匆忙,很從容,從容顯示出美好的心情。
寫春天,白天相對好寫,畢竟有絢爛的色彩,萬物皆可明白看來,春天的感受也更直接。詩人能另辟蹊徑寫夜晚,寫自己在夜晚的感受,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司空見慣的主題,變換一下視角、時間、地點,同樣能寫出新意。
北斗: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古人把這七星聯系起來,想象成為舀酒的斗形。通過觀察,他們發現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就根據黃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描述季節。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春天的北斗星斗柄向東,是橫向的,闌干(欄桿)也是橫向的,因此詩人說“北斗闌干”。
插畫:天朝羽 編輯:賈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