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浦口區湯泉數字大田示范基地里,伴著機器轟鳴聲,無人駕駛插秧機正沿著自主規劃的路徑平穩行駛。辦公室內,農戶通過大屏可以實時查看無人農機作業的面積、時長、速度、施肥量等。
湯泉數字大田示范基地針對水稻、小麥規?;a需要,對農情、農水、農機、農事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實現了農業生產和管理的可視化、數據化、標準化。
在南京浦口區永寧鎮共興青蝦產業園里,養殖戶康光輝切實嘗到了智慧農業的甜頭。
青蝦耗氧量高,以前,每到青蝦夏苗分塘的關鍵時期,康光輝晚上都睡不好覺,隔一個小時就要巡塘,全憑人工經驗來判斷缺不缺氧。
2021年,康光輝在170畝的蝦塘里裝上了溶氧監測傳感器和微孔增氧設施,可以隨時在APP上查看塘口的溶解氧、水溫、pH值等指標,“精準監測節省了很多成本,去年光電費就省下了一萬五六千塊,人工成本也降低了,省下的錢用來買蝦苗,效益增加了20%到40%。”
在揚州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漁家文化”也插上了“數字翅膀”。
“‘俏漁娘’隊伍越來越大了,現在已有11個漁娘!”“漁三代”黃成娟說。“退漁還湖”后,沿湖村開始向文旅農融合方向發展,圍繞“漁”字做文章。2019年7月,她和兩位漁家媳婦共同成立了揚州俏漁娘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圍繞漁漾時光茶吧、常來漁家漁莊、雅遇別院漁家文化民宿客棧等,打造出了漁村旅游的多業態模式。近兩年,團隊利用抖音直播、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向游客們推介文旅農項目,在當地已小有名氣。
……
以上是江蘇近年來數字鄉村建設的生動縮影。
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首次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之后,建設數字鄉村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繼出臺,為數字鄉村建設規劃了“施工圖”“時間表”。
宏觀政策落到實處,就成了一幕幕可觀、可感的真實場景,一條條光纖通向尋常百姓家,一座座基站架起空中信息走廊,直播電商、智慧農業、遠程醫療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打破人們對鄉村的固有想象。
在2022江蘇省數字鄉村發展大會上,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表示,近年來,江蘇堅持“一盤棋”發展思路,將數字鄉村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任務,率先出臺高質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全面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五大行動”,建立數字鄉村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推進4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建設,創新打造數字鄉村發展生態取得明顯成效,有力帶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致富。
建設數字鄉村,青年理當成為主力軍。
在江蘇大地,青年們發揮無限潛力,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繪就了一幅幅建設數字鄉村的青春畫卷。
他們中,有通過直播平臺向全國的果農傳播果樹栽種技術的,有創業成功后傳授經驗帶領后輩共同前進的,有用數字化手段開展養殖、種植的,有聚合資源打造農產品產供銷數字化產業鏈的,有參與鄉村治理的,有挖掘家鄉文化底蘊講述鄉愁故事的。
這些青年用行動說明,插上“數字”的翅膀,鄉村可為,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