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孩子”與育兒認知
德國《明鏡》周刊2022年10月
“熊孩子”的出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與父母對親密育兒法認知的局限性有關。許多家長將此理解為對孩子的放縱和溺愛。根據發展心理學理論,家長以及來自家庭、幼兒園和學校的其他看護者,始終肩負兩項任務:一方面,他們應是孩子的“安全港”;另一方面,他們也必須密切關注孩子,注意他們的安全并指出危險所在。家長在承擔起教育責任的同時也要及時給予孩子自我調整的機會,避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你會選擇加入“云上之國”嗎?
《連線》美國版2022年10月
今年7月4日,斯坦福大學教授巴拉吉·斯里尼瓦桑出版了著作《網絡國家》,預言了未來世界的發展。他認為,民族國家正在解體。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邊境封鎖、民族主義、社會隔離、末日準備、遠程工作、不信任政府等趨勢,推動人類文明向云端發展。
他預言,未來的政府將是互聯網的政府,由互聯網管理、為互聯網服務,我們將在云端迎來自由的新生。人們會花越來越多時間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最終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建立自己的網絡國家。
然而,剝開技術的外殼后,巴拉吉·斯里尼瓦桑觀點中的基本政治哲學相當陳舊。它反映了一種信念,即當代社會的失敗主要原因在于權力掌握在錯誤的人手中,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把社會拆分開來,確保那些與你觀點不同的人不會再來打擾你。
無人駕駛駛向何方?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2022年10月
十多年來,谷歌、通用、福特、特斯拉和祖克斯等公司發布了炫目的演示,承諾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在混亂的城市場景、高速公路上和極端天氣下完成自動駕駛。這些公司表示,它們馬上就能終結交通事故、高峰時期的堵車,顛覆價值2萬億美元的全球汽車行業。
在這些企業開始推出它們所稱的自動駕駛汽車6年后,在完成首次自動駕駛演示近20年后,路上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卻寥寥無幾。它們仍然無法應對更為棘手的天氣模式。先進的機器人汽車還難以應對建筑物、動物、交通錐、過街的協警以及我們大多數人所說的“左轉”。
雖然這個行業的大企業仍表現出樂觀情緒,但逐漸形成的共識是,機器人出租車的世界并不在下一個左轉路口——我們可能還要等上幾十年,或者是永遠。
無人駕駛的未來開始變得非常遙遠,甚至連一些最狂熱的信徒也變成了“異教徒”,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他可以說創建了自動駕駛研究模型,在十多年里,他一直是該領域最耀眼的明星。現在,他經營著一家初創企業,為工業場所開發自動駕駛卡車。他說,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差不多是任何無人駕駛汽車能應付的最復雜場景。
矩陣游戲
英國《自然》2022年10月
高效的矩陣乘法算法可以幫助加速許多計算。Alhussein Fawzi和他在DeepMind的同事展示了機器學習如何發現更快的算法。這個名為AlphaTensor的系統接受了一場基于游戲的訓練,該游戲涉及尋找“分解”矩陣乘法張量的最佳方法,從而找到矩陣乘法算法。經過訓練,AlphaTensor能夠重新發現以前的算法,并找到新的算法。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