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寵物雞不僅可愛,下蛋也很厲害。每天從雞窩撿蛋,也是一種樂趣。”27歲的周婷(化名)忙著給自己的愛寵蘆丁雞喂食。
蘆丁雞是近年來由斑翅山鶉與藍胸鶉雜交形成的新品種,成年人拳頭大小,重約50克,它們因可愛的外表和下蛋習慣成為中國寵物主們的最新陪伴。
周婷在網上購買了12只蘆丁雞,希望靠這些雞實現“吃蛋自由”。“飼養在玻璃和木質箱里,配備燈光、樓梯和植物,就像‘娃娃屋’。蘆丁雞比較好養,控制好‘雞窩’溫度就行。”周婷說,一些寵物主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雞的日常生活、養雞心得和“撿蛋”視頻。
隨著中國寵物產業蓬勃發展,蘆丁雞只是越來越流行的眾多奇異寵物中的一種。近些年來,變色龍、蜜袋鼯、壁虎、刺猬和羊駝等非傳統寵物紛紛現身市場,“異寵經濟”成為新時尚。不少人通過短視頻、朋友圈等社交媒體“曬”它們,賺取大波流量。
越來越熱的異寵市場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寵物內容價值研究白皮書》顯示,滿足用戶獵奇心態的異寵內容受關注度逐漸上升,在萌寵內容熱度中占比在5%至15%之間。以“異寵”為主題的博主,也在各大社交平臺漸漸流行。
彭群凌在長沙開了一家寵物寄養訓練酒店,狐貍、鴨子和豬都來“住”過。“兔子、鸚鵡、倉鼠和蛇都是年輕人的愛寵。一些人為了讓飼養的狐貍聽話、定點大小便,專門送來訓練。”彭群凌表示,短視頻傳播讓一些不常見的寵物進入大眾視野。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成勝認為,部分年輕人為追求新奇、彰顯個性,并吸引更多人關注,于是標新立異,放棄貓、狗等傳統寵物,轉而去養新奇寵物。
好看、安靜省心是異寵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
山東青島的肖特(化名)是一名養蛇達人,養了20多條玉米蛇和一對屋蛇。他介紹,玉米蛇是最常見的寵物蛇,脾性溫順,發展成熟,基礎入門品種價格較親民。
“相比貓狗,爬寵更安靜省心。養3年左右時間,就能讓它從七八克長成三四百克的成體,等它繁殖看小蛇破殼,很有成就感。”談及自己養蛇的初衷,肖特侃侃道來。
兼職從事狐貍領養和救助工作的張仙,在2016年飼養了第一只寵物狐貍,因為狐貍“看著好看”,能給飼養者帶來視覺滿足感,并且投食時,它會給主人回應,“好像在撒嬌”。
近年來,異寵逐漸進入青少年的視野,似乎越來越成為他們的心頭好。
在13歲的楊同學家里,有13位特殊的家庭成員——兩只守宮(壁虎)、七只龜、三只甲蟲和一只螳螂。
養寵物六年多來,楊同學逐漸從中找到了獨特的樂趣。飼養寵物,父母算是楊同學的啟蒙老師。昆蟲講座、自然博物館、森林公園……一家人是常客。楊同學說,第一次接觸守宮這個新鮮的品種前,父母陪他查了很多資料,“他們從不覺得這是個奇怪的愛好,反而很支持我。”
有家長支持,也有家長不太贊成。
涵涵(化名)10歲生日當天,為自己挑選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一只無毛豚鼠。它像縮小版的河馬,全身無毛,體形圓潤,呆萌的樣子很招人喜歡。店鋪老板說,無毛豚鼠吃青草和種子,不愛叫,好養活,是店里的“銷冠”,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這只無毛豚鼠,是涵涵好不容易從媽媽那里“要”來的。在涵涵信誓旦旦的承諾下,媽媽最終花費1000元買下了這份意料之外的生日禮物。不過,涵涵一開學,飼養無毛豚鼠的任務就落到了媽媽手里。
過了新鮮勁,異寵生死難料
但美好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短暫的,取而代之的是養異寵帶來的煩瑣,開銷也不低。
肖特最主要的開銷就是為寵物蛇準備居住的蛇柜,持續性支出就是食物。蛇的主食是鼠,凍鼠一般通過冷凍運輸寄到家里來,需要冷藏保存,但投喂時需要解凍。此外,蛇是變溫動物,飼養者需要準備加熱墊和溫控,還要定期給蛇洗澡,清理其身上的鱗片、異味,防止皮膚病、寄生蟲產生。
雪貂飼養者吳東(化名)的飼養程序更復雜。他為雪貂準備了很多用品,如食盆、專屬廁所和一個空間足夠雪貂活動的雙層籠子;由于雪貂怕熱,在夏天需要準備涼席、冰墊或降溫的板子;如果主人離家關閉空調,需要放置一臺小風扇;冬天則需要加絨加厚的吊床。除去基本配置,吳東還購置了許多玩具、專用沐浴露、化毛膏以及可以讓雪貂整個鉆進去的毛巾袋。在食物方面,除了優質主糧,他還準備了許多互動時候投喂的小零食以及營養膏、磨牙和清潔牙齒的零食。
和吳東一樣,越來越多寵物主愿意花心思為自己的寵物布置住所。但相關報道顯示,過多的裝備反而不好清理,易滋生細菌,而寵物用品生產缺乏監管,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商家一般憑借好的外觀吸引顧客,售后缺乏保障。
問題還不止于此。
出于獵奇、跟風飼養的寵物主,不充分了解異寵習性,有些異寵“不親人”“味大”“難養”。獸醫不專業、郵寄不正規、銷售方缺乏資質等問題亦突出。
此外,異寵未經過人類長期馴化,一些異寵仍具攻擊性,對人的生命安全存在潛在威脅。某些異寵攜帶寄生蟲、細菌和病毒,或給飼養者帶來健康風險。
如果異寵生病實在治不好或者養不起了,怎么辦?不少飼養者選擇棄養。
近年來,張仙遇到的異寵棄養現象明顯變多。有一段時間,她不得不臨時在自家的自建房安置了30多只被棄養的狐貍。這些狐貍多少都存在一些問題,如具有攻擊性會咬人。無奈之下,她將一部分狐貍捐給了動物園和爬寵觀賞園,又將一些性格較好且年齡小點的狐貍送給有經驗的人養。
“如果能夠回到過去重新選擇,我不會再養異寵了。”張仙說。
異寵風險高,養寵需理性
北京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講師杜孟澤表示,棄養造成的影響遠比人們想象的大。
“如果遭到棄養的是非本土物種,且適應我國的自然環境,就會造成外源物種入侵,嚴重破壞本土生態平衡。另外,有些異寵品種是專門作為寵物引入的,脫離人類庇護很難生存,棄養就等于給它們‘判了死刑’。”杜孟澤說,這類異寵雖對生態破壞較小,但其體內可能包含有害微生物,對生物安全造成威脅。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人類馴化異寵的過程中,大眾接受度、產業鏈條、法律法規需要同步建設,這必然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無論是飼養哪種寵物,都不能在一時沖動之下作出決定。異寵可能獨特、吸引人,但從習性上來說未必適合作為寵物飼養,買賣方面也有處于“灰色地帶”的部分,因此更需要養寵者慎重考慮,這一市場也需要更多規范。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源頭管理,強化入境貨物、運輸工具、寄遞物、旅客行李、跨境電商等外來物種入侵渠道的口岸檢疫監管、執法力度,建立、健全對入侵物種的全方位防御體系。同時,及時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明確告知公眾哪些異寵能養,哪些不能養。
有評論指出,飼養異寵不僅關乎個人喜好,更關乎生態安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公報顯示,目前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對農林業生產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尤其是一些獵奇的寵物愛好者從國外非法網購的、國內沒有自然分布的新奇異寵,不僅可能攜帶動植物疫病,而且由于沒有天敵壓制,一旦逃逸或被遺棄極有可能破壞生態系統。以鱷雀鱔為例,其進入戶外水體后會大量捕食本土水生生物,可直接導致本土魚類等水生動物種群急劇下降甚至滅絕,危害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
沒有需求就沒有非法販賣,更重要的是不要讓喜愛成為傷害。養寵者切不可盲目跟風、隨意購買、任性棄養,在決定養異寵之前,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是否足夠了解想養異寵的習性?賣家是否有完善可靠的資質?寵物生病了去哪里救治?是否有時間和精力長久地陪伴?
(資料來源:法治日報、北京晚報、人民日報評論、中國新聞網)